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干线将河南分成四块四角古都组成了“河南中的河南、中原中的中原”它们的中心是郑州郑州的崛起,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两大交通动脉,也因此将河南分成了“四格”,▲三种“南方与北方分法与河南关系三种分法,第一种河南是“北方”;第二种河南是“南方”;第三种河南,处于中间地带。
1、河南号称“农业大省”,那河南产的粮食到底有多少?大概能养活多少人?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但却不是最大的。如果以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金额来看,河南省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和四川,农业大体上可以分为农林渔牧4个方面。河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粮食种植业,河南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两者占全国的比重均在10%左右。2018年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1090万公顷,折合1亿6350万亩,占全国的比重约为10%,
如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6649万吨,也就是1330亿斤,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黑龙江省。这1330亿斤的粮食产量中,小麦产量720亿斤,玉米产量470亿斤,两者合计占了粮食总产量的89%,那我们现在来算算河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只简单的计算主粮。按国际标准,成年人每人每天消耗0.48公斤主粮,一年就是350斤,
以此计算河南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养活3.8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7%。但是人不能光只吃主粮,加上其他粮食加工品,一个人一天的粮食消耗量约为0.75公斤,一年就是550斤,那么河南1330亿斤的粮食,以养活2.42亿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7%。以此来看,河南的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河南省人口占了全国的7%,但粮食产量却达到10%。
2、河南养活了全国请问河南省每年向陕西输入多少粮食?
首先,提这种问题的人,其目的是为了肆意挑起争端,其心可诛!其次,如今的和平年代,并不存在某一个省份养活另外一个省份的问题,就像我们通过劳动,工作,或者做生意获得报酬,然后用金钱购买食品,无论这个食品来自中国的那个省份,并不存在被养活的问题,这是一种贸易,或者说交换,而产粮省份,也不是无偿的支援其他同胞省份,也是要获取报酬的,
在困难年代,或者战争年代,当同胞面临灾荒和困难时,无偿的伸出援助之手,才是让人敬佩的,远的不说,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当时的陕西只有千万人左右,却救助了数百万河南同胞,并且灾难过后,大批的河南人定居陕西,直到如今!最后,我想说,都是炎黄子孙,本应互敬互爱,要胸怀坦荡,多记别人的好,少记别人的坏,素质好的人,往往多从自己找原因,而不是只去指责他人,为自己开脱!总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觉得自己多么趾高气扬,往往会让人反感!。
3、为什么河南发展到现在地位不如从前了呢?
不再是政治中心,不再是经济中心,甚至不沿海,但河南GDP全国第五,户籍人口全国第二(常驻人口全国第三)。河南弱吗?一点都不弱,而且很强,要论政治中心,北宋之后河南就不再是政治中心。要论经济中心,很显然有广州深圳香港的珠三角地区,和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更强,但河南依然不弱呀。为什么?温带大平原,就是最强的地理优势,
而温带大平原,在中国就是华北平原,而华北平原不仅仅局限于河南。如果单看华北平原地区,很多方面,依然是中国第一。比如综合河南和山东的数据,山东和河南户籍人口全国第一第二(常驻人口第二第三,常驻人口最多的是广东),是相连两省,人口最多的地区。其他任何两个相连的省份不管是户籍人口还是常驻人口,都没有河南加山东多,
温带大平原地区就是适合人类居住,这一点是古今不变的。就比如二战内战抗美援朝结束之后的1953年人口普查,山东4800万人口,河南4400万人口,排全国的第二第三位(第一是四川的6200万,不过四川未被鬼子占领,而且四川面积顶河南三个大),而这两省都是抗战期间的敌占区,抗战内战这里没少战争,比如电影1942反应的也正是鬼子侵华,花园口决堤之后的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