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的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指的是诗的结构技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实践中并不是不可逾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皆俱寂,惟馀钟磬音三、转,诗词里的转是最为紧要的,也是全诗格调的的关键。
1、有哪些让你惊艳的今人写的古体诗?
写古体诗写得最好且让古体诗焕发青春的人是聂绀弩。聂绀弩(1903——1986),被周恩来戏称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引幽默入古体诗,对古体诗有划时代的贡献,杂文方面被认为鲁迅之后第一人。旧体诗歌代表作《散宜生诗》,我有专文《用戏笑打败了残暴》详细介绍聂绀弩用旧体诗对抗文那个革的事迹和评介聂绀弩古体诗,可惜审核不通过。
2、大家写了哪些原创的古体诗词可以晒一晒吗?
一剪梅:一帆疑是日边来,和风送爽,天高云谈,青黄相掩参差处,青是松柏,黄为山岩。小小风帆渐成长,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走近高处景独妙,芭蕉绿翠,樱桃红艳!陆王坟:偏僻山峦陆王府,苍老松柏半庭院。朱门红透似人血,墓室堆满如山钱,九十年代初期曾在二月游过河南新乡陆王坟而写。宋淇沅之墓:曾教乾隆在学堂,亦建宋家庄村墙,
3、怎样才能写好古体诗,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最主要的是什么?
古体诗的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指的是诗的结构技法,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实践中并不是不可逾越。相反,进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变化,需要我们深入了解、灵活掌握:一、起㈠这个起,最初浅的理解就是“扣题”,1.例如岑参的《见渭水思秦川》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东流加何时,紧紧扣住题目的见、思两个字】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2.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㈡有的时候,题目本身就是“起”。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写得非常详细了,没有必要浪费笔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㈢对于绝句来讲,通常是一句一起,一句一承,但是不见得是第一句,例如:《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寄书长不达,无家问死生二、承,指的是对“起”的引申,为其后的展开,进行铺陈和引导。
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皆俱寂,惟馀钟磬音三、转,诗词里的转是最为紧要的,也是全诗格调的的关键,特别是在四言绝句里,一般是在第三句。这一句必须锁住前两句,连接好第四句,与第四句入锁与栓的关系,牵住读者的视线或者情绪,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为最佳:例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前两句写得很朴实,也很平常,用词也很简约】马上相逢无纸笔【忽然,恰巧碰上入京的使者,惊喜之余想写封信,可惜马上匆匆无纸笔】凭君寄语报平安【只能麻烦入京使捎个口信儿了。
好一个可怜的思乡人】四、合,是对全诗的一个概括和总结,是对诗意的升华,但是忌讳直白、主观地企图向读者灌输自己的想法,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1.例如: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更多的时候,可能没有明显的“合”这一句,这样的古诗太多了,不再举例。五、起承转合的变化,
1.在一首诗李,起承转合四个要素不见得都具备,比如前文所讲的“起”或者“合”2.而在律诗里,由于句子比较多,可以展开和扩充,又发展出“起、承、继、转、合”和“起、承、继、展、转、合”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起】一岁一枯荣,【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继】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展】又送王孙去,【转】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