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并不是真正的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是存款,不是理财产品,本金非常安全“传统和创新”两种结构性存款,浮动利息计算完全不同现在在银行中售卖的结构性存款,其实是分为两种产品模式的,他们的浮动利息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自2018年8月开始,银行储户进入银行,客户经理都在热情洋溢的推荐一种叫结构性存款的网红产品,至今为止全国已经有了12万亿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惊人。
1、2021年为什么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这么火?
结构性存款并不是真正的存款,也不同于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是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一种金融衍生工具,结构性存款的大部分钱可以存到银行去生利息,一小部分钱去搞投资(说赌博可能大家更理解一些)。投资的主要方式是与一些金融衍生品挂钩(主要是各种期权),比如说利率、汇率、指数等等,万一赌赢了,那么收益就出现了翻倍,万一赌输了利息就会受到损失。
最惨的情况下,就会把利息亏没了,当然用于衍生品投资的都是老手,并不一定会全部亏本,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还是会出现较高收益的。一般来说,预期收益越低,实现的概率越大,今年的结构性存款为什么这么火?主要是因为有关结构性存款收紧了。大家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话,那就火了呗,根据《2021年4月银行结构性存款报告》,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为66681.83亿元,环比下降4.69%,同比下降42.85%。
结构性存款的年化收益率在3.5%~3.7%之间,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更低,曾经10万多亿规模的结构性存款,现在只剩6万多亿,真的称不上“多火”。主要原因还是有很多银行通过结构性存款违规揽储,所谓假结构性存款,实际上就是给出高收益,但并没有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操作。说实话,金融衍生品市场采用了杠杆,风险是非常大的,
正常来说应当是合格投资者才能参与的。如果没有充足金融知识的人,就妄图借结构性存款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这明显就是违规的,在风险等级测试的时候,对应的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理财产品,一般只有进取和激进级的风险投资者参与的。一旦操作不慎,本金就有可能受到巨大损失,银行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通过各种违规方式确保收益率,因此就出现了“假结构性存款”。
2、银行结构性存款是存款产品吗?同其他存款产品相比怎么样?
自2018年8月开始,银行储户进入银行,客户经理都在热情洋溢的推荐一种叫结构性存款的网红产品,至今为止全国已经有了12万亿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惊人,仔细看看产品介绍,利率相对比较高。心痒痒的同时,也有着很多担心,金融衍生品,这个好陌生的名字,会不会是新一代理财产品套路?今天,德先生带大家彻底揭开结构性存款的盖子,明明白白投资,清清楚楚比较,彻彻底底知晓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结合,受到存款保险的完全保障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定期存款的基础上,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一部分资金将投向一些特殊标的物,以谋取更多的利率回报的金融产品,特殊标的物可能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
存款资金的使用是“低风险低收益 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组合。通俗来说:资金使用:一部分同普通存款一样,交付存款保证金;一部分还是同普通存款一样,发放贷款、购买一些资产等;不同点是还有一部分资金,去购买这些特殊标的物,未来获取更高收益,另外一个意义上说,结构性存款就是一个浮动利息型的保本创新存款产品。结构性存款是银保监会法定批准的存款品种结构性存款同其他存款一样,按照银保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在银行内部核算中,存款部分产生固定收益,纳入商业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
而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不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计算。结构性存款同其他存款一样,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存款保证金,而理财产品不需要缴纳存款保证金,结构性存款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确写明“存款”二字,而给储户回报是“利息”,对应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写明“理财”二字,而给投资者回报写“预期收益率”,结构性存款是完全受到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的保本存款产品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设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商业银行吸收每一笔纳入银行表内核算的个人存款,在缴存存款保证金同时缴纳保险费,这样给每一个储户提供50万元之内的全额兑付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