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时期的南阳郡与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市是两个概念,不是三国时期的南阳郡,就意味着在现在的南阳市,同样的,不在南阳郡,也不意味着不在南阳市,这个还得看具体的行政划分。比如屈原是在汨罗江投水的,而汉朝的贾谊的《吊屈原赋》是在过湘水所作,贾谊也显然不是在屈原真正的投水处写这一篇赋文的。
1、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南阳说”诸葛亮,刘秀在今南阳市,对吗?有何依据?
古南阳郡涵盖今南阳市域,今南阳市领有古南阳郡三分之二辖境。古今”南阳”的中心均为南阳城——宛城;宛城做为古南阳郡城和今南阳市主城,自身就是狭义的“南阳”,史书典籍中南阳与宛城互见的例子不胜枚举,史载“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从来就不是“南阳”,与“躬耕于南阳”无关。今襄阳汉水以北区域(约2千k㎡左右)和南阳周边其它地市部分辖区两汉时属南阳郡管辖,并不影响今南阳市做为两汉南阳郡文化和历史的承载主体,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古今志士文人竞相吟诗作对、怀贤咏志之处,更是官修史志记载的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躬耕南阳”是华夏文明史璀璨印记,”南阳诸葛庐”做为这一文明印记的历史载体,成为汉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片段,按照题主的逻辑,”南阳市不是汉朝的南阳郡”,那现代中国也不是汉朝的中国了,请问:两汉历史为什要纳入中国古代史呢?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南阳诸葛庐”因而名扬天下;汉光武刘秀成长发迹于南阳,南阳因此被史家称为“南都”、“帝乡”,这些均是见诸正史的事实。
市场经济时代的某地域、群体,为一地之私,用伪学术手段给历史重做“定论”,通过制造历史虚无来消解正史,肢解国人文化、价值、信仰,表面上反映的是历史争议,实际上是道德操守问题,极度不自信,才需要苦心孤诣编织“定论”为自家历史包浆,获取虚幻的存在感。探讨历史,共同抗疫;今值清明,国旗为同胞而降,致敬英雄,共悼逝者!,
2、汉代宛城在哪里?有什么依据么?
宛城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代,白河(古称淯水)北岸,名都洛阳的南面。春秋时楚灭申建宛邑,史称宛,汉代时宛城周长约十五公里,在秦汉时期是铜最大的冶铁中心和六大都会之一,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美誉!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宛城可媲美今天的一线城市那么富有和辉煌!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东汉末年,著名的宛城之战,曹操因为玷污良家妇女(可能这么说不好听,但确实是这么个事),在宛城败与张绣,使得虎将典韦战死,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牺牲!可见这地方当时是经济繁荣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宛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诸葛亮\ 有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郡府级衙门——南阳府衙,纪念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圣祠全国道教四大丛林之一——玄妙观宛城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商圣范蠡,医生张仲景,光武帝刘秀,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等都是出生在这座历史名城!1963年宛城存北墙、东墙、南墙各一段!现今存东北残墙,长约180米,高出地面2—5米,另有“明远顶”“望乡台”等汉代高台建筑遗迹!现如今宛城区,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是南阳市发展较快的辖区之一!也希望宛城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