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南开区 > 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课外阅读练习答案

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课外阅读练习答案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2 11:39:23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课外阅读练习答案

A东坡居士 B书写 A由于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比喻对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可能得出的答案。也蕴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的哲理或者说“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1、自己现在的状况怕吓到女儿。2、心疼女儿失去妈妈太久已经忘记了母亲的样子,欣慰是觉得女儿忘记了母亲的样子自己再给她找一个妈妈她应该不会知道。3、有两层含义:一是大人瞒着小女孩母亲生病及过世的消息,二是小女孩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以为自己的父亲不知道于是决定瞒着父亲。4、都为别人着想,很善良。

课外阅读练习答案

2,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悬牛首卖马肉【原文】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晏子春秋》)【译文】 齐灵公喜欢女子穿着男人的服饰,因此国都内女子都这样穿着。灵公派遣官吏禁止这样的行为,说:“凡是女扮男装的,撕裂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衣服被撕裂、衣带被撕断的人到处都是,但是也不能制止这种现象。晏子晋见,灵公问:我派遣官吏禁止女子而穿男人服装,被撕裂衣服,扯断衣带的人到处都是,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呢? 晏子回答:您让宫内女子穿男装却禁止宫外的女子这样穿着,就好比在门口挂着牛头,而门内卖着马肉。您为何不让宫中女子不再穿男装,(如果那样,)那么宫外就没人敢再这样穿了。 灵公说:“你说得好。”令宫内女子不得穿男装,不超过一个月,国都内就没有女子再穿男装了。【主旨】 说明国君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今天给我们的启发:最好的管理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下属,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注释】 (1)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好:音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名词用作动词。国人,指国都内的女子。国,国都。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都有。 (6)寡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内:指王宫内。 (9)犹:犹如,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宾语“何”前置。 (11)则:那么。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做,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宾语“之”前置。【练习】1.指出句中的虚词“而”用法。①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②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③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④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于是,就。)2.指出下列句子中虚词“之”的用法。①国人尽服之。(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 ②而国人莫之服。(之,代词,指男子的衣服。“莫之服”即“莫服之”)③而禁之于外 。(之,代词,指女子穿男子衣服这种行为)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则) ②为什么 (何 ) ③很好 (善) ④您 (公)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女扮男装。5、“悬牛首卖马肉”和现在我们常说的哪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章TAG:课外阅读题及答案课外课外阅读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