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广西人,我对河南很有兴趣,二十多年前,曾到过河南多地,对河南有所了解。现河南有十七个地级市,省会在郑州,是个大交通枢纽省会城市,那存在感是不言而喻的,省会城市,郑州靠前不落后,郑州与东莞虽是新一线城市,但不同档次,不在一样的起跑线上,前几天看到河南媒体公布的河南财政斥7.7亿资金用来支持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看似很多,但是与国内一流大学比起来(一般都一年30亿靠上)这点经费确实是少的可怜,按理说河南的GDP不差,改变不了过去的那种思想,不仅仅是郑州包括河南的经济转型就是个伪命题。
1、郑州会成为一线城市吗?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对于郑州我一直感觉未来希望是很大的,今天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郑州未来成为一线城市(达到今天的北上广深水平)是大概率今天来看郑州的实力,2017年生产总值达到了9130.2亿,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万亿是大概率事件,随着郑州公布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可以清晰的看到了郑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上,纲要制定了预计在2035年,郑州GDP总量达到3.0万亿元、人均GDP达到22.0万元,人口规模达到1350万人左右。这个数据跟如今北上广深差不多,以上海为例:截止2017年上海生产总值达到30133.86亿元,人口规模达到2418.33万,人均GDP达到124606元;可以说郑州未来达到如今北上广深的程度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城市地位上。未来郑州会是一座集国际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可以说到时候郑州或许会成为真正的国家级中心城市,第三、城市框架上将会更大,与郊县交通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说郑州在未来3-5年的主要发展方向都会在撤县设区和加大与郊县交通联系上,
城市轨道交通将会与周边县城陆续开通建设,未来郊县将成为郑州主要的副中心。现阶段来说郑州差距还是挺大的虽然说未来郑州的发展可期,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从河南省来说还是全国来说郑州的产业格局都没有太多的优势,尤其在高新技术上,郑州没有多少自己的优势,未来郑州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现有的企业和产业困难还是很大的。
第一、产业结构上不具备优势,2017年郑州三大产业占比来看是1.7:46.5:51.8,虽然说看似郑州第三产业占比不错,其实究竟房地产在里面占了多少,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个地区经济要想发展第二产业工业是必不可少的,不得不说郑州的先进制造业还有高端制造业还是少的可怜,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粗放式的工业为主(简单说就是代加工为主),这点不改变的话未来经济就会失去持续发展动力,
第二、教育研发投入太少。前几天看到河南媒体公布的河南财政斥7.7亿资金用来支持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看似很多,但是与国内一流大学比起来(一般都一年30亿靠上)这点经费确实是少的可怜,按理说河南的GDP不差,改变不了过去的那种思想,不仅仅是郑州包括河南的经济转型就是个伪命题,第三、高端人才太少。
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人才是离不开的,无疑河南包括郑州对于高端人才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是根本,根据目前公布的郑州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来看,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其实个人觉得高端人才的引进与高校和企业是分不开的,除了政府这方面吸引外,加大对于高校和企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双管齐下或许有更多的机会,
2、河南南阳到底属于几线城市?
感谢邀请,根据今年最新的评比来讲,南阳属于三线城市南阳有1个行政区,4个开发区,10个县,1个直管县,无论是南阳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还是区域面积都无愧于三线城市的排名在经济上,河南十八地市中,南阳仅落后于省会郑州和副中心洛阳。作为河南西南角的一个地市,南与湖北接壤,西与陕西接壤,境内农业工业基础庞大,在经济发展上势头强劲,虽然近两年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位居河南第三的地位无法撼动,
在人口上,由于南阳庞大的地域面积和悠久历史,户籍人口大于省会郑州,是河南十八地市中户籍人口第二大市(第一是周口,户籍人口1155万)。2017年统计数据,户籍人口1100万,占河南户籍人口数近九分之一,常住人口850万,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南阳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200多万也属正常,在面积上,南阳占地面积为河南省第一,达到了2.66万平方公里(河南全境16.7万公里,面积第二大信阳1.9万平方公里),南阳占全省面积近16%,拥有10县之多,境内有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气候湿润,风景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