浅谈一下意拳站桩时候入静,意拳也叫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所创。站桩的第一个特点是思想入静人说万念皆空什么也不想是为静,在站桩角度上讲不是这样,站桩功的系列问题之二站桩的秘诀是什么正确的站姿和持之以恒地磨炼,其站桩分为养身桩和技击桩,初学者都是先从养生桩开始的。
1、站桩入静是种什么状态?怎样才能入静?
浅谈一下意拳站桩时候入静,意拳也叫大成拳,是王芗斋先生所创。意拳集各个门派之大成,尤其是从芗斋先生所学的形意拳,摈弃了各个门派内功繁琐的意念训练,都是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进行训练,以体会动之不动的微动,我主要要点是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顺畅,其站桩分为养身桩和技击桩,初学者都是先从养生桩开始的。养生桩首先是姿势,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抱圆在前胸有如抱一个皮球,沉肩坠肘,
双腿微微弯曲似有似无感觉有个气球在顶着,圆裆似乎两腿间夹了一个气球一样。头往上顶,就好比有绳子在提着头发,这叫头颈竖直,双眼微睁目视前方似看非看,下颚微收感觉下巴也夹住了一个气球,这样基本姿势就完成了。在意念上首先下巴.两臂、两肘,两腿间都感觉夹住了一个气球,感觉不能夹得太紧家爆了也不能太松掉了,
两只脚下如踩两只青蛙,不能踩得太狠踩死了,也不能太轻让它们跑了。刚开始这样的基本动作在练劲儿,也就是在静止的站桩中转化肌肉的力量,刚开始很多初学者站不了多长时间就感觉肌肉酸困,这时候就要尽量坚持,实在坚持不了的可以休息一会儿接着站,时间最好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在站桩过程中,如果姿势正确了可以进行意念转换,这也是增加站桩时间减少疲劳的最有效方法,你可以感觉自己是在山林之巅俯瞰大地,也可以感觉自己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也可以感觉自己是在一个片大海里的一条船,也可以感觉自己在温水池里慢慢的融化了,
2、如何科学站桩?
站桩功的系列问题之二站桩的秘诀是什么正确的站姿和持之以恒地磨炼。简单讲就是调心,调身,首先站桩的姿势要正确,站桩功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站姿也不一样,站姿不正确不但没有效果,对身体还有害,会南辕北辙。下面介绍一下养身桩的站姿,调身部分,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至胸前抱圆,如抱一棵大树之状,或者双手自然下垂(此式最适合血压高者),双目自然前视,舌舐上腭,面带微笑,全身放松。
这是外在的站姿,内部还有一个关键,是舌舐上腭的部位和姿势,这个“舐”,音“氏”,是舔的意思,有人说成舌抵上腭,这个“抵”是不恰当的,古人用“舐”才是对的,是用舌头的前半部分,轻轻地舔在上腭的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靠前硬腭的位置,这个位置必须正确,太靠前不行太靠后也不行,这个动作是沟通任督二脉的关键点,不明白这一点练功也没有效果,
等站桩一段时间以后体内真气充足了会在任督二脉自动运行,练功的时候舌头自然就吸在上腭了。再来说一下调心,内外姿势调好了,就是持之以恒的磨炼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什么事情都作不成的,必须保证每天站桩一到两次,并且每次站半个小时以上,以半个小时为最低标准。因为人的气血循环以28分钟左右为一个循环周期,炼功炼功,是时间磨出来的功夫。
有的人听别人说站桩简单好学,效果又好,就是入不了门,原因就是浅尝辄止,没有在时间上下功夫,什么是功夫?就是用时间磨炼出来的时间功夫,因此炼功的炼就是这个带火的炼,即锤炼的意思。这是调心的内容之一,调心,就是心念的处理,不知道心念的处理也难以炼出功来。树欲静而风不止,炼功时大脑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功中会出现重、麻、热、凉、动,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的人还会看到奇怪的景象等,如果不知道正确应对,都会影响入静炼功,
正确处理方法是什么呢?大道至简,一个“空”字,就全解决了,把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所有的东西都视为空的,假的,正常的,这样炼功才扎实,不出偏,不怕惊吓,就是不被惊功,炼出泰山崩于侧而不惊的心理素质。抓住了这几条,功夫进步就会立竿见影,一日千里,人会逐渐变得健康、沉稳、刚毅、自信,先介绍这些,站桩功看似简单,却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要把站桩功说清,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