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5年,秦皇岛还是一座岛屿,秦始皇东巡到此地,在碣石山附近驻扎,并于此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如今秦皇求仙入海处成为秦皇岛有名的旅游景点。清朝皇帝选择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他的避暑地,而非秦皇岛,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公元前215年,秦始皇44岁时第四次出巡来到这里,派卢生出海求仙,在此观海,并留下石刻“碣石门辞”,后人由此称为秦皇岛。
1、秦皇岛为什么叫秦皇岛?
秦皇岛简称“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西接京津,是河北地级市。说起秦皇岛名字的由来,还真和秦始皇有关系,众所周知,秦始皇在后期为了享受万世敬仰,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于是派了不少人去寻找不死药。公元前215年,秦皇岛还是一座岛屿,秦始皇东巡到此地,在碣石山附近驻扎,并于此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如今秦皇求仙入海处成为秦皇岛有名的旅游景点,
2、为什么满清的皇帝不去秦皇岛避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清朝皇帝要是去避暑,自然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作为一国之君,天子做什么事又都是国家政治的象征,是国家试图向公众去传达的某种态度或精神,而不仅仅是一件私事,所以,清朝皇帝选择承德避暑山庄作为他的避暑地,而非秦皇岛,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承德地理位置靠北,位于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处,夏季气候确实凉爽,
第二,清政府在承德开发多年,建立了避暑山庄,而秦皇岛在清朝尚未被开发,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承担皇家的度假职能。第三,承德恰好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处,距离蒙古比较近,每到夏季,清朝皇帝移驾承德,就近召见蒙古王公、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代表,以多民族国家最高领袖的角色,向其宣示国家主权和皇恩浩荡。
第四,满洲以弓马骑射起家,在定鼎中原后,他们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原传统文化,但另一方面作为少数民族,他们对汉文明的同化始终心怀警惕,并极力强化贵族和旗人的民族认同,承德恰好位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处,清政府在这里设立围场,最著名的就是木兰围场。皇帝在避暑期间组织满洲贵族和蒙古王公进行围猎,皇帝本人也会亲自上阵,试图唤回满洲的尚武精神和民族认同,
3、看了《大秦赋》那么多人骂秦始皇,想知道秦皇岛的由来是什么?
现秦皇岛的东山在古代是一个小岛,方圆不足平方公里,海拔有20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44岁时第四次出巡来到这里,派卢生出海求仙,在此观海,并留下石刻“碣石门辞”,后人由此称为秦皇岛,200年前,这个小岛与陆地间海被填平,所以,现在已看不出岛的模样。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敬业的皇帝,出巡期间,每天要看120斤重的竹简奏章,在小岛观海求仙之时,还不忘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刻在石上,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著仪矩。”翻译成白话文我秦始皇帝建立大秦帝国,
以仁德的政治兼并各自为政、战乱不休的天下诸侯。初创天下泰平的安定局面,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国家统壹,始皇三十二年当春之季,乘着竹木小舆轿登上碣石之岠(jù,大山),立足泰山之颠,如同照察普天之下,统理了率土无极。吾皇倾城举国,殚财戮力,大起正义之师,讨伐六国无道之君,让那些悖逆民心的罪恶势力断子绝孙,
六国的武夫们最喜助纣为虐,故须除之务尽,其文臣僚吏无什(shén)大罪,当可复之禄位,如此刑赏有差(chā),民心必会宾服感佩。皇上仁惠宽厚,评论臣下的功劳,论功行赏,惠及臣民以牛马,皇恩之浩荡,让天下的田土也沃满丰腴肥膏,秉承昊天的大命,振奋圣帝之神威,凭着朝廷的德政,灭绝了诸侯各自为政,干戈载戢,政由大统,本朝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