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类方法,其实可以尝试使用自己最容易理解或者习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同时做多个分类(做完一个后再做另一个,避免同时做,容易混淆)。如果有图片,也会在这个链接中转换成文字。当然,如果你愿意用可视化代替文字表达,也可以全部用图片或插图。这一步需要进一步确定以前的群体,并分别评估参与度和偏好。
5、成人 自我 状态的个性特征是客观理性。成人自我 状态,在这种状态,人们可以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被情绪所困扰。这个状态是比较理想的自我 状态,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为自己所用,不再被父母过去在脑子里的声音所驱使,也不再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年人状态,你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会分辨自己当前的情绪。要知道,我们人类之所以先进,是因为我们会反思,我们总能观察到自己属于哪种行为。
当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现在还不是成年人状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快速转换角色,避免情绪化,让理智重新占领高地。第三,多读点心理学的书,搞清楚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自觉地落后于“父母自我-1/”和“孩子自我-1/”。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成年后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童年时就可以发现。
6、父母 自我 状态有哪些形式Parents自我状态Form:1。育儿父母有很多养育行为,把对方当成需要照顾的孩子,关心和温柔鼓励,有时候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还多。口头禅是“跟你没关系”“我来,我来”等等。消极的一面,看不到别人的潜力,过分保护。2.控制父母积极的一面是有威严感,坚持原则,道德感强。消极的一面是:要求过多,怨天尤人,惩罚多于保护;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容易看不起别人。
延伸信息:大部分父母都是有同情心的,有爱心的,有教养的。当然,有时候也会对孩子说教,批评,惩罚,甚至对孩子有偏见。有些父母培养多于批评,有些父母批评多于培养。所以父母自我-1/分为养育父母自我-1/和控制父母自我-1/。当父母的行为倾向于养育时,培养孩子的父母自我 状态会包含养育行为。除非他刻意抗拒,否则长大后,他会重复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同情、养育的言语和行为。
7、弗洛伊德的本我 自我超我各是哪种 状态id包含了一切为了眼前满足的本能驱动力,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的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出路,盲目地追求满足感。本我中的一切总是无意识的。自我(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御和调解功能。它按照现实主义原则行事,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的运动,并给予适当的满足。自我的大部分心理能量都花在控制和压制本我上了。
弗洛伊德对本我和自我,的关系有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路。自我如果你想控制本我,但马儿可能不听话,两人会僵持到一方让步。弗洛伊德有句名言,“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在它应该在的地方。”自我就像一个受气包,处在“三霸”的夹缝中:外界、超我、本我,试图调整它们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
8、沟通中的三种 自我 状态人格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互动的反应和结果。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自我 状态和心理状态下与他人交流,会相应地引起对方不同的反应。人格由三种心理状态组成,各占不同的比例,可以被人不同程度地感知,即“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父母自我是我们在童年时期从父母、老师等有影响力的人那里学到的,融入到自己性格中的一部分。当你是父母自我 状态,你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与你的父母或对你影响深远的人非常相似,你的内在思想和感受也是如此。
控制父母的典型形式自我有:制定规则和限制,显示价值观和标准。常见的表达有:“你必须”和“你应该”,批判型家长自我的典型表现有:责备、批评、打击等。常见的表达模式是:“你做的不对!”你不能这么做,你应该,有爱心的父母自我是一个人人格中理解和照顾他人的部分,具有很强的同理心。常见的表达模式是:“你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