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城建起来之后,国人提起长江经济带,第一反应就是想到的武汉。从城市竞争的战略高度看武汉长江新城,长江新城,按照其官方定义,是武汉“第四镇”,不是,可以肯定的是长江新城不是武汉的未来,长江新城位于谌家矶,武湖,隔江与青山相对,作为一个湖北人,也是一个在长江新城买了房的人,来谈谈对武汉和长江新城发展的看法。
1、长江新城是武汉的未来吗?
不是,可以肯定的是长江新城不是武汉的未来,长江新城位于谌家矶,武湖,隔江与青山相对。首先,地形,地理条件决定建设成本偏大,滠水河,长江,江北铁路,三环,四环,外环,武麻,武英,把整个地块切得只零破碎,其次,行政区划决定规划协调难度大,长江新城跨江岸,黄陂和新洲三个区,江岸重点在二七,黄陂在盘龙城,新洲到想靠近,难以处理。
2、武汉确定长江新城具体位置,你怎么看?
从城市竞争的战略高度看武汉长江新城:将长江打造为武汉专属名片将是保证武汉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为什么中国的城市都喜欢造新城,截止目前已有19个国家级新区,还有无数的新城、新区在建设或者规划中,所谓的新区,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城市固有区域之外,另辟新地,全新规划,全新建设,高标准的造城运动。一方面是由于城市的发展,老城区已经不能满足城市扩张的需要,必须向外扩张,
另一方面,一张白纸的新区更容易实现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病,提升城市形象。所以,建新城,是每个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武汉作为全国十大城市之一,自然有自己的高规格新区。中国大城市的新区往往喜欢以山河湖海等自然地理来命名,更能体现城市的地理位置,天津的滨海新区、上海的浦东新区,长沙的湘江新区、南昌的赣江新区。
等等,选择大江大河作为新区的名字,更能体现新区的高定位,对于长江这条中国最大的一条自然河流,被称为长江黄金经济带的重要大河。沿岸大城无数,即便和武汉齐名的也有上海、重庆、南京,但长江新区之名,却有意无意的留给了武汉。借助长江新区,坐实武汉的长江名片,对武汉具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长江经济带上,龙头是上海、南京,龙尾是成渝,龙身自然就是武汉。
作为承上启下,联通东西的枢纽,将长江和武汉紧密的联系起来,使世人想起武汉就能想起长江,想起长江就能想到武汉,对武汉的城市定位作用是巨大的,长江新城建起来之后,国人提起长江经济带,第一反应就是想到的武汉。更响亮的名片就意味着更多的曝光度,更多的企业、资金将会源源不断涌入长江新城,依托长江名号,武汉就有了长盛不衰的底气,
3、长江新城发展如何?
作为一个湖北人,也是一个在长江新城买了房的人,来谈谈对武汉和长江新城发展的看法。从新城选址公布时的兴奋到现在的云淡风轻,不期待,也不失望,个人是不太看好新城发展前景的,首先,提出新城建设的那个人已经走了,新的替代者已经到位,按照他们的惯例,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一套新的发展理念,前任留下的东西能保留几分有待商榷,毕竟做不好没有过错,做好了好像也也没多大功劳。
其次,新城选址的核心区是汉口和黄陂交界的地方,每个区肯定都想自己走得更快,能不能协调一致的发展,落实规划,也要打一个问号,最后,就是目前整个武汉的大环境,需要发展的地方太多了,能投入多少经历去发展一个新区,而且是没什么底子的新区也是一个问题,总结就是两个字,凉凉。再说说武汉,一个又爱又恨的地方,爱的是她相当于是我的第二故乡,恨的是怒其不争,
堂堂大武汉,华中之心,九省通衢,近现代中国工业和商业的先驱者,坐拥百万高材生,竟然还发展不起来,被人冠希以大县城,如果不是因为满城挖是作为一个武汉人,有一腔热血顶住压力做了一些事,虽然有争议,但确实给武汉带来了发展,简直不敢想象会落后多少,陈的到来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也做了实事,可惜时间太短。武汉如果想要发展,首先要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毕竟第一映像就是通过眼睛,但是目前看来这是个比较艰巨的任务,旧城改造虽然多,但大多数都是以房地产为主,还缺乏统一规划,各干各的盘子,感觉凌乱不堪,如果还是这样,改造好了,也就是楼新一点,高一点而已,没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