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合肥之战,汉中之战,襄樊之战对天下的形势都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出了威风,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曾数次率军攻击曹魏的军事重镇合肥,却是屡攻不下,夷陵之战,刘备起倾国之力攻打东吴,被陆逊击败,蜀汉精锐尽失,从此蜀汉无力消灭魏、吴任何一方,在夷陵之战前刘备的军事实力达到鼎盛,若谋划得当有实力击败魏、吴任一方,此战之后,蜀汉只能居西川苟且偷生,而吴经此一战也有损失,无力灭蜀,也没能力攻魏,可以说夷陵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因此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赤壁之战是改变天下争夺形势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三大战役,是合肥之战、襄樊之战、汉中之战不能比的。
1、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合肥之战,800人能战胜10万人?
应答:这问题简单啊,张辽是谁,曹操五子良将之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精通排兵布阵,放眼三国是一位不可多得统军将领,为将者并非逞匹夫之勇就是良将,往往这类型人都是被人割了脑袋时才明白,智慧才是决定战争胜利之本,八百人胜(十万)吴军这是什么概念,张辽威震道遥津流传至今而传为佳话,细细分析一下张辽是怎么办到的呢?其实张辽很精通兵法,不说远的,我们通常看电影,电视剧,有一部戏曲叫奇袭白虎团,白虎团是美军中的王牌,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用了与张辽一样的战术叫(斩首行动),组织敢死队一样的勇士,直捣对方指挥机关,消灭白虎团,何等精典。
若俘虏对方高级首脑,可以宣布整个战争结束,如打乱,打疼了指挥中心那敌人成了一锅粥,整体大乱,而八百将士机动灵活,杀人放火是游刃有余,张辽用了斩首计划,大胜。我国解放前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战曾多次用过由少量精英催毁乱指挥中心的战例,在东北战场一个连队把一个机械化全部美色装备的兵团司令部打得稀巴烂,成为奇迹,把十几万武装到牙齿的蒋军全歼,这也是《斩首行动》,这也是张辽怎么能以八百,胜十万的关键所在,张辽斗智斗勇的能人也,
2、三国合肥之战,为什么张辽800能打的孙权10万大军满地找牙?
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打出了威风。张辽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山西自古出名将,是汉武帝时期想设计消灭匈奴的聂壹后人,张辽原本是丁原部下,丁原曾派张辽去招兵,可见张辽有组织能力。丁原死后,张辽跟着吕布,吕布死后,张辽跟着曹操。曹操东征乌桓,张辽为前锋,阵斩蹋顿单于,也有一种说法,蹋顿单于是被马踩而死。张辽本人勇武有力,智谋出众,
进攻时机选择的好,出乎意料攻打东吴,使东吴摸不清张辽军中情况。张辽本人武艺高超,亲自冲锋陷阵,手刃敌将,在张辽带动下,800勇士在东吴军中横冲直创。张辽冲锋也是斩首行动,都冲到孙权帐下,斩首行动容易打乱敌人军中部署。像虎牢关,李世民玄甲军大败窦建德的河北援军,也是斩首行动,斩首行动,敌人数量多有时也是无济于事。
3、三国时期,孙权能打赢赤壁之战,为什么却攻不下合肥?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曾数次率军攻击曹魏的军事重镇合肥,却是屡攻不下,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只有守军数千合肥,不但没有攻克,反而差点被名将张辽生擒。孙权为何有如此大败呢?有以下几个原因:1.孙权军事水平太差:现在有人调侃孙权打仗能力,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孙十万,的确孙权每次率军十万进攻曹魏都不克而还,没有一点战果,可见水平只差,
孙策临死之际曾对孙权说攻城掠地,你不如我、稳固江东、我比不上你。孙策早已经看出孙权的能力,而且东吴对外的军事胜利,基本上都不是孙权领导的。赤壁之战是周瑜打的、偷袭荆州是吕蒙打的、夷陵之战是陆逊打的,2.魏军名将驻守合肥:我们知道曹操为了抵抗孙权的进攻,特意留张辽、李典、乐进三将驻守合肥。张辽、乐进为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
此三人能征善战、文武全才。特别是张辽,可以说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率领八百精锐突袭孙权大营,并且身先士卒、斩杀敌军,使敌军闻风丧胆,孙权也差点被活捉,在张辽死后,曹魏方面又派魏国名将满宠驻守合肥,孙权还是屡攻不下,3.吴军战力太差:在三国时期,东吴的水军可以说是三个国家里最强的,而且有很多的战船,赤壁之战中曹操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水军没有东吴战斗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