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 > 滨海新区 > 天津市美术家都有谁,天津的手艺人都有谁例如刷子李泥人张

天津市美术家都有谁,天津的手艺人都有谁例如刷子李泥人张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1-11 03:38:21 编辑:天津生活 手机版

1,天津的手艺人都有谁例如刷子李泥人张

,“天津魏”和“泥人张”,
可以私聊我~

天津的手艺人都有谁例如刷子李泥人张

2,天津著名画家都有哪些画山水

李青松;男;1969年生,天津市人,大学学历;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得艺术管理(美术方向)艺术学士学位;自幼喜欢美术,小学和中学分别参加了图画组和美术组,在上学期间参加了天津和平区工人俱乐部山水班的学习,为国画技艺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分别在天津东方艺术学院(业余)山水班和天津神州书画进修学院进修学习;得到天津著名书画家何延喆;贾万新;马其昌;陈志辉;韩文来;田英章等老师的亲传指导书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益非浅,听从老师的教导以生活和真山真水为师,封笔多年努力体验和实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幸被诗书画全才爱新觉罗启年大师收为入室弟子,对诗,书,画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向艺术领域更高境界努力和发展。

天津著名画家都有哪些画山水

3,如何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具体条件有那些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参加省级以上(含省级)大赛至少三次。

如何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具体条件有那些

4,天津书画家排名最有名的是谁啊

1、何家英何家英:(1957.3)天津市人。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当代工笔画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工笔人物画,作品《春城无处不飞花》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酸葡萄》获当代工笔画学会首届大展金叉奖,《魂系马嵬》(与高云合作)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被誉为“最有希望最有代表性的年轻一代画家”。2、霍春阳霍春阳:1946年生于河北清苑。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原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现为天津十大画家之一、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常务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文史馆馆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待遇。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北京图书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机场、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饭店、中央电视台、天津艺术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山东省美术展览馆等单位收藏。曾多次到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访问和举办画展。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评为画坛百杰之一。3、白庚延白庚延:祖籍河北景县,1940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6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同年从王颂馀先生修山水、书法、画论。73年至85年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负责人。白庚延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浑厚自然,洞达博大。既重笔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他自创一格,始终不渝追求“抛开世风去追求真正的艺术上的自我,以山水为民族造像。”以热烈、奔放、拙朴、苍劲的风格内涵,创作出一件件情调古雅凝重的杰作,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终生不渝的爱。4、杜滋龄杜滋龄:1941年生于天津,1958年始于天津美术出版社从事评述编辑工作,1979年至1981年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从师于叶浅予、李震坚先生。1981年到1996年先后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主编的《李可染画集》《林凤眠全集》《元、明、清画派系列》先后获国家级奖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获国十五家优秀出版社之一。1996年调入南开大学任东艺系主任、教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杜滋龄教授有深厚传统绘画功底,注重深入民间生活,少数民族风情人物画以清新、朴厚、洒脱之风格在我享有很高声誉,得到国家主部门、艺术专家及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赏。5、贾广健贾广健:1964年生于河北省永清县。1994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现执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5,在天津工笔花鸟画的名家目前都有谁

高学年、史玉,何东,姚景卿都是天津比较出名的画家
不明白啊 = =!

6,天津画家陈利民

锲而不舍 终成大器一一当代著名画家陈利民成长之路 陈利民,男,中国当代著名画家, 1963年6月19日出生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祖籍河北省定州市。现任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理事,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滨海新区分会会长,北京大本宗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国际艺术研究院国画系客座教授,天津市滨海新区老年大学书画系教授,北京聚星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约画家;师承当代著名画家杨德树、王书平等教授,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各省市级美术大展上获奖,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艺术作品展,多次被国家级艺术类刊物宣传报道,多次被电视媒体采访、制作节目,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品拍卖会,并以较高的价格拍出;其作品意境高远,气韵生动,受到国内、外众多收藏家及艺术品投资机构青睐。陈利民和恩师中国美协副主席王书平先生在一起锲而不舍 终成大器一一记当代著名画家陈利民成长之路文/张一然陈利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并没有享受到文化带来的温情与快乐,作为中学校长的父亲与市级模范教师的母亲,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保护他,从态度到行动都坚定明确的希望幼小的他远离文化,几十年后的今天,他仍难舍心结,直言当时真是"身不由己,十分无奈"。一九七零年秋季,刚上小学的陈利民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堂美术课,一张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的插图被亳无美术概念的他凭灵感临摹的惟妙惟肖,不仅得到了一向以严厉著称的美术周老师的表扬,而且还顺利进入了小学美术小组。一九七二年,学校组织美术组的同学到社会上画漫画,搞宣传用,"经过那几个月的锻炼,在周老师的严格培训下,我的速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少年时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陈利民说。全身心的投人让陈利民在艺术的海洋中如醉如痴,经常是几天就画完一个本子,老师发的纸远不足以满足他对绘画的渴望,母亲给的零花钱全都买了白报本,也不够画画用。"那个年代,谁家里也不富裕,我就捡废品卖了钱买纸画画用,从那时起,自已真正喜欢上这一行",一九七五年的一天下午,陈利民无意中看到父亲的学生正在创作一幅国画《毛主席和几个少先队员在一起》,"他的绘画功力令我折服,也是从那一刻起在自已的内心深处萌生了要向他一样,不管遇到多大挫折与困难,都要把中国画画好,做一个好画家",陈利民动情的说。转眼五年小学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了,上了初中的陈利民有幸结识了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李广达,在这位因历史问题而被下放中学做教员的美术学院高材生老师的悉心培育和教导下,陈利民的绘画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这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当时,根据形势需要,学校每年都要搞一次美术创作用以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区中小学美展,题材也是服务于社会需要反映工农兵形象的,由于陈利民小学一直在美术组,绘画基本功非常扎实,又在社会实践的速写训练当中得到了锻练,所以创作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再加上李广达老师的悉心指点,很快脱颖而出,在当时全区的中小学美展上崭露头角,屡次获奖,成了获奖专业户。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九七八年,在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关闭了多年的高考闸门终于打开,年轻的陈利民准备全力复习,报考美院,实现自己艺术追求,可被"文革"运动整怕了的父亲死活不同意儿子继续做知识分子的理想,宁愿怀有艺术天赋儿子去工厂企业做一名普通工人,无奈之下,懂事的他,听从了父亲的安排,考取了技校,一九八二年秋季,毕业分配到了化工厂,做了一名锅炉维修钳工,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人生、命运真正的考验和挑战来临了!首先,他要面对的是工厂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是何等的考验?其次,干了一天检修钳工的他,哪还有心情和精力去画画,但是,这些磨难和考验陈利民经过短暂的适应,都挺住了,这源于他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对绘画艺术的迷恋,白天出工干活,那就晚上挑灯夜战,一张桌子上洒下无数汗水,创作的稿子装了几麻袋,父亲看到儿子这般景象,顿然后悔!从此逐渐扭转观点,他被儿子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一九八六年,陈利民正式拜师学艺,随后走访名山大川,十几年间深入到敦煌莫高窟,太行山,峨眉山,苍岩山等地写生,下了一番苦功夫,为以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好的绘画创作条件,陈利民更加珍惜业余时间,埋头画画,废寝忘食,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凭着超人的艺术灵感和悟性,陈利民终于迎来了人生厚积薄发的闪光时刻。一座座奖杯、一个个国家级,省市级美术大赛的证书就是对付出者最好的见证,与此同时,他被选为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滨海新区分会会长,天津市李淑同一一弘一大师研究会理事,北京大本宗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士,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国际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老年大学书画系教授,中国化工书画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美术家协会代表,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美展并获奖,多次被电视媒体及书画艺术类大型刊物宣传报导,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品拍卖会并以较高的价格拍出。纵观陈利民的作品,大千气象,笔墨老练、纵横,豪放,开合有度,无不透露着中华传统哲学之美,不论线条质感还是笔墨的浓淡干湿,均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写意精神,他最崇拜的偶像就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用他的话说要用最大的努力向他们看齐,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永不回头,在采访中,陈利民谈起了自己的画风画路,直率的表示,自已只是沿着中国画这一博大精深的脉络不断深入修行,不断参悟感化而逐步获得的。"画家的风格不是提前设计好的,他是随着自己的学识、学养的不段积累和绘画当中笔墨功夫的千锤百炼以及生活中各种修行阅历综合体现的结果,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只是一个修行者而己"。多么朴实而低调的语言,然而我们深知,在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烈火,那就是为中华文化崛起拼搏到底的笔墨之魂,我们期待成功那一天的到来。(文章作者系天津今晚经济周报记者)丨陈利民作品欣赏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陈利民作品(编辑 张之龙)

7,天津最有名的设计师是谁在装修方面的

天津陈润刚比较有名,我看过一些报导说拿过不少奖,具体你上网搜搜就知道了,其他的可能就得去当地市场自己扫听了。希望采纳答案。

8,姜志峰金增友老圃李春锋刘宝玉路天运作品欣赏

姜志峰,1972年生,祖籍河北,现居天津。当代实力派人物画家。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师从白庚延、何家英诸师。姜志峰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和探索中博采众家之长,丰富的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艺术语言,而又大胆创新,贯通古今,融汇中西。他的作品既重色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多次参加全国大展颇有建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唯美纯真,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评论家称:其人心境清纯,天赋澄澈,其画意境造景,以情境造画,笔下人物清新秀雅。虽为现代仕女,却有古典之风,清韵端庄至善至美。 当代实力派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签约画家,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天津市政协书画研究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天津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白庚延先生入室弟子、并深得何家英等诸师教诲。在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和探索中博采众家之长,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既重色墨,更重意境,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别具特色和时代风貌。笔下的女性充满丰富的情感和幻想,通过浓厚的情境刻画,美好,热烈,希冀,渴求与倾诉等等情愫慢慢浮现出来。这些灵性佳作让观画者可以感受到画家大纯真的气质。 1987年,金增友,临清金郝庄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国画杰出人才”,现为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南窗系列一》获中国美协2000年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南窗系列二》获中国美协新世纪全国书法、绘画展银奖;《南窗系列三》获中国美协新时代中国画展优秀奖;《南窗系列四》获《国画家》杂志全国小品精作展银奖;《南窗系列五》获中国美协第五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秋风无语》获中国美协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南窗系列六》入选中国美协2005年全国中国画大展;《风行白云》入选中国美协“第三届西部大地情国画、油画展”《秋野白露》获第二届全国青年国画大展银奖;《南窗系列七》获“杏花村杯全国电视国画大赛”铜奖;《清花》入选中国美协“世纪风情中国画大展”全国大展;《南窗秋梦》入选中国美协“中亨杯”全国美术大展;《梦里飞花》获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中国美术家协会);《远村之梦》入选中国美协《中华情》美术大展;《南窗》入选中国美协一届“菜乡情”中国画大展;《远坡生寒烟》入选中国美协二届“菜乡情”中国画大展;《选村官》入选中国美协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全国美展;《霜晨月》入选中国美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美展;《南塘清风》入选中国美协第一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秋高月无声》入选中国美协“海潮杯”中国画大展;《游春图》入选第四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西园畅梦》入选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两次被评为当代中国艺术市场最具收藏潜力的画家;2008年被评为中国当代画坛六零后六十杰;数次入选中国美协各类提名展并获奖。现为山东聊城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老圃,姓白名进海,金海,菜园子老白。1955年生,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两年制博士课程班,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修班,师从张立辰先生,现为荣宝斋画院研究创作中心主任,其画作多取材于瓜果、青蔬、花鸟,从选材到如何描绘题材上显示与一般花鸟画家有很大的不同,能将自然之情、乡情融为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世界,用笔简朴、设墨清雅,崇尚简淡中和之道,在写实中强调表现性,独蹊一格。 李春锋,1976年出生于辽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工笔画学会理事、锦州市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2010-2011年为中央美术学院唐勇力教授工作室国内访问学者,2011-2012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研班学习。 刘宝玉,男,1953年6月生,内蒙古赤峰市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赤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赤峰市书画院特聘画师,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书画家,现任教于赤峰学院美术系。 路天运,辽宁丹东人,现居北京。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国艺名人名家书画院理事,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创作部主任,培训部导师,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国展精英班导师。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与完善不同风格的美术创作。作品参加过各种级别的展览,其中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二十三次,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青睐和肯定,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博览》、《鉴宝》、《中国书画》等多家报纸杂志登载,并被多家团体和机构收藏。近年来在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及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游历名山大川,曾十登太行山,进行大量的写生活动,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座右铭,在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广泛收集创作素材,力求笔墨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松云堂画廊郑重承诺,所售作品,一律保真,如假包退,敬请关注! 每售出一件作品,均有备案,开具正规发票并签署保真协议。顺丰包邮,收到作品后,在不损坏,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9,被誉为牡丹张的天津美术家张锡武的画大约多少钱一平尺

张锡武,字青松,男,汉族,1927年生,河北省河间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知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老年书画研究会长、天津国画研究所副道所长、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编审。张先生画 的“牡丹”,用工写结合方法,形神兼备版,在津门画界权中享有“牡丹张”的美誉。他所画牡丹,仪态万千,栩栩如生。

10,求一些天津的画家 书法家

  李叔同(1880-1942)世居天津。幼承庭训,深得天津鸿儒画家多方教诲,打下深厚的经史诗文及书画篆刻根基。1905年率先东渡日本留学,被日本《国民新闻》视为“ 有志于西洋的第一位中国人”。1911年学成返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首开图案课,同时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国画教师,最先掀起中国学堂美术教育新潮。 1912年后他主要活动于南方,但对家乡书画界亲朋故旧联系不断,对“津派国画”的形成贡献颇多。李叔同最早引进西方绘画、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话剧、广告设计、画报编辑等文艺品类,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拉开了时代序幕。《中国民初画家》一书记载吕凤子对李叔同的评价:“严格地说起来,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根据现有的许多资料看,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行者。” 李叔同(1880-1942)世居天津。幼承庭训,深得天津鸿儒画家多方教诲,打下深厚的经史诗文及书画篆刻根基。1905年率先东渡日本留学,被日本《国民新闻》视为“ 有志于西洋的第一位中国人”。1911年学成返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首开图案课,同时在直隶模范工业学堂任国画教师,最先掀起中国学堂美术教育新潮。 1912年后他主要活动于南方,但对家乡书画界亲朋故旧联系不断,对“津派国画”的形成贡献颇多。李叔同最早引进西方绘画、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话剧、广告设计、画报编辑等文艺品类,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拉开了时代序幕。《中国民初画家》一书记载吕凤子对李叔同的评价:“严格地说起来,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根据现有的许多资料看,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正式把西洋绘画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改良的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进而为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推行者。”  刘奎龄(1885 -1967),字耀辰,是天津八大家之『土城刘家』的後裔。少年时代开始学习西画技法,接受了透视、色彩、解剖等写生知识,也掌握了摄影技能。为了使笔墨 传神达意,他经常到动物园或郊外写生,将生活中的鸟兽鱼虫速写或拍摄下来,回家悉心整理、提炼,然後付诸笔端。步入中年以後,他在临摹古代名家名作时,努力汲取宋元画家的典雅和精谨之处,也充分采用吕纪、沈铨等明清画家笔墨遒劲、造型生动的特点。同时在当时艺术 思潮鼓动下,不遗馀力地研究并引入西洋写实传神技法,特别是对郎世宁与竹林栖凤等人的技法情有独锺并有巧妙的借鉴,使其作品形象真实生动,极富立体感、运 动感和质感。  刘奎龄的国画技艺全面,花卉、禽鸟、畜兽、山水画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画畜兽、禽鸟的造诣最能独步画坛。其 笔下的花鸟畜兽大多来自生活,源於他对大自然动物的细微观察,既不照搬自然,也不复制古人,在章法与造型等方面均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性和出众的艺术纔华,他 真正做到了将古今优秀的笔墨传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西洋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与其丰富活泼的艺术想象,极为圆满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 貌。在具体技法上,他创造了湿地丝毛的笔法,善於将用笔、用色与用水灵活地结合在一起,以多种颜色调配成典雅的色泽,惟妙惟肖地表现禽鸟畜兽的形体结构、 肤色光泽,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刘子久 (1891.5—1975 3)别名饮湖、光城,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20年毕业于中央陆军测量学校。曾任天津市立美术馆主任、馆长。1949年后任天津艺术馆副馆长、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支援前线》、《长城放牧》等。  张兆祥,字和庵,生于咸丰二年(1852),家住城里报功祠胡同,书斋名“听松轩”。他师从名画家孟毓梓,画多新思。孟之师李绂麟,则早在嘉庆、道光年间 即已成功地引西洋颜料入画。如此一脉相承,至张兆祥则更是成就显著。兆祥强调“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注重实物写生,曾面对荷池芍圃,用丈二大纸为花 写照,取姿赋色,笔法清劲俏利,得古法又不为古法所拘。他通晓西洋照相技法,是我国第一位将摄影术运用于国画创作的智者。他的花卉作品既有古代画家徐熙、 黄筌之奥,又兼具西洋画师郎士宁之妙,因此一花一叶,形神兼备,光彩熠熠,极具立体感,创一代新风,被誉为“花卉宗匠”。光绪十八年(1892),兆祥为 文美斋南纸局创作的《百花笺谱》两函共200幅,印制出版后风行海内外,为国家级珍品。清末民初,天津居民以拥有兆祥画幅为荣,商店以挂有他的花卉屏条为 吉祥,来津经商之外人,多购其画携走以珍藏。于是,众多弟子循兆祥画途而行之,后很多人成为著名画家,为“津派国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徐世昌(1855-1939),号水竹邨人。其祖先自清乾隆年间移居天津。其七岁丧父,由母亲刘氏教养长大。清光绪八年中举,入翰林院,官至大学士、内阁副大臣。民国时期历任国务卿、大总统等职。徐世昌作为“北洋军师”,从天津起家,任大总统时倡导“文治”,组织晚晴簃诗社,创立“四存学会”,力主弘扬国学。策划并协助金北楼,周肇祥等人在1920年创建中国画学研究会。下野后回到天津做“租界寓公”的17年间,全力从事诗文书画活动,出任东方绘画协会驻中国方面会长。擅画山水竹石松树,画风清逸静雅。围绕其身边的官僚书画文人如梁士诒、叶恭绰、龙建章、朱启钤、刘春霖、熊希龄、蔡元培、樊樊山、金北楼、周肇祥、陈师曾、赵元礼、傅增湘等人穿梭于京津两地,为“津派国画”增添了“津京画系”的成分。也带动了退隐天津租界的官僚政客及前清遗老们挥写书画及结缘画家的社会风气。徐世昌重视结交国外痴迷中国画的画家,如美国福开森、英国朱尔典、日本渡边晨亩(入湖社、号晓湖)等人。加之当年天津俄、日、英、法诸国租界举办画展或请外国画家讲座,使“津派国画”诞生之初即带有开放性、包容性的明显特征。  孟广慧(1867-1939)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字定生,也作定僧。别号很多,远生,淳于室、问梅吟社、白云山人、君子泉等。祖籍山东邹县(安徽寿光)?。久居天津。  他家学渊源,自小受父熏陶,很小就能作诗。8岁能写擘窠大字,12岁能摹写何绍基字,为津门临摹南帖北碑的名手。他壮年游历闽、浙、苏、鄂各省名山大川。与画家马家桐同隶端方幕。  孟广慧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书法家”,而且都是亲属,往来密切。他于各种书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特别擅长隶书和行书。他把“真草隶篆”综合一体,又结合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历代书法家之特色,他多在深夜作写,对砚墨更精心研究。  孟广慧致力于书法之发展,为人写条幅、匾额,书体不一,风貌各异,受到人们的喜爱,知名人士的赞扬。早年还为东门内孔庙写过碑文等。  他还擅长临摹,就连用墨浓淡都掌握相似,能以假乱真,他的书法与他本人的江河性格有关,不愿追逐一家书体,也不愿受拘束,而他自己不会画却能教画。30年代的名画家杨清我就是他的徒弟之一。  他的兴趣广泛,喜好京剧、昆曲、曲艺,并曾为“中国大戏院”书写牌匾。1921年参加严修组建的城南诗社。  孟广慧自幼还喜好古物,收集各朝代出土文物及书法用纸、扇面、信笺,收藏以大钱为最出名。尤其重视甲骨文的研究和收藏,也是中国的甲骨文收藏家之一,与王襄、王懿荣齐名。前后共收购甲骨430片,与王襄是殷墟的最早发现者。由此他们把中国古代史向前推延了几乎1000年。所藏古物至今有些都是难遇之品。他还好交往、重友谊,与弘一大师李叔同从小要好,曾为他的60寿辰题写大“寿”字。  孟广慧作品不多,他说少者为贵,宁可受穷也不可多写。著有《两汉残石编》、《定生藏泉》,藏李鹤年处。一生贫寒,直到临终时,他的藏书中只翻出2元钱的伪币。1939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严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孙,号梦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贵州学政时,倡新学,以奏请开经济特科名于世。 1897年任满辞归,热心于乡里兴学。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后又辟私宅为敬业中学堂(今南开中学前身),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等多种教育机构。之后,在私宅创办女子小学、保姆讲习所(幼师)、蒙养园,对天津新式教育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与促进作用。1918年与张伯苓创办南开大学。晚年倡组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讲义理、训诂之学。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多种,辑录出版有《严范孙先生遗著》、《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等书。其书法俊逸潇洒,妩媚多姿,为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严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原籍浙江慈溪。1860年出生。汉族。世业盐商。  幼年受传统教育,饱读经籍。1882年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后入清翰林院任职。做过清朝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会典馆详校官、贵州学政、学部侍郎,掌管全国的教育。但他不同于一般封建官史,积极倡导新式教育。曾以奏请光绪帝开设“经济特科”借以改革科举制度而传名于世。  严修大力推进民间办学,热心于乡里兴学。开始以学馆为基地,改革旧式教育,推进“西学”传播。先约张伯苓来教家塾(时称“严馆”),习英文、数学和自然科学,开津门西学之先。又联合士绅创办民立第一、第二小学堂,协助地方当局办起多所官立小学与半日学堂、补习所、研究所等多种教育机构。  严修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最早的女学倡办者之一。1902年创办的严氏女塾,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将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女子小学。并在私宅创办了“保姆讲习所”(幼儿师范)及严氏蒙养园(幼儿园),培养出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骨干。  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严修的重大贡献是筹设南开学校。1902年到1904年间曾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教育方法。1904年春出任直隶学校司督办。之后与张伯苓决定将严馆和王(益孙)馆合并,筹设私立敬业中学堂。1904年10月,中学正式开学,聘张伯苓为监督(即校长)。这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1907年改名南开中学堂。严修作为校董,不仅以个人财力、物力资助学校发展,而且在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对南开也有很大影响。1918年与张伯苓同赴美考察大学教育。1919年二人又共同创办南开大学,此后又成立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到1928年,独具特色的南开系列学校(小学、中学、女中、大学)终于全部建成。  严修晚年还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等著作。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 “近代天津诗坛三杰”。  1929年3月15日南开“校父”严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1992年,南开大学又塑铜像于校园,以此来纪念严修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  赵元礼,(1868--1939)字幼梅,号“藏斋”,近代书法家、诗人。与华世奎、孟广慧、严修并称"津门书法四大家”。1921年与严范孙、金息侯、王守恂等人组织“城南诗社”,又以“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享誉津门。著有《藏斋集》《藏斋诗话》等,李叔同曾从其学。赵元礼的“苏体”书法,在雅逸婀娜之中展现出一种隽永刚健的韵味,不仅继承了苏体的潇洒飘逸、典雅舒畅的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自家面目,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赵元礼在苏体方面的造诣可谓独树一帜。“在津门书法四大家中,赵元礼的书法别具特色。和华世奎、孟广慧、严修的字体多类不同,赵元礼专工苏(苏东坡)体。丰腴中透出劲健,饱满中不乏力度。”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宝发先生对赵元礼的书法颇为欣赏,“在天津籍的书法家乃至全国的书法家中,赵元礼在苏体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华世奎(1863~1941), 书法家, 字启臣,号璧臣。天津人。清内阁阁丞,民国成立之后,以遗老自居,终生不剪辫子。同严修组崇化学会,主其事。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近代,天津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推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其中,华世奎位列榜首。一方面是华的书法造诣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是清朝赏加二品顶带的大臣,可谓官高爵显。华世奎出身旧盐商家庭,四岁开始接受家塾启蒙教育。每天坚持练字不辍,其父要求甚严,偶见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纠正执笔姿势,其父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上放一枚铜钱,只要笔杆稍有倾斜,铜钱就会掉落下来。据说,华到后来可在笔杆上放十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可见功力之深。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终成书法大家。宣统退位,华脱离官场返回天津靠卖字为生。为"天津劝业场" 题写匾额一事,最值一提。民国十七年天津劝业场建成,德商买办高星桥派人找华求写牌匾。按当时惯例,凡有登门求字者,皆与帐房管事谈妥润格即可,华从不见求字的客人。但是高星桥派来的人却走进了华的书房,简明扼要地说明" 劝业场" 牌匾的尺英寸以后,遂叫人端来三百块现洋,客气地说:"区区润金,不成敬意。"华淡然一笑,颔首将此事应允下来。当时,还没有影印、照排、放大的技术。主家要多大的字,书家就得写多大,像"劝业场"牌匾属于榜书。写榜书是非常见功力的,不好写。事隔几天,华刚把牌匾写好,求字的人又送来二百现洋,面带难色地告诉说,因为一时疏忽,几乎贻误大事,劳烦先生在" 劝业场" 前上"天津" 二字。华听了心里很是不悦,吩咐仆人当即铺纸研墨,挥笔写就"天津" 二字。 华世奎还有两件轶事颇值一提。他任内阁中书行走时,与翰林徐世昌同拜在户部尚书祁世长门下。祁晚年得一子,十分喜爱,曾托华、徐日后照料。一九三○年祁幼子贫困潦倒,特从家乡来天津求助。华感念师情,赠其二百块现洋,又亲自去徐家代其求助。可徐对华说:"你近来卖字日进斗金,我的字赚钱不多。这样吧,我照你的数减赠一半。"事后,华以此对后人谕讽徐世昌:"你们可要好好地练字呀!字练好了,比当一任民国总统都强!"因为徐世昌曾任民国大总统。华虽系清室旧臣,但很讲气节。他与罗振玉私交甚深,罗曾劝他辅佐溥仪。他说:"现在的皇上是满洲的皇上,不是大清的皇上,他穿西服,勾结日本人,背叛祖宗。我是大清的臣,决不背叛先朝与其同流。"纵观他一生,其人性品格和鲜明的民族意识是值得称道的。  粱崎(1909~1996),回族.字砺平,号职叟,别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等,斋名守研庐,河北省交河人。1945午移居天津。曾任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兼天津画院画师。书画造诣精深,诗文修养高超,以大写意山水和工笔花鸟画名闻天下,被艺术界誉为『今之八大』。  陈少梅(1909 -1954.9.9),名云彰,学省梅,号升湖,湖南衡山人。自幼随其父陈嘉言习诗文书法,15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为金北楼最後一弟子?7岁入湖社画会。1930年,其作品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百年纪念会美术银牌奖。1931年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历任天津美术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作品有《江南春》、《浴牛图》、《丛林远岭》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陈少梅画选》、《陈少梅画辑》、《陈少梅画集》。  刘继卣(1918——1983),天津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 的影响,酷爱绘画,十六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十八岁开始卖画生活。1947年曾在天 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搞创作,后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 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作品有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组画《闹天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览;国画《金丝猴》、《东北虎》被中国邮票公司采用为纪念邮票发行,1980年同获全国最佳邮票奖。连环画《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1963年分 别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二等奖。 他临终前抱病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双狮图》,献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继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画艺为祖国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他长于工笔、白描和 重彩,后多画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放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陈少梅(1909 -1954.9.9),名云彰,学省梅,号升湖,湖南衡山人。自幼随其父陈嘉言习诗文书法,15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为金北楼最後一弟子?7岁入湖社画会。1930年,其作品曾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百年纪念会美术银牌奖。1931年赴天津,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长期从事书画创作。历任天津美术学校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作品有《江南春》、《浴牛图》、《丛林远岭》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陈少梅画选》、《陈少梅画辑》、《陈少梅画集》。  刘继卣(1918——1983),天津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杰出的中国画家。他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 的影响,酷爱绘画,十六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十八岁开始卖画生活。1947年曾在天 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解放初期在文化部艺术局搞创作,后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 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作品有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组画《闹天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览;国画《金丝猴》、《东北虎》被中国邮票公司采用为纪念邮票发行,1980年同获全国最佳邮票奖。连环画《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1963年分 别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二等奖。 他临终前抱病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双狮图》,献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继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画艺为祖国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他长于工笔、白描和 重彩,后多画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放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11,天津美术学院画家王昭忠是哪里人

同问。。。
王昭忠 山东潍坊人,生于1940年,1963年毕业于上海艺专,现任山东艺术协会副会长,中西艺术研究员院委、中国美协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王昭忠先生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理论研究的学者艺术家。曾在北京、上海、日本、加拿大的地举办画展。其工笔花鸟感情细腻、栩栩如生,具有如临其境的意境。由启功大师作序的《王昭忠工笔花鸟集》已经出版。

12,天津美院的教授有哪几位

天津美术学院附近的是金钢桥-公交车站途径车次:1路;1路区间;4路;12路;18路;34路;324路;609路;610路;611路;611路快车;619路;632路;641路;646路;659路;670路;671路;818路;849路;861路;878路;904路;954路;观光2路
美院的老教授有很多:孙其峰(擅长国画)、霍春阳(擅长国画)、庞黎明(环境造型)、郭振山(水彩)、何家英(国画人物)、沈延祥(擅长版画)等等
美院教授名单
文章TAG:天津市美术家都有谁天津天津市美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