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厉兵秣马,成为一方诸侯,逐鹿中原。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达许昌,当时许昌被称为许县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丞相的职位,只能在接汉献帝的时候,把他安置在许昌,首先对比地图难发现,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豫州,三国时期的许昌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又被称为莲城。
1、三国许昌在哪里?
许溯华夏千古都,昌临故土城。三国时期的许昌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又被称为莲城,管辖两个市辖区,两个县级级市并且有两个县,总面积达到4996平方公里。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厉兵秣马,成为一方诸侯,逐鹿中原,通过截获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征吕布、灭袁术,战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权。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当时的哪个州,笔者认为,当属于豫州,
首先对比地图难发现,三国时期的许昌属于豫州。曹操发源于许昌,四处征战,当时的许昌属于颍川郡、豫州,当时的长社县、颖阴县、许昌县、鄢陵县都属于颍川郡,三国时期许昌位于现在许昌市东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达许昌,当时许昌被称为许县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丞相的职位,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受禅让称帝,就是在许县,因为曹魏的根基昌于许县,于是曹丕把许县改名为许昌,而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许昌市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董卓祸乱朝纲,迁都长安,洛阳也化为一片废墟,而曹操把汉献帝迎接但许昌,扩建了皇宫府邸,人口也是当时最多的城市。武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当时的农业发展最快,曹操有在此处大量屯田,发展经济,许昌成为当时曹魏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成为曹操重要的粮草基地,物资供应站,最后许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2、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哪?有何依据?
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唯一确定在一个地方的,只有蜀汉,由于地盘比较小,而且适宜居住的地方也不多,所以他们只能以成都作为都城,东吴迁都比较频繁。吴国就不一样了,由于孙权这个人比较跳,所以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迁个都玩玩,不管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没事儿就换地方住,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啊!第一次迁都:早年江东是把治所建在吴郡,也就是苏州一带。
可是孙权住腻歪了,所以在建安十三年,孙权就把治所迁徙到了丹徒,也就是现在的镇江市境内,第二次迁都:孙权在镇江吃锅盖面,估计也吃腻了。所以三年后又想到了迁都,这回他把治所迁到了秣陵,并且筑石头城,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境内,第三次迁都:其实在南京日子过得挺舒服的,春赏樱花、夏游玄武、秋逛栖霞、冬泡温泉,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盐水鸭。
可是当时孙权偷袭了关羽,夺取了荆州,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危,孙权又想到了迁都。曹魏黄初二年,他在鄂地建起了武昌城,将治所迁徙到了这里,同年孙权被曹魏册封为吴王,所以可以说吴国的第一个都城就是武昌城,也就在现在的武汉市境内。第四次迁都:孙权在击退了刘备和曹丕以后,感觉无敌是多么的寂寞,于是就称帝了,最初都城的确是武昌,可能是鸭脖子吃够了,于是他又想起了南京的盐水鸭,所以孙权一眨眼功夫,又把都城迁回了建业。
从此以后,吴国的都城就长期在建业了,总结一下,如果单纯从吴国建国来说,那么它的都城只有武昌和建业。但是要从江东势力起家的时候来看,那么他们的都城就有吴郡、丹徒、建业、武昌等地,甚至连柴桑(江西九江)一度都成为了战时治所,曹魏建都属于广撒网状态。曹魏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你说他要是只在一个地方建都,那怎么抬高各地房价呢?各地房价上不来,那自然也就带动不了全国的GDP了,
因此曹魏也时常都处于迁都状态,这叫利好消息。迁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员们,就会大肆购买房产,这么一来能带动不少就业,诸如房地产、施工、建筑材料、运输、中介销售等各行各业的就业率就都会蹭蹭蹭往上涨了!当然了,这里所谈到的曹魏都城,也是比较宽泛的一个概念,自打曹操把汉献帝接到手里开始,咱们就算数了!第一次建都在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