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杨浦区 > 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上海虱虫病检查哪家医院有

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上海虱虫病检查哪家医院有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2-25 06:56:17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虱虫病检查哪家医院有

可以去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上海市虹桥路1440号

上海虱虫病检查哪家医院有

2,上海寄生虫研究所的寄生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检查项目:病原学检查、CT、免疫学检查、皮内检查病原学检查:在体液或分泌物中查找虫体,如粪便涂片或集聚法检查肠道原虫滋养体、包囊或蠕虫卵,末梢血液涂片找疟原虫等,寄主组织内的寄生虫则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或穿刺检查而确诊。免疫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血清免疫试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肺吸虫皮试等属前者,可作为临床过筛或流行学调查。血清免疫学试验: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IHA)、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T)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前者灵敏度较高,后两者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寄主的特异性抗体,目前也已建立检测虫体循环抗原或排泄抗原的方法,以作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考核。扩展资料鱼体内的肝吸虫囊蚴很难通过肉眼识别,最简单的方法是把鱼肉煮熟、煮透,杀死寄生虫后食用。夏季慎食淡水鱼生鱼片,深海鱼可选择零下20℃条件下冷冻,且冷冻时间超过24小时的,避免感染异尖线虫。另外,鱼塘上面建有厕所,粪便直排入鱼塘,该鱼塘鱼类感染几率很高,里面的鱼类更不能生吃。若加工不当,螺内含有的寄生虫就不能被有效杀灭,所以一定不要用凉拌、腌制等冷加工方式,最好是彻底加热,高温蒸煮熟烂。少吃生的或半生的鱼类、两栖类等动物。对可能有感染颚口线虫的黄鳝进行加热处理,避免传染源传入。参考资料来源:官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寄生虫研究所的寄生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3,青蒿素发展史

  一、青蓄素类药物的发展史  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的研究始于60年代中期。在周总理亲自批示下,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伊斯坦布尔第十届国际化疗会议上6000名各国医坛专家公认青蒿素为治疗疟疾的中国神药,是世界医药史上的剖举,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供经费进行验证推广。  由于青蒿素不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剂型仅为栓剂,生物利用度较低,影响了其药效的发挥。从8O年代中期起,国内就开始研制青蒿素衍生物及复方。我国又研制成功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3个一类新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双氢青蒿素则用于口服和栓剂。还开展了抗疟复方的研制,研制出了复方双氢青蒿素和复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种有双氢青蒿素制剂、青蒿琥珀酸酯制剂、蒿甲醚制剂和复方蒿甲醚等。  二、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特点  根据抗疟药对疟原虫生活史的作用环节和实际应用,可将它们分为3类:  a.作用于原发性红细胞外期,主要用于预防的抗疟药,如乙胺丁醇;  b.作用于红细胞内期,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如氯喹、奎宁、咯萘啶、青蒿素等;  c.作用于继发性红细胞外期,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如伯氨喹。青蒿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疟疾症状,而对于预防和控制复发基本上无作用 经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膏蒿素类药物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它们具有很强的抗疟原虫活力,并对恶性疟具有特殊疗效。它们对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有杀灭作用,而对红外期和继发性红外期无影响。其抗疟机制也很独特,它们主要作用于滋养体的膜结构,使食物泡膜、线粒体膜、核膜和内质网等发生改变,最后导致虫体结构裂解。  它们在控制疟疾症状、救治脑型疟与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其缺点是复发率高,但复发率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双氢青蒿素为例,用药3天的复发率为52 ,用药5天的复发率为5 ,用药7天的复发率为2 。  三、青蓄素的资源情况  青蒿素来源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黄花蒿中含景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从全合成的工艺复杂,成本太高;组织培养则因技术和实际应用投入产出比等原固尚不成熟。目前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索含景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青蒿素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对这种独有的药物资源,国家有关部委从80年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对青蒿素的原植物(青蒿)、种子、干鲜全草及青蒿素原料药一律禁止出口。”在青蒿素的科研开发中,只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参与 因此,无论从资源还是研发上讲,我国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疟疾及其在国内外的发病情况  疟疾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近年统计报告t全世界疟区分布在1。0多个国家的207300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0 ),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在疟区的临床患者4~5亿多人,每年死亡200~300万人。以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最为严重。而疟疾危重病区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非洲国家。许多到非洲经商、旅游的外国人也容易感染疟疾。因此,非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抗疟药市场.在其医药贸易总额中约有一半左右的经费用于进口抗疟药麴及相关物品。目前全世界每年抗疟药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  疟疾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其中以问日疟最多,遍及全国;恶性疟次之,主要分布于南方;三日疟在南方山区呈散在性分布;卵圆疟少见。流行程度由北向南渐趋严重 如贵州省素称 瘴疠之乡”,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疟疾发病率亦较高。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每年疟疾患者有3000万以上.解放后,由于大力开展了防治工作,疟疾在多数地区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年发病率已从1954年的万分之122.6降至199O年的万分之一,一些大城市疟疾已十分少见。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和深入,对外交流日益广泛,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等,出入国境的人数剧增,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疟疾的传播和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据有关资料称:1 979年深圳市仅7名疟疾病人。随着特区的建设发展,大量流动人口由各省、自治区涌人,加上工地居住条件简陋,疟疾迅速蔓延,至1984年,全市疟疾病人达7427人,在健康人群中疟原虫的带虫率也高达10.3 。另据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统计,上海市郊县疟疾已基本得到控制,l 987~1991年,本地区人患疟疾的有196人,年发病率十万分之0.44~1.04;而同期外来人口患疟疾的有613人,为本地区人的3倍。对外来人口抽样调查,带虫率高达0.82 。  总的来看,目前抗疟药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外,特别是非洲。国内的疟疾发病虽有抬头之势,但市场还是较小。  五、青黄囊类药物的市场前景  当前,作为有全球9o 以上疟疾病例的非洲大陆,90 以上的非洲国家药品依赖进口。氯睦类产品(主要是奎宁和氯喹)占世界抗疟药市场的8O )。目前这些产品的治疗费用偏高,整个疗程费用达15~2D美元左右,而且毒副作用大,同时由于疟原虫对现有的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及恶性疟疾原虫株的出现,使疟原虫现已经产生抗药性(特别是东南亚地区抗药性疟原虫株已达8O 可以说这类药物现已基本失去了疗效,给疟疾的防治带来了困难。为此,国际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  而青蒿素类药物正好在抗氯喹原虫耐药株恶性疟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热带传染病机构负责人戈达所说,青蒿素衍生物是当前治疗疟疾的换代新药。专家预铡,该类药物将会以极快的速度取代奎宁、氯喹等传统抗疟药而跃升为未来的主流药物,在世界抗疟药领域占领3~5成市场青蒿素产业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市场前景的产业。作为特殊行业,医药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长于一般的工业产品,尤其是产品的市场引入期。一般一个全新药物的上市,引入期需要5~10年时间。我国青蒿素正处于市场引入期。尚未进入快速成长期。  六、我国对青蒿寮产业的大力扶持  从国家的角度考虑,青蒿素产业国际化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每年1O亿美元左右的潜在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由于青蒿素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之一,其在国际医药领域的地位对我国其他医药产品,尤其是中药有着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以青蒿素产业为先导援有可能带动中药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我国医药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应用研究、蒿草种植、原料提取一直到青蒿素制剂的生产和销售,我国正着手推进青蒿素产业化的进程,扶持青蒿素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针对青蒿素产业现状,由国家给予集中的资金扶持。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原料、有产品、有市场、有科研,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跨领域的大型企业。通过实施产业化,提高原料的质量和产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迅速提丹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青蒿素类药物的疗效向世界公开之后,通过封锁原料药或天然资源如种子的出口来保持竞争优势并不现实,参与国际青蒿素类药的竞争,唯一的办法是创新,井通过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障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专家建议,国内应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并从盈利当中提成开展改造化学结构的新药研究或其它创新研究,以求实现持续性发展。而在这个进程中,只有将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和企业家的经营策略有机地结合,才能更加顺利地不断向前推进  七、我国对青蒿素类药物的经营失误  我国虽然在青蒿素产业的资源和研发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但是,国内医药企业的营销力有限,市场开发策略走过弯路。我国医药产品出El历来以原料出El为主,贸易方式是“需求已经存在”的一般贸易。而青蒿素类产品为中国科学家首创,首先需要在目标市场 创造需求”,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的能力、人才、资金、经验等方面都显不足。  目前全世界每年抗疟药销售额高达1 5亿美元,但主要为西方国家制药厂垄断。我国尽管在抗疟药研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历史原因造成我国青蒿素产业尚未形成舍理的产业结构,青蒿素原料、产品、市场能力和科研能力分散于不同地区,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行业竞争力园之大大下降。目前,我国生产的青蒿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额不足700万美元,份额不足3  自2O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大医药公司争相以代理、买断等方式欲取得上述产品的市场控制权。现在,青蒿素类的所有品种均已将国外市场开发权转让给西方医药公司。同时,这类药物由于未获专利保护而被西方多国竞相仿制,并被强先占领市场,目前主要的生产国除了我国之外,还有越南、法国、瑞士。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成了外国医药公司的播钱树。青蒿素2o年的发展历程,再次印证了个铁的事实:产品的成功井不等于市场的成功。  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对昆明制药股份公司的分析为例,该公司的蒿甲醚系列包括原料药、针剂、片剂、胶囊及复方,以针剂和片剂为主。公司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它们的蒿甲醚系列产品年外销额达到300多万美元。从公司前三年的主要产品销售情况来看,蒿甲醚系列销售输入逐年平稳增长。公司与诺华合作研制的复方蒿醚片A+B在1 999年上市,公司拥有知识产权,诺华负责国际市场的销售,,产品所需原料A及B由公司供应。公司现每年供应诺华蒿甲醚0、5吨。该公司已募集资金扩产蒿甲醚原料药,使公司生产蒿甲醚原料药的能力从1吨提高到2.5吨,每年将出El诺华2吨。这等于将主要市场的生产销售权出让给诺华,公司主要从出售原料药中获利。由于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能力薄弱,这种合作方式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八、青蒿素类药物的前量展望  由于青蒿素类药物当前的目标市场主要在国外,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的是已占有先机的西方医药公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足够强大的外销能力。随着我国企业的13趋成熟,现在一些企业(如昆明制药厂)已开始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商务办事处,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发力度了。加人世贸组织后,我们的对外出口将处于更加有利的形势。  在技术,国内企业也加大了开发力度,如开发复方制剂、继续寻找新的衍生物,并拓展新的适应证。重庆通和药业公司成功开发了双氢青蒿素的复方制剂;已有科研单位研究用青蒿素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衍生新药,同时开始探索青蒿素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利氏曼、血吸虫、绦虫、弓形虫等疾病以及戒毒的新用途。  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国在青蒿素类药物在资源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加大科研和市场开发力度,再辅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青蒿素产业一定能成为我国医药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蒿素发展史

文章TAG: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上海上海市寄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