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灾害的强度和区域分化首先取决于冰雹的特性,从我国冰雹的区域分布来看,冰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第一区是指青藏高原的冰雹易发区;两条带是指南方的冰雹带和北方的冰雹带,冬天一般来说,冰雹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冰雹的对流强度在高空是达不到的,冬天不会出现冰雹,夏天才下雨。
虽然夏天近地面很热,但是高空还是很冷。当遇到强对流空气时,近地面的湿空气随着对流迅速上升到天空,在高空凝结成小冰晶。冬天中的温度过低,无法形成条件。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的角度来看,-1/的灾害是由-1/的致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灾害。冰雹和暴雨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往往伴随着地形的制约。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的灾害易发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度和区域分化首先取决于冰雹的特性。从我国冰雹的区域分布来看,冰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第一区是指青藏高原的冰雹易发区;两条带是指南方的冰雹带和北方的冰雹带。冰雹如果过大,可能会对农作物、建筑物甚至人造成伤害。预防冰雹,主要通过人工方法冰雹,方法可分为“预防和消除”。预防就是在知道冰雹要来的时候,在重点作物或重点作物上修建防雹棚或防雹罩,防止作物受到伤害,效果非常明显,但要耗费人力物力。
2、为什么夏天 会下 冰雹,而 冬天不会冬天一般来说,冰雹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冰雹的对流强度在高空是达不到的。冬天不会出现冰雹,夏天才下雨,首先,冰雹一定是在对流云中形成的。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随气流上升时,高度越高,温度越低,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液态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加,温度降到0℃以下,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冰粒。冰粒在随气流上升的过程中,会吸收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逐渐变大变重,当上升气流无法承受其重量时,冰粒就会落下来,但此时冰粒还不够大。如果这时发生更强的上升气流,下落的冰粒被再次推起,冰粒可以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在反复的上升、下降、吸附、冷凝的作用下,冰粒会越来越大,当冰粒长到足够大、足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再次推起时,就会落到地面。如果到达地面仍呈现固体冰粒,则称为冰雹;如果它融化成水,就变成了雨,所以,如果空气温暖湿润,水分充足,对流强烈,就有可能产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