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三门峡,长在三门峡,对三门峡人的说话口音非常关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后来国家从上海等地迁来器材厂、量仪厂、仪表原件厂,三门峡人的口音中又增加了上海普通话,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支援三门峡大坝建设,三门峡这三个字非常风光,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
1、三门峡人为什么说陕西话?
三门峡市是由义马市、渑池县、湖滨区、陕州区、灵宝市、卢氏县组成的,1986年又升成地级市。义马市是由渑池县在八十年代分离出来的(和深圳市是一个文件,它煤炭资源丰富,原计划很宏伟),湖滨区是由于修建三门峡黄河大坝从陕县(现陕州区)分离出来的,原陕县政府就在湖滨区办公,1996年左右迁往现驻地,灵宝市在近代是有灵宝、阌乡等组成的,卢氏县是一个千年没有变更名字的古县,
在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分陕而治,现在三门峡的大部分地区在古代属于陕州,所以陕西的由来是从三门峡出的,现在陕州区境内还有分陕石的遗址。灵宝市的豫灵镇和陕西的潼关,卢氏的木桐等乡镇和陕西的商洛市是交界,所以在灵宝市人民说话和陕西口音比较接近,饮食习惯也接近有共同的美食肉夹馍、石子馍等!渑池和义马接近洛阳口音,
2、河南三门峡都有哪些文化名人?
文化名人,应该是曹靖华,其它的应该是演艺圈的人,或者按老一代人的称为是戏子,算不上名人,就算是在演艺圈,大都也没有多大的名气,做为普通百姓,知不知道他们是那里人都无所谓,还不如知道那种产品质量好,耐用放心,假如是农民,那种肥料质量好,价格公道更实惠,做为国民,知道知名科学家,解放军英雄更值得我们尊敬,戏子不能让国家发展,强国,更不能让国防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有什么值得显摆的?。
3、三门峡是河南省里唯一不说河南话的吗?为什么?
我出生在三门峡,长在三门峡,对三门峡人的说话口音非常关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三门峡市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建立的城市,一开始就被定为地级市,领导干部高一个级别配置。当时,中国举全国之力支援三门峡大坝建设,三门峡这三个字非常风光,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
大坝建成后,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水电11局的建设者们大都定居在三门峡,他们大都讲普通话,生活在黄河路两侧。后来国家从上海等地迁来器材厂、量仪厂、仪表原件厂,三门峡人的口音中又增加了上海普通话,再后来随着黄金开采的兴起,又在三门峡车站南边建设了黄金矿建井巷修造厂,在六峰路南端建设了矿山机械厂、北端建设了水工机械厂,技术人员大部分从东北调来,三门峡人的说话口音里又增加了东北话。
三门峡市郊区附近还有一种话,我们叫“此地话”,据说这种话是古陕州城的话,如你怎么不说话,此地话是你咋不念传,去市里,此地话是客新城等等,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此地话现在在市区经常能听到。市区东部的观音堂、渑池、义马说的话又不一样了,接近洛阳话但又不是洛阳话,市区西部的灵宝话接近陕西话,我现在说的话带点河南腔,也不是普通话,在三门峡市区的中年人基本上都说这种话。
同学家在西安,经常给我说我现在说的话跟在西安的河南人说的话一样,年轻人随着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加上国家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在市区基本上都说普通话。我上学分别在市一小、三中、一中上过,班里有上海人、东北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有的同学现在还来往,不管说什么话,黄河明珠三门峡市的人民都有一颗包容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建设着、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天鹅之城,愿三门峡发展的越来越快,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