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河北人,刚来河南那会,成天闹笑话,因为听不懂别人说的什么(此处应该能用“啥”,来河南后才改过来)。第一次去河南,酒桌上要加倍注意,来河南品尝最有特色的美食有好多种,可以说每到一地都有当地的特色美食,很明显的,被河南话同化了,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酒桌文化,河南的酒桌文化更是复杂彪悍,初来乍到根本就弄不明白,很容易吃亏,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次都没有吃到热菜,后来河南朋友多了之后,才慢慢知道了河南酒桌的规矩。
1、第一次来河南,河南有什么好吃的推荐一下?
来河南品尝最有特色的美食有好多种,可以说每到一地都有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中原美食之城的开封是集旅游、观光、美食、小吃于一身的古老城市,遍布全市大街小巷的老字号饭店,时间长者上百年,短者也有几十年,个个都有传统的名吃。《第一楼》和《黄家老店》的小笼包,《稻香居》和《邢记锅贴》,《北京馆》的双麻火烧,《王馍头》的菜盒,《马舆兴》的桶子鸡,《百年陈家菜》的套四宝,有豫菜黄埔军校之称的《又一新》饭店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中走出无数的豫菜名师,代表性的名菜有:煎扒鲭鱼头尾、炸紫苏肉、鲤鱼被面、炸八块、汴京烤鸭、扒广肚,大葱烧海参等,
夜市发源于宋代的开封,千年来传统不断,她已是宣传开封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来到古都开封不逛逛夜市,不品尝一下上千种美食那可亏待了舌头和肠胃,焦香浓郁的炒凉粉夹芝麻烧饼,油脂丰润的羊肉炕馍,贵族享受的宫庭杏仁茶,用祖传密方卤制的五香兔肉,再来一碗最具地方特色的黄焖鱼。这一遭下来满口留香,腹饱满涨,真正的体验了一把古都的民俗风情和民间小吃,
2、外地人第一次听到河南方言是什么感受?
作为一个河北人,刚来河南那会,成天闹笑话,因为听不懂别人说的什么(此处应该能用“啥”,来河南后才改过来)。第一个困惑就是,遇到吵架的时候,河南本地人喜欢说:我剁死你!当时就有点懵,咋这边的人比我们还猛,干仗直接上斧头?后来才明白,是拿脚踹你,那不就是“踹死你”吗?当时宿舍里八个人,东北、河北、湖南、福建加上河南的,前面的几天,大家就一个懵,其他人还好,都不说自己家乡话,改为普通话,还是可以交流,但是福建的那位可不行了,来了一个星期后,我们见到他在厕所里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大哭,虽然也听不懂,但是大约明白,是听不懂这边的语言,和大家没法交流,委屈的不行,
后来见得多了,习惯了,才逐渐地相互熟悉起来。一个焦作温县的同学,给我们现场说他们那里的俗语,好家伙,一个字也听不懂,让他成就感满满的,一副欠揍的感觉,工作后留在河南,经常出差,18个地市全走遍了,那种理解的障碍才算彻底消失。并且,很明显的,被河南话同化了,平时说话,普通话老家话和河南话总是夹杂在一起,开始还以为就自己这样,后来才发现,我们的几个河北老乡也这样。
3、第一次去河南,有什么风俗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第一次去河南,酒桌上要加倍注意!我去过4次河南,前2次热菜还没上桌,我就已经在桌子底下了,有时候我甚至都怀疑,河南酒桌上是不是根本没有热菜?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酒桌文化,河南的酒桌文化更是复杂彪悍,初来乍到根本就弄不明白,很容易吃亏,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次都没有吃到热菜,后来河南朋友多了之后,才慢慢知道了河南酒桌的规矩,
1,凉菜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无论是正式的酒局,还是好朋友在一起喝闲酒,酒桌上一定会出现凉菜,特别是夏天,有时候只有凉菜,没有热菜,对河南人来说,凉菜是最好的下酒菜。凉菜不需要太好,可能是一盘花生米,可能是一盘拍黄瓜,总之很简单,但是很下酒,河南朋友告诉我,凉菜就是用来下酒的,不需要很好,如果喝酒要点烧鸡烤鹅什么的,那根本不是喝酒,就是饿了,
河南人之所以喜欢凉菜下酒,是因为河南人本身很喜欢喝酒,好朋友三天两头就要在一起喝闲酒,不可能每次都准备好菜,也不会很隆重,目的是喝酒,不是吃菜,所以简单拍一个黄瓜就喝上了。当然,河南人是非常热情的,好朋友之间不讲究,但是有重要客人的时候,河南的席面非常好,桌子上的碟子汤碗满满当当,很是丰盛,河南的菜不是一次上桌的,他们喜欢分批上菜,最开始是一桌子凉菜,后面才是热菜跟汤,如果酒量不是很好,很有可能吃不到热菜,我前2次到河南就没有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