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南开区 > 疫苗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香港的诊所又是怎么处理的

疫苗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香港的诊所又是怎么处理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14 02:13:06 编辑:天津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香港的诊所又是怎么处理的

在香港裕力给宝宝接种五联疫苗的时候了解到的。诊所一般是观察半小时,没出现其它生理反应就可以放心离开了。
如果是出现轻微腹泻,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只要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及时更换尿布,保证充足的休息,两三天就能复原。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并持续3天以上不见好转,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香港的诊所又是怎么处理的

2,打完疫苗的反应

宝宝有发热的现象~抵抗力弱的会有发烧的现象.打完预防针一定要注意给宝宝多喂水.温开水好促进宝宝排尿排毒的
可能皮肤过敏.....
有的小朋友会这样,慢慢就好了
正常皮肤反应,多喝水,保持清洁
我家宝宝没有这些反应,这个要去问下打疫苗的医生是不是正常现象
宝宝打百白破一般不会有反应,宝宝是不是热了或者衣服不舒服,红点下去了吗?

打完疫苗的反应

3,流感疫苗不良反应

感觉恶心,脸发烫,还有喘气困难的感觉。这是属于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接种者应在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的干燥、清洁,最好不要洗澡;注射后三天,不要从事过于剧烈活动,不要熬夜,保证休息。饮食上,不应该吃辛辣、海鲜等;接种部位发热、红肿、疼痛等都属于正常反应,24小时后即可恢复;出现红肿可冷敷接种处,若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另外,一般两周时间内不宜服用抗病毒药物
接种疫苗后:在注射后24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常见疼痛;偶见红、肿、瘙痒)、全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痛、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异常、口干、食欲不振、腹泻、过敏、胸闷)。以上不良反应以轻度为主,1至2天症状便可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1%-10%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者应在24小时内保持接种部位的干燥、清洁,最好不要洗澡;注射后三天,不要从事过于剧烈活动,不要熬夜,保证休息。饮食上,不应该吃辛辣、海鲜等;接种部位发热、红肿、疼痛等都属于正常反应,24小时后即可恢复;出现红肿可冷敷接种处,若出现硬结可热敷接种处。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赴医院就诊。另外,一般两周时间内不宜服用抗病毒药物

流感疫苗不良反应

4,乙肝疫苗打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一般会出现如下不良反应:1,局部反应 出现局部的红肿及硬结短暂的炎症反应,一般2-3天自行消退。2,发热 低中度发热一般会自行消退,高热的话及时就医。3,还有部分患儿会出现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1,注意休息,禁止剧烈运动。2,保持注射针口处的清洁,不要抓挠。
 接种后正常反应,这是疫苗本身的特殊所致的反应,其表现的强度随疫苗而异。可以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   1 局部反应。疫苗接种后,有的人可在针孔处出现红肿和硬结等现象,是短暂的炎症反应,有的人可在接种部位发生轻度的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有的人还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上述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消退。   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这些症状可通过热敷或自行在一天内消失。   2 发热。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儿童打疫苗后出现低热、针孔处正常的,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5-10%的儿童在接种4-10天后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3 其他不良反应。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5,预防接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处理

如果小孩打防疫针前没有感冒,发热可能与接种疫苗有关系,38.5以下不需要打针吃药,让小孩多喝点水、物理降温就可以了,38.5以上,要经过医生检查后,打点退烧针,3-5天就会好的! 附: 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孩子 接种疫苗后,家长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观察和护理孩子: 一、全身反应:主要观察小儿体温,一般在37-38摄氏度,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周身不适等,多在接种后1-2日内出现,持续1-2日可自行消退;如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剂。 二、局部反应:注射局部在接种后12-24小时出现红肿并伴疼痛、持续2-3日可自行消退;对个别较重者,可在急性期后热敷处理,应避免挠抓、按摩等,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三、异常反应:接种疫苗后,在数分钟内出现晕厥,有心慌、面色苍白、手足发麻、全身出汗等,立即让患儿平卧休息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须在医生指导下抢救治疗。此反应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有关,只有极个别的儿童发生。 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按规定、依据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接种疫苗后,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喂牛奶。这是因为接种后产生痉挛现象时,如果给孩子正叼着奶瓶吮奶,极有可能会造成肺炎。 3、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 4、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经验总结,预防接种后,最少在十分钟,最多在十天内有可能出现异常症状。 5、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 预防接种后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因为一旦出现痉挛或呼吸困难,就会危及生命。 6、产生副作用时应咨询医生。 预防接种后,如果婴儿出现超过40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或在48小时内哭闹时间超过3小时或发生过痉挛,或是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下一次接种要先咨询医生,然后再决定接种与否以及何时接种。 7、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接种疫苗引起的反应一般都很轻微,不必做特殊处理。两天后基本症状都消失,密切观察就可以了。

6,打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怎样处理

新闻报道、网上流传的种种对疫苗事故的描述,给很多新妈妈造成了心理阴影:疫苗事故那么多起,致死或致残,现在还敢给宝宝打疫苗吗?为了减少风险,二类疫苗还是能少打就少打?对此,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社区服务中心吴晓露主任接受家庭医生在线专访时表示,宝宝打疫苗的确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是因为宝宝有免疫缺陷症,或是某种疾病引起的。比如说,如果宝宝肛门四周红肿,需要警惕是肛周脓肿,若是肛周脓肿,就不能口服OPV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否则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毕竟,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非常低,所以,家长不应以此为由,不让宝宝打疫苗。”吴晓露主任强调,“打疫苗是对抗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不可因噎废食。”  对于非强制接种的二类疫苗,吴晓露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能给孩子打的疫苗都得打:“以肺炎球菌性疾病为例,它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成本高,如果打了疫苗能预防这种疾病,为什么不打呢?”吴主任解释,“又比如说,附近小区的幼儿园,前段时间爆发了水痘,很多家长到了这个时候才抱5、6岁孩子来打水痘疫苗,这时才打效果已经没那么好。如果孩子早已打过疫苗,家长就不必忧心忡忡了。”  小百科:疫苗接种后 宝宝有不良反应怎么办?  吴晓露主任介绍,一般儿童接种疫苗后有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局部反应,如接种部位红肿、硬结;  全身反应,如轻微发热、一过性皮疹。  这些反应都是疫苗接种的正常反应,只要让宝宝多喝开水,避免着凉,反应就会少很多,并在1-2天内转好。这些反应并不会伤害宝宝身体,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但如果宝宝接种疫苗后反应强烈,且持续的时间长,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偶合了其他疾病感染,应立即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及时治疗。”
注射疫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具体处理方法是:(1)轻度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略有升高,可持续1天左右,精神委靡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之后可慢慢恢复正常,一般不需治疗。(2)中度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1℃左右。食欲缺乏、精神不振、走路不稳,喜卧,持续一天以上。可用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进行对症治疗,也可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3)重度反应:多见在注射后短时间内发作,甚至在拔针时即可发生。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白或充血,口吐白沫,震颤剧烈,甚至昏迷。出现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疫苗中的异体蛋白对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所致;另一种是注射时操作粗暴,引起的应激反应所致。立即进行抢救,可以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药物脱敏,同时注射青霉素,以防继发感染。(4)局部反应:注射部位感染发炎形成脓肿。局部反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器械、注射部位消毒不严;二是与一些灭活剂的刺激有关。

7,注射乙肝疫苗后一般会出现那些不适反应

楼主,如果您“前胸、后背、上臂处长出了一些小疙瘩,并且痒痒”是在您注射乙肝疫苗两周后出现的话,是因注射乙肝疫苗所致的可能性不大。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过敏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您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余下的乙肝疫苗做到按时注射,并在全程注射完疫苗一个月后复查乙肝表面抗体。如果抗体为阳性,抗体滴度达10个国际单位/ml以上,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足够的免疫力,这也是注射疫苗成功的标志。注射乙肝疫苗: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08414.html
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皮疹、头痛、发热、不适、疲劳、流感样症状、呕吐、头晕、荨麻疹、瘙痒、关节痛、肌痛、腹泻和嗜眠等,发生率为1∶55500~1∶294000。极个别接种者有视力减退、嗜酸粒细胞增多、肾小球性肾炎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症状和疾病与重组疫苗的关系虽尚未完全确定,但应引起重视。从20多个国家研究资料综合分析,重组乙肝疫苗的安全、有效已肯定,除注射局部有轻度疼痛、红肿、硬结,偶有发热、疲劳、头痛外,未见有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人体对基因工程乙肝疫苗(酵母重组)有很好的耐受性,无严重副反应出现。有报道极少数对酵母或硫柳汞高敏者,在接种后有致敏现象,这种人群应禁用。最好去医院就诊以下。
乙肝疫苗自1979年问世以来,经过近20年的大规模应用和观察,至今尚未见有关于注射后引起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只有少数人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手臂酸重或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皮疹等与一般疫苗接种大致相仿的轻微反应,多于1-3天内不治自愈。 由于乙肝疫苗属血源性的,在制备过程中纯化与灭活程序十分严密,故不会产生像破伤风等动物血清疫苗可能造成的过敏反应,也不会感染上乙肝、艾滋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亦末出现相互干扰作用;因此,可以说,乙肝疫苗是安全可靠的预防疫苗,注射前也不必皮试。 至于注射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凡发热、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 2.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若超过48小时后注射。则预防效果降低。出生后一个月仍未行注射者,则应先检测有关乙肝指标,证实未被感染者,可与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合用。 3.乙肝疫苗与其他疫苗如白百破、卡介苗、乙脑疫苗等同时接种,互相之间无干扰作用;但有人认为若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故二者最好分开接种。 4.注射后局部应保持卫生,最好三天内不要擦洗,以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5.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若无效者,需行加强注射一次。 6.成人注射前需先检测乙肝病毒(hbv)指标,已有感染,或感染后已痊愈并产生保护性抗体者,不需注射疫苗。 7.凡对福马林或硫柳汞及其他药物过敏者禁用
文章TAG:疫苗不良反应疫苗不良不良反应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