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说18年年底改造完成,也有说过了19年春运。今天出来的2020年8月份空气质量全省排名,南阳第二,洛阳第四,南阳终于领先了,南阳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做为一个年近不惑的南阳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南阳近几年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朝着建设高质量的大城市目标迈进,南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1、南阳有多少年的历史?
南阳,我亲爱的家乡,是国务院评选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颗星辰,南阳的历史得从远古说起:一、“南召猿人”的诞生早在四五十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著名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阳母亲河——白河上游生活,与北京山顶洞人处于同一个时代,现在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至后来五、六千年前,出现了村落,至夏朝初建立了初级城市,二、“南阳”地名的由来“南阳”地名的由来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占领丹阳、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设立了“南阳郡”,此时的“南阳郡”是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名满天下,手工业、冶铁业和铸铜业特别发达,成为全国有名的冶铁中心,南阳这个名称从那时开始沿用至今。
三、“南阳”的历史轨迹南阳自从战国时名扬天下之后,到了汉朝更加繁荣,特别是到东汉初,成为了陪都,仅次于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诞生了开国皇帝刘秀、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唐朝时,南阳农业、工商业发达,闻名华夏大地,唐朝诗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写的最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间,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商贾云集,是名副其实的豫西南经济中心。
到了现代,南阳撤地设市,下辖13个县区,成为全国最具潜力的城市前100名,总结:南阳3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我做为一个年近不惑的南阳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如此灿烂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南阳近几年已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朝着建设高质量的大城市目标迈进,南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宛都说事儿,80后南阳土著,说南阳人感兴趣的事儿。
2、南阳发展有什么难点?
老家是南阳,小时候还在南阳读过书,父母现在退休也回到南阳,每年会回去一次,不能说真的了解南阳,但是几十年里对南阳还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事,下面只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南阳为什么发展慢。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南阳车站也不算什么大的火车站,但是从前年年尾,南阳站就在修,去年回去,还在修,今年五月,我姐回南阳,说火车站还没修好。
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说18年年底改造完成,也有说过了19年春运,不是新建一个车站,仅仅是改造车站,需要用那么久吗?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效率很低。改造门面都如此低的效率,其他可想而知,为什么效率低下?我猜测跟这里事事都讲关系有关。有关系办事,一路畅通,没有关系,难上加难。举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去乡下探望大姨,表哥委托他一个朋友开车送我,也是公务员,而且是上班时间。其实回乡下的路我知道,距离城区也就是20里地,我跟表哥说,我自己搭公交车就行,左右不答应,非要让朋友送我,我到现在都理解不了,有什么必要?我自己去汽车站搭车,不是最方便吗?而且谁也不用麻烦,也不用欠别人人情?现在想想,比较奇葩的是,表哥竟然能在上班时间找到一个公务员送我回乡下,这人到底有多闲?更奇葩的是,到了城边的收费站,他为了省钱,跟人家收费站的人说,那个谁你们认识不认识?连续说了三个人,人家说不认识,才勉强交钱。
3、南阳会修建地铁吗?如果修了,综合实力有机会成为河南第二吗?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比较好回答,南阳修地铁是早晚的事儿,时间问题,在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南阳现在已经1200万人,市区人口已达200多万,面积又是河南省最大的,市区每当上下班高峰期,堵车已成常态,修建地铁已经迫在眉睫,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我觉得综合实力的提升与是否修地铁没有直接的关系,最终还是比的是城市GDP,经济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