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观点认为河南和河北的划分,不是因为黄河,而是因为漳河,而且黄河流进河南省境内的一段,与河南、河北的分界地区还相差很远。在历史上,黄河则是河南、河北的分界线,公元627年,唐朝皇帝李世民设置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所以得名,问题来了,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黄河还是漳河呢。
1、河北和河南说话差距大吗?
此题出的不严谨,因为两个省的方言都各自不同,更不要说两个省了。特别是河北省南北中方言截然不同,先说河北。冀北的张家口与张北与山西晋东北及内蒙古交界,说的话有鼻音,是晋冀陕内蒙古四省区交界一带之塞北方言,承德以东则语言偏东北音,又有京郊韵。京津以南之冀中保定琢州则为单独方言区,与相临的京津不尽相同,以上地区与河南话,可以说一点边都不沾。
石家庄之冀南,韵味开始偏向于中州韵,特别是到了邢台、邯郸,则基本上是正宗河南话了。但邢台东部则有山东德州话之味道,邯郸西部两三个县的西边,则是晋东南话,东边是河南话,下边说河南话。总体来说,河南话在其多地方言中没有河北差别大,但也有区别,应当说,正宗河南话是开封与郑州方言,其理由在过去发文中多次讲过,这里从略。
河南话区别较大的是信阳南部诸县方言,因与湖北相临,其语言有鄂音味,但也有豫语韵,介乎于二者之间,区别大的还有与晋陕相临的三门峡西边之灵宝、陕州,其方言接近于晋陕交界之语。其唱的戏即山西蒲剧与陕西关中的迷胡,近二三十年,才唱起豫剧。另外,旧称怀庆府的焦作以西地区,包括济源市,则为晋东南方言片,其语河南人听不懂,如:把妈叫母,把弯、湾叫窝,把锅叫孤。
洛阳老城区的一些话与焦作话相似,与洛阳大部分地区不一样,商丘话与正宗郑汴话有细微差别,总的一样,韵味拖音有别。个别话更不一样,如:把书称福,把水称匪等,总之,只有河北石家庄以南之邯郸和邢台的大部分市、县,与河南新乡、安阳话差不多外,其他地方的方言与河南话有着天壤之别。还要说的是,河南话覆盖面宽,除过上述邯郸、邢台外,鲁西南、皖北、苏北、鄂西北,其语言也基本属于河南方言语片,这些地方都唱豫剧,
2、河南河北以哪条河做划界?
对于中国三十多个省、区,存在着几对相互对应的省、区。比如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等,其中,就河南和河北来说,历史上是因为分别地处黄河以南、黄河以北而得名,类似于洞庭湖两边的湖南、湖北。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河南和河北的划分,不是因为黄河,而是因为漳河,而且黄河流进河南省境内的一段,与河南、河北的分界地区还相差很远,
那么,问题来了,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是黄河还是漳河呢?现在,说漳河是河北省、河南省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在历史上,黄河则是河南、河北的分界线,一方面,就现在的情况来说,漳河发源于山西长治,下游作为界河在经过区段划分河北省与河南两省边界,到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合流卫河,称卫漳河、卫运河,进入海河水系的南运河。
就下面的地图来说,临漳县就是因为临近漳河而得名,漳河处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和河南省安阳市之间,也即漳河北方主要是河北省,南方则是河南省。二但是,就历史上来说,黄河则是河南、河北的分界,早在汉朝时期,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这里提到的“河”指黄河,而河东、河内、河南谓“三河”,是以黄河为坐标界定的区域,
其中,河南则指洛阳。对于汉朝的河南郡以及唐朝的河南府中的“河”,都是指黄河,公元627年,唐朝皇帝李世民设置河南道和河北道,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所以得名。与此相对应的是,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三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在元朝时期,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简称“河南江北”或“河南江北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河南省、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境包括今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全境、湖北北部、山东西南部、南与江浙行省,湖广行省接壤。对于今天河南省的区划,虽然和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过二者在名称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而就今天的河北省,则大致和元朝的中书省相应,四最后,从元朝的区划地图可以发现,黄河流经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书省的一段,大致和这两个省的分界线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