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有了青岛村,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山,小河等也都以青岛命名了。青岛的道路名称大体有六种命名方式,并不是你认为的以地名命名一种方式,“青岛”这一名称的出现,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1、为什么青岛的道路都是以地名命名?
青岛的道路名称大体有六种命名方式,并不是你认为的以地名命名一种方式。当然地名命名的比较多所以形成了这种错觉,似乎都是用地名命名,大体上有这样几种情况,1人名,包括中山路和芝泉路。2首尾名,包括台湛路哦,台柳路等3以所在地命名,如西吴路,4,以吉祥语命名,如大成路,顺兴路,人和路,嘉善路等。5.以崂山风景命名,包括驼峰路,明霞路,黄山路,太清路,上清路等,
“青岛”这一名称的出现,就现在已经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青岛”这个名称,原本是指小青岛(也叫做琴岛),面积仅有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面距离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因为小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而得此名,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央逐渐移向陆地。
慢慢的有了青岛村,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山,小河等也都以青岛命名了,到了1898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青岛”这个名称来命名胶澳租借地的新市区,范围也只有现今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在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的十一月先后颁布了胶澳商埠章程和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了,
3、青岛胶州湾附近的团岛因何得名?
团岛,原本是崂山支脉由东往西的入海口,是守望胶州湾内口的一个邻岸海岛,其状团圆知珠,因以得名。《德邑村镇志》关于团岛的名字另有一说,说团岛乃“团起来”的意思,这大约指团岛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座岛孤悬在海中,毗邻的还有三个无名小岛,团岛归陆时把它们团拢在一起,因以名之,可能大家还不知道,团岛附近若干的近岸岛礁,中部最大的古称“坦岛”。
19世纪末青岛建制后,为减少航行船只事故,所以才将其连同周边的岛礁填平并与大陆相连,改称“团岛”,团岛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青岛最早设立炮台的地方之一,在清朝、德日租借统治期间及民国大陆时期,都作为扼守胶州湾的军事要地。时至,团岛一直有解放军海军部队驻守,关于团岛的话题,还应提及一座神秘的游内山。
直至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概览》,游内山依然标注在上面,像团岛岬的尖喙嵌在岁月深处,从海上看,游内山数丈高的灰色岩壁激浪拍岸,冲天的白浪不乏“千重雪”之势,但从陆地上看,它只不过是探向海面的一段台地,准确些说,它是崂山余脉的末端,山体沉海后遗落在陆地的龙脉之尾。游内山燃亮航灯之后,它在青岛文献中的名字一度叫“玉牛山”,其读音很接近游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