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香港 > 湾仔区 > 林散之草书,草书四大家是谁呢

林散之草书,草书四大家是谁呢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9 14:05:26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草书四大家是谁呢

草书四大家是:1、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2、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棵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3、王蘧常(1900年6月2日—1989年10月25日),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浙江嘉兴人,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其父王钧畇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工书法,博学。蘧常幼年受父影响,七岁时能作诗。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4、卫俊秀(1909—2002),字子英,笔名景讯、若鲁,山西省襄汾县景村人。幼爱书法,擅行草、大草,中国当代学者型书法大家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考试委员会委员。

草书四大家是谁呢

2,林散之草书欣赏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主义辞及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林散之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林散之草书,希望对你有用!    林散之草书欣赏   林散之草书图片1   林散之草书图片2   林散之草书图片3   林散之草书图片4   林散之先生人物生平   林散之的父亲林成璋是一位天性诚厚、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其个性与学养对林散之有直接的遗传与影响。林散之三岁即喜写写 画画,五岁能对物写生,六岁入塾读书。自此至十三岁,七年间读完《百家姓》、《千字文》、孔孟的经典及《左传》、《古文观止》、《诗经》、《毛诗》、《唐诗》等,又习作文、属对、作诗,习字则从描红入手,继临颜、柳名碑,十二岁已能为邻居写春联。课余又写生,或钩摹《绣像三国演义》、《绣像水浒传》中人物,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因其顽皮,童年时闹出不少趣事。   林散之十四岁时其父病故,家庭生活艰难。此后,他发奋求学,先从和县陈姓廪生读书,继去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十六岁时因疮疾返乡。诗文请教廪生范柳堂,书法从师范培开,并习武强身,十八岁应聘在和县姐丈家教书,并从张栗庵学诗方文辞,尽读其藏书,书法亦获其指授。十九岁娶赵姓女,次年,赵氏病故。二十一岁时大病垂危,幸张师精医道,获救。二十二岁被全椒富户盛家选为婿,妻盛德粹贤淑达理,善治家,使其专心文艺,相伴数十年,感情甚笃。   林散之二十三岁时分得祖产水田近四亩,宅后山地数亩和原住房十间。又购周围荒岗,辟为果园,并植大量树木,名其居日“散木山房”。是时,其诗书画已颇有名声。   二十六岁时,他着手编著《山水类编》,至二十九岁时完稿。三十二岁时,经张栗庵介绍,辞去教书工作,赴上海从黄宾虹学画山水,至三十四岁,因家中经济困难,还乡,仍教书。当年秋,家乡水灾,他挺身而出,义务主持圩事,公正廉明,甚受拥戴。   1934年,林散之三十七岁。遵黄宾虹教导,为师造化,孤身作万里游,得画稿八百余幅,诗近两百首。次年撰成《漫游小记》,连载于上海《旅行杂志》。1936年游虞山、扬州等地。1937年游黄山,得诗十六首,画稿若干幅。   1938年,家乡为日寇侵占,林散之举家逃难,数年间,随身携诗稿、碑帖与笔墨纸砚,流浪中仍作诗书画不辍。1945年抗战胜利,他不胜慨叹,曾作诗十九首记之。   解放后,林散之于1951年被选为江浦县人代会,作为国家干部在江浦工作、生活了十二年。其间于1956年出任江浦县副县长,1958年当选为南京市政协,1959年当选为江苏省政协 委员。1963年,他正欲退休时,江苏省国画院聘其为专职画师,迁居南京,与画家钱松岩同住一幢两层楼房,林宅在楼下。从此,专心书画创作,成果日丰。   1966年林散之六十九岁时,夫人病逝,林悲拗万分,顿使双耳失聪。是年,““””运动爆发,林孤身一人在南京生活,来往于南京、扬州、乌江儿女间,如此经历了七年的流浪生活。1970年春节除夕,他在乌江镇浴池洗澡,不慎跌人开水池中,全身严重烫伤,救治四个月始愈,右手五指粘并,幸被抢救了拇指、食指和中指,尚可执笔,因自号“半残老人”。   1972年,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拟编发“中国现代书法作品选”特辑。评选中,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 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是时他七十五岁。次年元月,《人民中国》第一号出版,其作品单独列于特辑首页,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书推崇备至。是年3月,他自江浦重返南京。   1975年,他应荣宝斋之邀去北京,以其诗集《江上诗存》手稿奉请赵朴初、启功教正。赵为作颂诗,启为撰序文,给予极高赞誉。 四年后,南京教师进修学院为之刊印三千册,从此流传海内外!   由于林散之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其重大的社会影响, 1978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书名大震后,他创作更勤,应人索请或参加展览,大量作品流传四方。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法展,他均出以精品。此外,1980年,先后在南京、合肥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件。1982年,又在南京举办其祖孙三代书画展。   数年间,林散之又创作了多幅巨制。如1980年他八十三岁时以丈二宣整幅作草书横披《自作诗·论书》,雄肆苍浑。1987年他九十岁时又以丈二宣整张作行草书条幅《自作诗·看长江大桥工程》,端秀苍劲。同年又为峨嵋山重修金顶书“金顶”二字,字径约二尺。又为福建妈祖庙以隶书写“和平女神海峡之岛”八个大字,每字均用整张四尺宣写成。其巨作之雄风雅韵,感人至深,叹为观止。   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草书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 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合册。1981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画集》。1985年,安徽黄山书社出版《林散之诗书画 选集》,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198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其草书《论书诗卷》。   1984年5月15日,日本书道访华团拜访林散之,团长、日本书坛巨孹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同年,北京《了望》 周刊四十七期发表《草圣遗风在此翁》评介文章。林散之“当代草圣”之称从此传颂四方。   林散之暮年患脑动脉及全身主动脉硬化,多次住院疗养,每当稍有好转,他便吟诗或作书、作画。1988年九十一岁时,他向故乡江浦县捐献历年书法精品一百七十件、画四十幅及所藏古砚两方,江浦县为建书画陈列馆于求雨山   1989年7月病重。10月,病情进一步恶化。他自知命数将尽,一天上午起床后突要纸笔,写下“生天成佛”四字。至12月6日,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二岁。

林散之草书欣赏

3,一代草圣林散之的100条书法经验分别是什么

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林散之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 ,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林散之书法经验100条1. 谈门径◆陈慎之问:为什么日本人写的这么好?学的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宜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学近代人,学唐宋元明清字为适用。◆唐宋人字,一代一面貌,各家各面貌。他们一个也不写汉隶,因为用不上,练练笔力是可以的。但要先学楷、行。◆李邕说:“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要从米、王觉斯追上去。◆欧阳修青年时代诗、文、书、画样样学。有人说你这样不精一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专攻诗、文,成了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因此,学要专一。◆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因为这样,千百年不倒……◆多种帖多写一些有好处,但要化为自己的字体。怀素就是写他的草书,赵孟頫是行书,苏、米也就是那么二种行书体,而不是正、草、隶、篆样样精通。◆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可用淡墨汁或水多写写,手腕活。(与庄希祖谈)◆学写字,二三十岁就要学会笔法。字写的不好,是功夫问题,首先是方法要对,方向要对。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提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看到草书神气,一开始学字就潦草。不知草书是经过多少年甘苦得来的,要在规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书法很玄妙,不懂古人笔墨,难以成名。向唐宋人学,一代有一代的面目。汉碑,晋人就不学了,练功夫是可以的;楷书学宋人的就很好,楷书是很难的,学好不容易。◆董其昌书不正为正。气足。难学。从米、王觉斯追上去,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从工整出。林散之先生的童趣◆定时、定量、定帖。◆最好每天早晨写寸楷二百五十个,临摹柳公权玄秘塔,先要写得像,时间最少三年,因为这是基础。◆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与范汝寅谈)◆要近学古之贤者,他们成名不是偶然,实有独到之处。总之先学一家,不宜学时人,不宜学近代人(与张尔宾谈)◆写字并无秘诀,否则书家之子定是大书家。事实上是很多人重复父辈,由于拓趋于保守,修养差,有形无神。◆一般人习字,先正楷,再行草,而后篆隶。◆先得笔力,继则退火气,使气魄遒劲而纯。◆下笔硬的人可习虞世南、米南宫、赵孟頫。不宜学欧字,免得流于僵板。◆有人开头便学草书,不对。林老与学生◆用功学隶书,其次学行草,唐人楷书亦可。◆书法亦可以从魏晋六朝入手,先用方笔习《爨龙颜碑》,小字兼学《乐毅论》、《黄庭经》,严整不苟。再入唐人,写柳公权《破邪阵》。可以多读几家帖,有所选择。◆先赵,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条路。◆听老师讲课,要以食指划自己膝头,使腕部灵动不僵,久之也是一门功夫。◆可以写行书练腕力,笔画要交代清楚,一丝不苟,不能滑俗。写张纸条子也不能马马虎虎,滑不可救药。◆天天练是必要的。但要认真不苟。从前杂货铺管帐的一天写到晚,不是练字。◆人无万能,不可能样样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林散之先生与赵朴初先生◆不能见异思迁,要见一行爱一行。学好一门就不容易!怀素只以草书闻名。◆东坡学颜,妙在能出,能变,他只写行、楷;米南宫未必不会写篆隶,但只写行,草也不多;沈尹默工一体而成名。◆得古人一、二种名帖,锲而不舍,可望成功。◆涉猎过广,一行不精,也难有成就。王夫之说:“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对碑帖看不进去的人,肯定学不进去。《林散之序跋文集》◆小孩子学书,要先由楷入行,由行入草,打好基础。否则钉头鼠尾,诸病丛生,要改也就难了。◆学楷书之后,应由楷入行,不能一步就入草书。不然,易于狂怪失理,钉头鼠尾,诸病丛生。◆范(培开)先生可惜没有走这条路,学唐碑之后就攻草书。当时就有识者评他太狂,太怪了。一步之差,终身不返,可惜!可惜!◆学王(羲之)就是随意浓淡不拘,求神似,不求形似。2. 谈工具◆旧纸。纸不独质量好,又要陈纸,几十年。(与陈慎之谈)◆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紫毫写不出刚字来,羊毫才写得出来。——与庄希祖谈◆上海有位书法家说,他不喜欢用羊毫,更不喜欢用长毫。他真是外行话,不知古人已说过,欲想写硬字,必用软毫,唯软毫才能写硬字。可惜他不懂这个道理。◆论用笔之道,笪重光专论此事,软毫才能写硬字,见笪重光《书筌》。(与魏之祯、熊百之等谈)日本书法名家青山杉雨书赠林老“草圣遗法在此翁”◆有人以短狼毫笔写寸余大字,这样写上六十年也不出功夫。◆要用长锋羊毫。◆软毫才能写硬字,硬笔不能写硬字,宋四家、明清大家都用软毫。◆予曾用长锋羊毫,柔韧有弹性,杆很长,周旋余地广,特命名为“鹤颈”、“长颈鹿”,不意笔厂仿造甚多,用者不乏其人。◆墨要古陈轻香,褪尽火气者为上。◆松紫微带紫色,宜作书。◆砚以端石为佳,上品者作紫马肝色,晶莹如玉,有眼如带。◆歙砚多青黑色,有金星、眉纹、帚纹以分次第。金星玉眼为石之结晶,沉水观之,清晰可见。林散之先生和学生◆端歙两种砚材都在南方而盛行全国,在北方洮河砚材亦很名贵。洮河绿石绿如蓝,润如玉,绝不易得。此石产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一带。洮河绿必是碧绿之上现兰色,备有蕉叶筋纹最为名贵。宋代文人对洮砚推崇备至,称赞最力。黄山谷赠张文潜诗道:“赠君洮绿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张和诗云:“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抗日战争时期,我得一碧桃小砚,十分可爱,因之题一绝句,铭刻其上:“小滴酸留千岁桃,大荒苦落三生石。凄凉曼倩不归来,野色深深出寸碧。”◆古砚扪之细润,磨墨如釜中熬油,写在纸或绢上光润生色。其形多长方、长圆。正方形两片相合者叫墨海。◆古人藏砚,多有铭文或跋语,刻工以朴素、大方、高雅、古拙而见重艺林,小巧、匠艺、雕琢伤神,会委屈好面料。纪晓岚铭其砚曰;“天然一石,越雕越俗。”是有感而发。3. 谈笔法◆功夫须在用笔,画之中间要下功夫,不看两头看中间,笔要能留。——与陈慎之谈◆握笔不可太紧,要虚灵。◆右军有四句话:平腕竖锋,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东坡讲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王右军讲执笔之法,虚左实右,意在笔先,字居心后。◆包世臣的反扭手筋不行。做作。◆执笔要用力。不用力还行吗?要虚中有力,宽处亦见力。颜鲁公笔力雄厚,力透纸背,无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笔千钧。力要活用,不要死的;死力不能成字。◆写字要用劲,但不是死劲,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笔尖上……◆执笔要松紧活用,重按轻提。◆写字要运肘,运臂,力量集中。光运腕,能把字写坏了。腕动而臂不动,此是大病。千万不能单运腕。◆腕动而臂不动,千古无有此法。◆拙从工整出。要每一笔不放松,尽全力写之。要能收停,不宜尖,宜拙。◆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笔要写出刚劲来,笔乱动就无此劲了。晚年林散之先生挥毫◆不要故意抖。偶而因用力量大而涨墨出来,是可以的。中间一竖要有力,圆满,不让劲。写得光润,碑上字的毛,是剥蚀的缘故,不能学它的样子。◆笔要振迅。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写字要在有力无力之间。太快!要能留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写字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象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宜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为名手。最怕俗。◆现代人有四病:尖、扁、轻、滑。古人也有尖笔的,但力量到。◆枯、润、肥、瘦都要圆。用笔要有停留,宜重,宜留,要有刚劲。◆平,不光是像尺一样直。曲的也平,是指运笔平,无菱角。◆断,不能太明显,要连着,要有意无意中接得住。要在不能尖。◆要能从笔法追刀法。字像刻的那样有力。◆要回锋,回锋气要圆。回锋要清楚,多写就熟了。◆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握笔不可太紧太死,力要到笔尖上。(与庄希祖谈)◆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要能理解此中道理。◆字硬、直,无味。◆字,不看两头看中间,每一笔不放松,尽力写之。(与桑作楷谈)◆写字,一定要讲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虚,先悬腕而后悬肘。…… (与范汝寅谈);古人书法嫉尖,宜秃、宜拙,忌巧、忌纤。古人论笔,用笔需毛,毛则气古神清。◆古人千言万语,不外“笔墨”二字。能从笔墨上有心得,则书画思过半矣。(与徐利明谈)◆写寸楷即可悬肘。先大字,后渐小,每日坚持20分钟,逐渐延长。◆运笔直来横下,看字要着重笔画中间,逐步养成中锋习惯,终生受惠。◆无基本功悬腕则一笔拖不动。◆东坡论书,握笔要掌虚、指实。◆圆而无方,必滑。◆方笔方而不方,难写。◆可以内圆外方,不方不圆,亦方亦圆;过圆也不好,柔媚无棱角。正是: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觉更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书家要懂刀法。◆印人要懂书法。行隔理不隔。◆笔笔涩,笔笔留,何绍基善变,字出于颜,有北碑根基,正善于留,所以耐看;古人作书,笔为我所用,愈写愈活,笔笔自然有力,作画也一样。◆悬肘是基本功之一,犹如学拳的要“蹲裆”,蹬得直冒汗,水到渠成,便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举重若轻。马鞍山,林散之先生艺术馆◆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比如京剧净角,扯起嗓子拼命喊,声嘶力竭,无美可言,谁还爱听?◆看不出用力,力涵其中,方能回味。◆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不善用笔而墨韵横流者,古无此例。《林散之序跋文集》◆写大字要用臂力,不能光用腕力。用臂力才能力透纸背,这是真力。◆写字时手不能抬得太高,也不能拖在下面,要上到下一样平,这叫平肘。还要虚腕,虚腕才能使手中的笔自由转动,随心所欲。4. 谈墨法◆写字要有墨法。浓墨、淡墨、枯墨都要有,字“枯”不是墨浓墨少的问题。◆多搞墨是死的,要惜墨如金。◆怀素能于无墨中求笔,在枯墨中写出润来,筋骨血肉就在其中了。◆王铎用干笔蘸重墨写,一笔写十一个字,别人这样就没有办法写了,所谓入木三分就是指此。◆把墨放上去,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没得墨,里面起丝丝,枯笔感到润。墨深了,反而枯。枯不是墨浓墨淡。(与陈慎之谈)◆笪重光论用墨:磨墨欲浓,破水写之方润;厚纸用墨要带水,薄纸、皮纸要用焦墨写。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中巧。林散之先生墓◆会用墨就圆,笔画很细也是圆的,是中锋。◆用墨要能润而黑。用墨用得熟不容易。◆笪重光:“磨墨欲熟,破水写之则活。”熟,就是磨得很浓。然后蘸水写,就活了。光用浓墨,把笔裹住了,甩不开。——与庄希祖谈◆早年闻张栗庵师说:“字之黑大方圆者为枯,而干瘦遒挺者为润。”误以为是说反话,七十岁后,我才领悟看字着重精神,墨重笔圆而乏神气,得不谓之枯耶?墨淡而笔干,神旺气足,一片浑茫,能不谓之润乎?◆“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不可仅从形式上去判断。◆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墨要熟,熟中生。磨墨欲熟,破之用水则润,惜墨如金,泼墨如渖,路子要正,切勿邪途。◆有笔方有墨。见墨方见笔。笔是骨,墨是肉,水是血。

一代草圣林散之的100条书法经验分别是什么

文章TAG:林散之草书林散之草书四大

最近更新

  • 西红柿炖豆腐,西红柿炖豆腐怎么做好吃

    西红柿炖豆腐怎么做好吃西红柿炖豆腐食材明细西红柿2个豆腐250g肉25g盐10g鸡精5g油少许未知口味烧工艺十分钟耗时未知难度【菜谱换礼品】西红柿炖豆腐的做法步骤1西红柿切丁。2肉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6

  • 六下数学,数学方程

    2.公式X÷Y=50...4.Y最小时,X=(54);在加上至少(1)之后,数字x必须是5的倍数,3.有85个红球,x不到黄球数量的两倍,因为是小学,用方程交给你不容易,1,由五个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6

  • 男女爱情故事,第一集

    爱情,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人付费爱情,可以叫爱情,与言情小说不同的是爱情文章讨论爱情含义、描写爱情以真实的故事而不是美化的言情为写作背景,世界十大经典爱情故事1,以描述男女爱情为基调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

  • 摘抄好段,好段摘抄30字左右

    好段摘抄30字左右暗绿色的海水,卷起城墙似的巨浪狂涌过来,那阵势真像千匹奔腾的战马向着敌人冲锋陷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1.2.3.吧好段摘抄1、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

  • 和的组词,和组词有哪些

    和组词有哪些暖和和气,和顺,附和,暖和,和美和谐和平和气{0}2,和能组什么词和平和气和人和他一起太和平和和缓柔和和颜悦色和谐和蔼和风细雨和好和解相关的组词:和面、和好、和气、暖和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

  • word分栏,如何使用word分栏?

    首先打开word程序,在Word程序主界面的顶部菜单中选择“格式”,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分栏”,点击打开,5.以上设置完成后,可以实现约word分栏1,三、最后回到Word程序主界面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

  • 热切的近义词,热切与冷的区别

    1,近义words:热情,热情,热情,热切,善良;rnrn2,热情,反义词:冷漠,rn热切是一个形容词,它的中文定义是:热情真诚,2.带着强烈的感情、激情或者热情n热切:热切的、热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

  • 红糖糕的做法,红糖糕怎么做

    红糖糕怎么做红白糖米糕的做法用隔夜浸好的大米,打磨成米浆;奶锅中倒入一碗水煮开后,加入红糖或白糖,一小勺生米浆煮成熟米糊,趁热兑生米浆,搅拌均匀;这时调面种,酵母粉加些温水和匀,加 ......

    湾仔区 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