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江苏在古代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举足轻重的。在古代历史时期,大量的山区丘陵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限制了人口的密集分布,这些山区丘陵在古代时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山区丘陵地貌根本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所需,尤其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灌溉、排水需求。
1、江苏,浙江一带的人有的那么富裕,他们大都是做什么的?
我是北方人,在南方工作快10年,认识了一个常熟的朋友,我们比较谈得来,对他家的情况大概了解一些。他家是拆迁比较早,拆迁以后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联排别墅,听他说后来再拆迁的房子就只能选多层了,所以他家也是赶上了,他们现在住的是小别墅,旁边有大型的菜场,有一次他发了一张买菜的照片给我看,说实话当时挺震惊的,我没有想到一个镇上的菜场竟然那么大,侧面也能反映出他们那边的发达。
他是独生子,他爸近几年身体不太好,办了病退,领一份基本工资,在家里待着养身体,看病的花销社保基本能覆盖,自费的部分很少,他妈退休了,后来又去学了月嫂,现在镇上做月嫂,他妈现在领一份退休工资,还额外挣一份月嫂的工资。他以前不想压力太大,不愿在上海买房,后来突然改了主意,又决定在上海买房子,家里一下子拿出两百万给他付了上海的首付,他家只是常熟某镇上一个普通的家庭,绝对算不上富裕,但他们这种家庭条件,在我们北方来说,真的算是很富裕了,
我想想我们县城的双职工家庭,辛苦一辈子出来,满打满算能拿出50万给孩子买房的也很少。可他们那里,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拿个一百多万出来给孩子买房很平常,我私下里思考过这个问题,发现主要是大环境的差异造成这样的区别,我那个朋友大专毕业,他爸妈读书估计也不算多,参加工作比较早,他们那里就业机会比较多,村里有厂,吃住都在家,额外开销很少,比较容易攒钱。
我们北方村子里有厂的很少,农村人工作的头几年,生活开销很大,就算挣一样的钱,能攒下来的也很少,我们村里有个女孩子,长的也不好看,也没有学历,就是嫁到江苏那边的农村,日子也过的不错。她们家里,四个人挣钱,都在村里的厂子上班,吃住都在家里,生活很稳定,开销也小,她们家每年攒上十几万很容易,她那种还是没有学历,没有专业技术的普通农村家庭。
2、江苏明朝称之为南直隶,清朝称之为江南省,康熙改为江苏省,江苏在古代是否举足轻重?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民族,从夏朝定都河南开始,中原和北方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逐鹿中原”,常常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我认为江苏在古代的政治地位并不是举足轻重的,江苏,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江苏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南京猿人化石,是截至2010年已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遗迹。
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秦统一中国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的生产力也再逐步提高,但开发水平低于北方。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建业(282年改建邺,今江苏省会南京)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江苏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苏经济地位提升。北宋靖康之乱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明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今江苏范围内先后称为南京、京师,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复称南京,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因相对于北直隶称南直隶,南京是明朝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