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舒伯特简介,舒伯特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舒伯特简介,舒伯特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13 04:30:28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舒伯特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法国
英国
舒伯特
奥地利

舒伯特是什么国家的作曲家

2,舒伯特是哪国伟大的作曲家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在舒伯特短暂而痛苦的一生中,舒伯特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他的天才是在他死后才被人们认识的。

舒伯特是哪国伟大的作曲家

3,舒伯特是哪国人啊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哪国人啊

4,舒伯特是啥号人物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31-1828.11.19)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5,舒伯特的简介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6,舒伯特资料

舒伯特(Franz Sd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贝多芬的崇拜者,在贝多芬的葬礼上,他擎着火炬非常悲痛地跟着送葬的行列,把贝多芬的灵枢送到墓园。一年后,他竟也染上热病,追随他心中的偶像而去了。 在舒伯特短暂而痛苦的一生中,舒伯特过的是贫穷的生活,他的天才是在他死后才被人们认识的。 舒伯特l797年生于维也纳附近的里克登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他受过的音乐教育,是小时候父亲教他小提琴、钢琴。 「魔王」是歌德写的诗,由舒伯特谱曲。 是舒伯特十八时写的一首艺术歌曲。虽然他在十七岁就已经谱出《纺车旁的葛莱卿》这支名曲(此歌被看作是近代歌曲的开始),而作曲家却把《魔王》编为他作品的第一号,原因是:《魔王》是他所作的一百多首作品中第一首获得出版的(也在五年后)。有人说,仅凭这首歌,舒伯特的名字就可以永垂史册。 十八、十九世纪德国被称为里特(Lied)的艺术歌曲,其歌词往往选自文学名作。《纺车旁的葛莱卿》和《魔王》的词便都是出自德国大文豪歌德的手笔。歌德的叙事诗《魔王》是极富浪漫气息的杰作。1781年4月,作家在德国东部图林根地方库尼兹村的纵树旅馆投宿,听说这样一件真人真事:前几天,就在这个村子,有一个农民连夜骑着马,抱着自己的病孩,穿过森林,赶往耶拿,那位名医对孩子的病也毫无办法。这样,父亲只得带着孩子往回赶,一路上父亲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唯恐失去了他。可是,还没有赶到家,孩子已经死在半路上了。歌德由此想到德国的一则民间传说:魔王艾尔(Erlkonig)常在黑夜中把孩子抱走。于是,以新闻为情节、以魔王为主题的富有幻想的诗作就在枞树旅馆里写出来了。在歌德笔下,孩子分明看见头戴王冠、身披王袍的魔王和他的女儿,并且听见魔王对他说话的声音:“可爱的小孩,跟我去吧,我和你做游戏,那海边有许多鲜花,我的母亲有绣金衣裳……我的女儿会陪你唱歌、跳舞,她的样子真好看……, 我真喜欢你,如果你不愿去,我就强迫你。”他感到害怕,于是把脸倚偎在父亲的怀里。可是仅仅感到不安的父亲除了这树、雾和枯叶,却什么也没看见。 在舒伯特以前,有许多作曲家对这首诗尝试过谱曲,其中一位名叫勒威的谱得也很好,而舒伯特谱的则比他更绘声绘色、惊心动魄,富有戏剧性。在舒伯特一口气通谱下来的歌曲《魔王》中,除了首尾的旁白,全都用对话来表现,父亲、儿子、魔王这三个角色(加上叙述者共四个角色)都有各自的力度层次,父亲总是柔声地询问和安慰着孩子,试图解除他的恐惧,然而他最后一次对孩子说“那只是老杨柳树”的时候,他自己也为无名的恐惧所裹挟,而加紧策马奔驰(这里的伴奏极富效果),已经极度虚弱的儿子三次惊恐地求援都是用了全副精力,并且一次比一更声嘶力竭(音区更高、力度更大),可是每次都是话未说完就浑身瘫软、力不从心了(力度变弱)魔王是以甜言密语诱拐的手段,没有张牙舞爪的声势,它的旋律是抒情性的,当它说到会唱歌跳舞的女儿时,甚至把声音放得更轻柔。为了便于欣赏时区别不同的角色,这里列出他们的台词次序:叙述者(16-32小节,森林中的夜行者),父亲(37-40小节,“为什么害怕”),儿子(42-50小节),父亲(52-54小节),魔王(58-72小节,“我和你做游戏”),儿子(73-79小节),父亲(81-85小节),魔王(87-96小节,“我的女儿陪你”),儿子(98-104小节),父亲(106-112小节)魔王(117-128小节,“我要强迫你”),儿子(124-131小节),叙述者(133-140,143-147汪节,孩子已经死了)。 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前奏曲中就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除了努力以歌曲的旋律表达歌词的情绪(不完全是“好听”)外,还特别重视伴奏在造型上的作用。与歌曲歌词密切配合形成一体的伴奏,是舒伯特歌曲的特色和艺术性所在。 据说舒伯特写完此曲后,曾郑重地抄了一份谱子寄给歌德,歌德并没有注意,后来他在维也纳的一次音乐会上听到女高音歌唱家德富里昂夫人演唱时深为感动,然而这时舒伯特已经长眠,以后钢琴大师李斯特把歌曲《魔王》改编成钢琴独奏曲,作曲家柏辽兹又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可见舒伯特的这首艺术歌曲确属歌曲中的佳作 这首曲子的伴奏可以说是舒伯特的歌曲中,最精采也最困难的舒伯特是艺术歌曲的大师,世上至今没有人能超过他。他创作的速度惊人。他的朋友记述他写作名作《魔王》的情形:"我们走到门口,见他捧着一本书,高声朗读《魔王》的诗。他读得十分出神,全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来访。他拿着书册在室内反复徘徊,突然把身子靠在桌子上,拿起笔在纸上飞速地写着,然后拿着记下的谱跑到空微克德学校去弹奏改谱……当天晚上整个学校已经在唱《魔王》。"
文章TAG:舒伯特简介是什么什么舒伯特简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