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以其便利的交通,发达的运河体系,取代了洛阳,成为了北宋王朝的首都。隋炀帝为了解决关中、洛阳的物质供应危机,于是开凿了从洛阳到南方的运河,这充分显示了隋炀帝的远见卓识,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凭借良好的地形、便捷的交通、再加上历史的积淀,成为十三朝都城也就不足为奇了。
1、为什么洛阳有那么悠久的历史,成为十三朝古都?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所谓“九朝”,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结果让一些没文化的人真认为洛阳就九个九个王朝呢。历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正统王朝代在洛阳建都,所以称13朝古都,
什么是正统王朝呢,正统王朝就是当代通常指作为一个朝代的统治政权被民众及后世所认可的程度,包括正史的评价。一般仅限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朝代,当前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正统朝代包括: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秦朝-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像唐时的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称武曌,都不能算作一个王朝,而有的地方为了增加古都次数,勉强凑数的也列了十三朝,举例西安吧,它为了凑数写为: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首先说一下,新算什么东西,王莽与武则天能比吗?洛阳武则天的大周都不算正统王朝,你这来个王莽的新朝,西晋不是在洛阳吗?愍帝逃到哪里临时一住也算定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是什么事呀,五胡乱华呀,还真有人认他们胡人为主人。
2、历史上洛阳没落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的长安丶洛阳都是历代皇朝定都的上上之选,一方面是这两座皇城位于华夏大地的中部,兼顾东西南北,另一方面是关中平原、河洛地区,物产丰饶,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华夏人口逐渐增多,到两汉时期,全国人口已突破五千万,这也就意味着长安丶洛阳,若要成为帝都就必须扩大到空前的规模,也要承载更多的人口,这样就超出了长安与洛阳的承载能力。
据说盛唐时期长安、洛阳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须要明了,古代百万人口的大城占地面积比今天要大得多,据考古发现,盛唐时期的长安面积要比今天的西安市的占地面积还要大不少,由此可见食粮供应将极为紧张。而当时天下物产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南方物产要运往洛阳、长安,因路途遥远,所以成本极高,据说隋朝隋文帝时期,长安就发生过粮荒,而南来的粮食运到洛阳后,再前往关中,就还需要一大笔开支。
为了节约开支,隋文帝也只好率领大臣及家属前往洛阳去吃饭,史称“天子就食”,隋炀帝为了解决关中、洛阳的物质供应危机,于是开凿了从洛阳到南方的运河,这充分显示了隋炀帝的远见卓识。只可惜后来的统治者将隋炀帝修运河当成了暴政的反面教材,导致运河被荒废了,因此自宋朝开始长安和洛阳,就失去了作为帝都的地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华夏经济重心南移,另一方面是长安丶洛阳的南向交通不方便,不利于朝廷对南方的掌控,也不利于南方的物产供应帝都,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代人杰,他显然看出了华夏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分离的状况。于是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水运的运输量大和成本最低,这样就使得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重心,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从此南方的货物都可以从长江经京杭运河前往北京,这样以来,北京就可以支撑比洛阳丶长安更大的政经规模,同时也更便于朝廷掌控南方,
3、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1500年建都史的洛阳,为何变成了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