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生在第二场高考时撕毁他人答题卡的行为十分恶劣。事件当中,反转最大的就是苏小琪,你这是情绪爆发,但你破坏了好多人努力营造的一场和谐的高考,完美的高考,最后就是想看看几个考生怎么面对他们撒下的谎言,一开始可能都没想到到这一步,只是有个理由对付家长就行了,搞的这么大,影响这么广,他们也不想看到,该怎么收场,他们兜不住了。
1、河南高考答案被替事件你怎么看?
从调包者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考热度已经明显不如以往了,能如此调包考卷的,起码是各方面都能通吃的,不说级别多高,最起码能量在郑州当地应该还是相当大的。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挑衅国家法律为的是调包几份试卷,从情理上说不通,如果真有此人,应该随便让子女找个学校上,哪怕差点的大专什么的,然后专升本,毕业之后利用关系,搞一次萝卜招聘进入事业单位编制,或者直接进入央企公司,这些操作难度不大,可操作性更高,这样就和重点大学毕业生没什么区别了。
从被调换的考生角度来看,所有的一切,至少现在看来都是考生的一面之词,作文题目不一样以及被人模仿笔迹,这些很难说通,模仿笔迹再调包,这难度实在有点大,如果真存在调包,而针对这个苏小妹的调包,肯定是熟人,最起码是了解的人,同一个考场,同学或者校友的嫌疑最大,如果真是模仿笔迹的话,苏小妹肯定认识,就问问这个苏小妹考场里认识谁调查一下就可能水落石出了,
但这个人绝对不存在,通过媒体对这位苏同学的采访,只会说,试卷不是自己的,有人调包了,其他话什么都没有。所以更大可能的是考生说谎,从一开始就准备以这种理由糊弄家长,现在高中考试,想作弊真是轻而易举,而且老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管理严格了。长期作弊的可能性很高,老师面对家长不好直接点破,现在的家长喜欢虚假的成绩多过真话,
老师顺水推舟,大家都其乐融融,高考没成绩,老师一句话,发挥失常,大家都有台阶下,也不会跟老师有啥关系。这些十多年以前就在我身边发生过,那时候平时考试都用小灵通,效率比现在智能机差多了,最后就是想看看几个考生怎么面对他们撒下的谎言,一开始可能都没想到到这一步,只是有个理由对付家长就行了,搞的这么大,影响这么广,他们也不想看到,该怎么收场,他们兜不住了。
2、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后,我们该如何评价处理?应该反思什么?
最需要反思的是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任崩溃”,这个信任崩溃大面积弥漫到社会各个层面:官民之间,医患之间,师生之间,富人与穷人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高度割裂,相互戒备。在这种大范围的信任崩溃背景下,诸多匪夷所思的事件层出不穷:坐火车坐地铁要经历重重检察关卡;进京需要“进京证”;去天安门要搜身搜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金属探测仪搜身;进政府部门要查身份证;小学幼儿园保安要“全副武装”;大学生动不动就会被要求签署责任自负保证书;手术前患者要求签署知情并医疗责任意外豁免书;众筹要提防被骗;存钱要提防老板卷钱跑路;扶跌倒老人需要提防被讹在信任崩溃的大背景之下,本不该成为“新闻”、“事件”的变成了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
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国人对这一切已“安然若素”。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正在西欧旅游,触手可及的案例处处对比出:我们国内社会的信任体系有多脆弱!火车站、地铁站基本不设立人工检票处、安检,上火车处一般设立机器检票箱,由乘客自行检票,完全依靠乘客自觉,(火车站防止逃票,或不检票重复使用车票的措施仅仅是不定时一年10%的抽查几率)市政府机关不设围墙,大门完全向民众敞开;上闻名遐迩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安检仅仅是让乘客打开包看一下;很多地方过马路汽车会主动给行人让路,你不必抢行或担心汽车会“横路杀出”;去医院你不必担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医生不会给你滥开处方;你不需要担心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变相体罚记得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评论:美国这个国家最牛的地方在于:公民持枪合法,枪击案居然仍然可以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