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大家送多少礼呢,说出来年轻的朋友不相信,一家平均一毛多钱。“随份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现在办酒席随份子纯粹是敛财,彩礼是要的,但是都会给女儿带过来了,我们这边是用彩礼钱买陪嫁的东西多的钱都给女儿带过来做她以后的私房钱了,其实那私房钱还不是你俩自己的,在芜湖有房的也不会要求你买的,如果没有首付一套那是必须的,毕竟你自己也想改善自己居住条件吧,至于首付款在我们老家都是双方协商的,毕竟要写夫妻俩的名字,但是目前的情况基本还是男方出这个钱了,毕竟一个男人如果准备找老婆了多少要有点担待吧,不可能一分钱没有谈结婚吧,你又不是他们家干儿子对不对。
1、现在农村结婚,邻居们一般随多少钱的份子钱?
这事不可一概而论,名地经济发展不同,风俗也不同!我们这,一般朋友,接到帖子,界时去与不去宴会,都要随200元,取其好事成双之意;近一些是400元,取其事事顺意之意;往前靠一靠是600元,取其六六大顺之意,再近一些是800元,取其八面招财之意;再往上走就是1000元,除了亲戚,差不多到顶了,取其十全十美之意。
我们这里是随双数,也有地方随单数,100元,寓意一帆风顺;300元,寓意三多财喜;500元,寓意五福临门;900元,寓意长长久久,要注意,七字头和七字尾不能用。当地农村结婚随礼,总有个基本标准,朋友可咨询一下家中长辈,再依基准,根据家族亲疏,这点长辈会有交待,遵照执行就是,若是个人朋友,询问一下,依照平均数,再按平时交往疏密,上下浮动即可。
2、你有因为“随份子”钱闹心过吗?你觉得“随份子”钱要注意哪些?
“随份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含义,现在办酒席随份子纯粹是敛财,他明知道人家到不了场,还频繁地办酒席,现在的份子钱又贵,少的.500元,多的1000元。礼到人不到就可以,现在大家都在外面奔波,一年难得回家一趟,哪有时间追着屁股喝酒。迫于面子,你的一个电话来了,人家只好微信转账发红包,你在家中高兴地数钱,人家心中着实不高兴。
人家并不是怜惜那几个钱,实在对有些人的做法感到恶心,他不管人家的感受,大小事情广发请帖,一个电话几毛钱投资,几百元钱就到手了,实为一本万利。如果真正是大的事件,把大家邀在一起,有情可原,什么生小孩,什么办满月酒,什么孩子过周岁,什么孩子上大学,什么喜迁新居,反正巧立名目。重点是人家没有时间,你办喜酒不就是落一个热闹,人家都到不了场,失去了摆喜酒的意义,
如果真正的是婚丧嫁娶,邀请人家参加,别人可以理解。有的人家翘着屁股去送礼,心里不平衡,就自己想一个名堂办喜酒,给自家的老母猪办满月酒,完全曲解了办喜酒的意义,人家邀了你,你还不敢不去,如果你拒绝了,下次也别想人家来喝喜酒了。现在的喜酒不叫喜酒,是变了味儿的苦酒,不是亲情的延续,而是金钱的俘虏,在七八十年代也盛行送礼,但那时礼金很少,重在参与,重在热闹。
办喜酒的人家纯粹赔血本,但也乐意操办,大家也愿意凑热闹,在我们家乡,人们就盼望着村子里有人办喜酒,好去改善改善生活。我是85年结婚的,我们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来恭喜,我们生产队有一百多户人家,也就意味着有一百多人来参加喝酒,而且还吃两顿,还做十大碗席,那时大家送多少礼呢,说出来年轻的朋友不相信,一家平均一毛多钱。
一共一二十块钱,买一些礼物,两个开水瓶,两条毛巾,一个茶盘儿,8个茶杯,两块玻璃匾,还不是很大,大概是30×4Ocm,上面密密麻麻写上前来恭贺的人名,还有一小挂鞭炮,那是来喝酒的时候燃放的,鞭炮一响,主人就出来迎接,又是发烟,又是客套,那时候的随份子,真是亲情的交融,情感的再现。那时候如果礼到人不到,主人家会把你的礼退回去,也许以后就不会与你来往了,
当然那时候没有开放,人口没有外流,大家都有机会喝酒,不是特殊的情况,大家都会参入。现在一个村子里随一个份子,估计就得200块钱了,也没有昔儿的那种气氛了,只是走到比较近的前来参与下,再也没有满村子的人都来参加场面了。如果谁的人缘不好,赶上他家儿子结媳妇,村子里没有人来祝贺,满院酒席没人吃,机灵点的新娘子,三天回门后就不回来了,
3、我家吉林市的,想与芜湖无为姑娘结婚,在芜湖定居(打工),当地有什么习俗规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