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国家祭祀究竟应该在哪里举行。有不少朋友以唐朝帝陵都在长安而认定长安为大唐国都,而否定洛阳,这个观点是多么荒谬和可笑,一般皇帝陵选在阴气重,风水好的地方,不一定就是都城所在地,像北宋皇陵都在河南巩义,那河南巩义就能称北宋都城了,显然不可能。
1、为何黄帝铸鼎原在河南灵宝,黄帝乘龙飞升的地方也在灵宝,黄帝陵却在陕西?
关于在什么地方铸鼎,《史记》上司马迁有这样一段记载:“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一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史记封禅书》中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髯下迎黄帝,”这里的荆山,属古雍州(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前十一世纪)辖区,雍州当时治所在今西安,所辖范围广大,包括陕西大部及宁夏南部。
今富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荆山塬上,有一个古老的自然村落名叫“铸鼎村”(现在的城关街道办向阳村境内),相传是黄帝及禹铸鼎的地方,《富平县志》中讲:“北条荆山属富平之南,三原之东,临潼之北,蒲城之西,皆统一为荆山。”(荆山塬上的清凉寺)也就是说,黄帝和禹当年铸鼎的地就在现在陕西省富平县荆山塬上,这里距离延安黄陵县的黄帝陵不远,石川河水就是从黄帝陵流过来的,三年前,阎良的战友带我去过荆山原,还有当地的一个中华郡景区,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中华郡景区)各地关于黄帝的传说比较多,包括甘肃天水和清水,以及河南的灵宝,但从历史记载和历朝历代祭祀情况看,我认为陕西黄帝陵在历史上具有可信度和合法性,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国家把陕西黄帝陵列为中国古墓葬第01导看出一二,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到陕西黄帝陵祭拜黄帝,也说明历朝历代对陕西黄帝陵是完全认可的。
2、北魏时期,大同是都城,皇帝住的宫殿在什么地方呢?
如仅需答案,请看文末,北魏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即是郭城的北墙遗迹,大同车站附近曾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石础、砖瓦残片、“富贵万岁”隶书瓦当等。在南门外工农路北侧,曾出土大型石柱础、筒瓦和臼等,可推测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遗址。
当时平城由皇城、京城、郭城组成,北面为皇城,皇城南是周回20里的京城,其外是周回32里的郭城。皇城:从天兴元年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迁洛阳,97年中先后建吕以工代殿、苑囿、观堂、楼池70多处,“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其位置“截平城西为宫城,四角起楼”。平城四面有如浑水所绕,399年筑鹿苑时,又“凿渠引武州水注之苑中,疏为三沟,分流宫城内外”,
宫城中,以太极殿为中心,有西宫、东宫,经90多年的增扩改建,成为完整的宫殿群落。“月观霞阁,左社右廛,灵台山立,壁水池圆,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旄林森,堂殿胶葛”,京城:天赐三年(406年)”六月,发八部人,自五百里内缮修都城,魏始邑居之制度”。“规立外城,方二十里,分置市里,经涂洞达”,“里宅栉比,人神猥凑”,
京城内由里坊组成,“百堵齐矗,九衢相望,歌台舞榭,月殿云堂”,“犹分别士庶,不令杂居,伎作屠估,各有攸处”。郭城:“泰常七年(422年)秋九月,筑平城外郭,周回三十二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其郭城位于宫城南面,郭城略呈方形,边长4公里,周长16公里。郭城内规划了里坊、寺院、市廛、园林等,
城郭外分为四郊,建有苑囿。东南有“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的永安寺,再南(今柳航里)有明堂、辟雍,明堂上圆下方,四周十二户九堂,上设天文设施,周边有籍田、药圃等。西郊有郊天坛,坛东侧有郊天碑,碑上刻有《五经》及国记,坛西有西苑、洛阳殿、灵岩石室等,北郊有“皎若圆镜”的灵泉池、北苑、白杨泉、鹿野佛图,东郊有白登台、宁光宫、东苑,苑内建太祖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