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时期,洛阳话成为雅言,第一正式成为官方普通话,在东周统治的数百年间洛阳话作为中国最早的普通话对后期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深远的作用。洛阳话为河南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洛阳话与普通话在音调、发音和词汇上的差异较大。
1、洛阳话有什么特点?
洛阳话为河南洛阳地区所通行的口语,洛阳话主要通行于原居民(老洛阳人)之间。不同于普通话的四声,洛阳话中只有平声、上声、去声等三声,东周时期,洛阳话成为雅言,第一正式成为官方普通话,在东周统治的数百年间洛阳话作为中国最早的普通话对后期民族语言的发展起了深远的作用。洛阳话属于中原官话—洛嵩片,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与南阳话比较类似,
洛阳话有23个声母(含零声母),45个韵母(含8个儿化韵)区分尖团音。洛阳话与普通话在音调、发音和词汇上的差异较大,民以食为天,小编就以吃为例,和大家聊聊洛阳话的特点——先说酒席。洛阳人讲礼数重规矩,红白喜事都要摆酒席,这在洛阳话里叫“过事儿”,也叫“摆场儿”,“场儿”就是酒宴,“有场儿”就是指有酒宴要赴。
赴宴不叫吃饭,叫“坐桌”或“吃桌”,桌子怎么能吃下肚?但洛阳人就是这样霸气~以最平常的早饭和午饭为例,洛阳话也跟普通话不一样,叫清早饭、晌午饭。晚饭在洛阳话里叫喝汤,这里的汤指的是米汤或面汤,和古汉语里表示热水、肉汤的汤是两码事,晌午饭是正餐,洛阳人晌午一般吃面条。说到面,洛阳有一种面条叫糊涂面,不是清楚糊涂的糊涂,而是洛阳人喜欢把稠乎乎的吃食前后加上“糊涂”二字,比如糊涂面、黄面糊涂,若是爽爽利利的,则叫成汤面条、黄面汤。
2、为什么有人觉得说普通话高大上,说自己方言土?
为什么有人觉得说普通话高大上,说自己方言土?国务院1956年《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正式纳入法定位置,普通话的普及是为了,全国各地统一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尤其是从教育孩子开始。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迅猛,
人与外界接触多了,更需要学会普通话,于人于己都方便快捷。说方言有时候确实是很难让对方听懂,更谈不上理解了,而年长又少外出的一大波人,还是说自己方言的居多。至于说普通话只是普及、推广而已算不上“高大上,”自己方言没有什么土不土的,我觉得没有比家乡话更好听,更亲切的口音啦!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土”是观念陈旧,思想落伍没有与时代同步的人,
3、吃饭用你们老家话怎么说?我老家话吃饭叫捣衣喽,或者叫捣候,你们呢?
全国各地因方言不同,对“吃饭”一词的说法也大相径庭。我的理解,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因受一定的地域限制,通常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共同语言,邻近地域的方言往往比较接近一些。如四川人与重庆人多年前本来就是一个省的,语言都没多大区别,而川渝两地与贵州、云南邻近,语言也大同小异;广东话与广西话也差不多,东北三省语言也比较接近,
本人在浙江上海待过,浙江的方言特别多,有的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语言都有差异。与方言相对的,是普通话,中国分为八大方言区,川渝话与普通话其实是比较接近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都要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不同地域的人群共同使用的语言,以便于沟通交流,湖南人说:你掐饭了冒有。贵州人说:你其饭了买,
安徽人说:里七饭了吗。上海人说:弄去饭了伐,甘肃人说:几吃了嘛,内蒙古人说:吃甚来来,云南人说:你给吃饭了。山西大同方言:你吃饭拉么;粤语(广州方言):食咗饭未,福建闽南方言:汝食罢未,对同一个事物的说法,有不同的语言表现,这叫做地方特色,又叫地域文化,既要保留特色的,又要做到共同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