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松江区 > 上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5 23:56:1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上海城市总体规划

上海市2016-2040城市总体规划   8月2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上海市2016-2040城市总体规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新空间   1、都市圈面向区域:以上海大都市圈全面承载国家重要战略和要求。“上海2040”将在交通通勤、产业分工、文化认同等方面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的地区作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形成多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引领长三角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2、城镇圈立足市域:以城镇圈作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TOWN。“上海2040”将在郊区构筑若干个以新城或新市镇为核心的城镇圈,积极推进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就业、生活、服务等功能一体化,并依托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形成圈内交通出行30—40分钟。   3、生活圈关注社区:以15分钟生活圈作为社会治理和社区公共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上海2040”重点关注社区作为网络化时代城市的基本社会生活的空间单元,通过15分钟步行生活圈的构建,让市民“住有所居”,日常生活环境更加宜人,出行更加方便,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强。   二、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   发挥上海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作用,强化上海对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以上海大都市圈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具体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   1、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共同完善长江口、东海海域、环太湖、环淀山湖、环杭州湾等生态区域的保护,结合黄浦江和吴淞江形成重要的区域生态廊道,推动区域、流域大气、水环境的联防联治。   2、加强区域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   推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与周边无锡硕放、南通兴东、嘉兴等机场的联动,加强上海港与杭州湾沿海港口和长江下游港口的分工合作,深化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模式。   3、促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内水源地联动及水资源应急机制,强化邻避设施的区域协调,实现电力、天然气、高速信息等市政廊道的无缝衔接,协调区域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布局。   4、加强区域文化共融共通。   探索水乡古镇联动开发和世界文化遗产申请等策略,共同促进江南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再塑与创新。   5、统筹战略协同区共同发展。   对于上海与周边省市在沿海、滨江、环湖等具有区域价值的战略性地区,如东部沿海战略协同区、杭州湾北岸战略协同区、长江口战略协同区、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等,加强空间统筹力度。   三、构建开放紧凑的市域空间格局   规划将以生态基底为约束,以重要的交通廊道为骨架,以城镇圈促进城乡统筹,以生活圈构建生活网络,优化城乡体系,培育多中心公共活动体系,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总体空间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差异化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市域城乡体系。   1、主城区:提升功能能级。   以中心城为主体,将中心城周边的宝山、闵行、虹桥、川沙4个主城片区共同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2、新城:突出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   以区域重要功能廊道为依托,将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在全球城市区域中具有综合性辐射带动能力的节点城市。金山滨海地区、崇明城桥地区,发展形成相对独立的门户型节点城市。   3、新市镇:促进分类协调发展。   突出新市镇统筹镇区、街道、集镇和周边乡村地区的作用,根据新市镇的功能特点和职能差异,形成核心镇、中心镇、一般镇、中心城周边镇四类推动协调发展。   4、乡村: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功能。   乡村地区将通过生产方式转变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善人居环境,保护传统风貌和自然环境。以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和满足市民多元活动为宗旨,形成由“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构成的中心体系。   四、上海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打破传统城镇体系以行政层级配置公共资源的方式,依托城镇圈发展战略,实现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形成23个城镇圈。   五、以新城、核心镇、中心镇为引领,划分15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   5个以新城为引领,分别为嘉定、青浦、松江、南桥、南汇城镇圈。   2个以核心镇为引领,分别为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   8个以中心镇为引领,分别为长兴、枫泾、朱泾、安亭、亭林、奉城、惠南、罗店。   1、对于主城区周边城市化较高的地区,划分4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   具体包括南翔—江桥、九亭—新桥、曹路—合庆等城镇圈。   2、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为指向,划分4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   包括陈家镇、东平、庙镇、朱家角等城镇圈。   3、促进跨行政区城镇圈统筹发展。   加强规划共同研究编制,实现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统筹融合,推动近沪地区一体化发展。   六、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   七、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   坚持生态优先,树立低碳发展典范,扩大市域生态空间,优化生态格局。对接区域生态系统,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   1、完善市域生态环廊。   A、郊区,形成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大治河、金奉、浦奉、金汇港、崇明等9条宽度1000米以上的生态廊道以及宝山、嘉定、青浦、黄浦江上游、金山、奉贤西、奉贤东、奉贤—临港、浦东、崇明等10个生态保育区,作为生态战略保障空间。   B、主城区,形成近郊绿环和顾村杨行、嘉宝、沪宁铁路、吴淞江、沪渝高速、淀浦河、沪杭铁路、申嘉湖、吴泾、黄浦江、浦闵、外环运河、川杨河、张家浜、赵家沟、滨江等16条宽度100米以上的生态间隔带。   2、建设城乡公园体系。   建设以国家公园、区域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至2040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力争达到15平方米。   3、中心城织密绿地网络。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倍增(由现状3.8平方米/人增加到7.6平方米/人)。增加若干个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大型公园,针灸式增加微型公园。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2,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论文科技小论文初中生范文

  科技论文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论文篇一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2013年新年伊始,号称“史上最严格”交通法规有关“闯黄灯,扣六分”的规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在新交规不可更改的前提下,更新信号灯等交通设备似乎成为最直接的解决方式之一。其实,这些解决方法正是“智慧城市”概念和智能运输概念所将涉及的:道路不再那么拥挤、建筑物“零”排放、一卡在手,所有公共服务都能解决。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有限资源使用情况的城市。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进行智慧管理,将增加城市发展红利的2.5—3倍。在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是新型城镇化主题投资的新一轮延伸。1月10日,全国人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成为发展新红利和增长新引擎,而智慧城市则被视为医治城镇疾病的良药。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统计,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已达154个,预计投资规模超过1.5亿元。   智慧城市治“城市病”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国内已提出多年,随着中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相关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其中,“新型”体现在城市智能化、网络化,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具体涉及城市综合体、绿色建筑、智能公共基础设施、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类的环保事业、管理信息技术等内容。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杨咸武指出,当前,我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越来越突出,大力建设智慧城市将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将不断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和业界一道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升级。”   对于以往“不智慧”的困扰,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建设方代表郭为举例说:“我们公司有位员工原来不是北京户口,后来给解决了北京户口,但给小孩办理转户口时,因为信息沟通等问题,用了两年半。希望通过网络化环境,我们办事更容易,既节省时间,也节省能源。”   2012年12月,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其中后者包括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四个一级指标,涉及无线网络覆盖、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安全,数字化城市管理建筑节能、垃圾分类与处理、供水排水燃气系统,创新投入、产业要素聚集、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内容。   按照规划勾勒的画面,未来,人们上班前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选择最佳出行路线;生病时再不用跑到医院排队,可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享受“家庭医生”的诊疗,医疗机构可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全程管理辖区内每个居民的健康状况;外出旅游时,有全景式、全天候、个性化的导航、导游、导购、导餐、导娱,提供各类智慧型旅游服务,在家中便可了解景区人流密度、环境指标、自然灾害信息预警……   随着国家试点工作启动,一场以“智慧城市”为焦点的产业盛宴已经开席。在浙江,宁波成为省内首个综合试点的城市,嘉兴的交通、医疗和电网则申报了省内的“智慧城市”单项试点项目。2012年,《嘉兴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了嘉兴将用5年建成一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智慧应用体系涉及政务、民生、交通、电网、健康、城管、文教、环保、物流、旅游十个领域。   作为“智慧城市”项目之一,目前,嘉兴市已在秀洲区规划建设一个近14.2平方公里的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分为研发基地、创业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高技术服务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基地、屋顶光伏太阳能应用服务基地五大功能区块。所有的建筑物屋顶都将装满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以便将太阳光辐射最大程度上转换为电能。   科技打造智慧城市   可高精度定位、测速、授时的最小北斗双系统卫星导航接收模块,可辅助医生实行骨科复位的机器人智能导航系统,可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和精准营销的多功能客户管理平台……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在政府投入的支撑下正在高速增长,智能交通、数字城市管理、城市安防、医疗信息化等成为重点突破领域,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城市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   在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指出,智慧城市是使用智能计算技术使得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组成和服务更智能、互联和有效,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社会将步入“大数据”时代。从已披露的数据看,“十二五”期间,320多个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的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   作为中国最早实践“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地区,上海早在1984年制定的全国第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就提出了“城乡通开”、“城乡一体”的概念。但三个五年计划后,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郊区城镇化还面临“人才、产业、市场等生产要素集聚缓慢”等问题。   “郊区城市化,不是农村变城市面貌的过程,而是内在的产业结构问题,如何重构产业基础十分重要。”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员陈维说:“上海郊区怎么加速城市化,核心还是产业基础构建,但中心城区即使制造业萎缩还有金融等服务业的支撑,而郊区则找不到更合适的可补充的产业。”事实上,这也是上海整体产业转型的问题。近些年随着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萎缩,上海郊区没有明显的进步动力。   去年,上海市公布《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其具体目标是,到 2013年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28万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6.2%。在庞大的“智慧城市”计划背后,是上海市决策层对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考量,其关键词正是“产城融合”。根据《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转移,“第一步是把郊区城镇化地区全覆盖,下一步是郊区的其它地区。”   如何建得智慧   2012年9月28日,我国首个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会上同时发布的《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2012)》指出,尽管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产业基础、法律规范和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智慧城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产物,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形形色色的网络平台集成与现实社会相结合的代名词。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结果,构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绿色生态、文明科学的现代新城市发展模式。”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企业来说,由于市场不清晰,落实仍需要过程。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上海)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智慧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曹国辉说:“平安城市推广了很多年,它的主要瓶颈在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城市的偏建设,而没有强调后期设备的运营、管理和服务。”   过去三年,关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国内各大论坛及智库都进行了沸沸扬扬的讨论,只是目前并无真正的模式。从当前各地政府发布的智慧城市规划可以看出,无论从区域发展、产业前景还是获得上级部门的扶持和关注来看,他们更希望最大程度地体现特色。   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领域众多,各地特色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目前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体系。因此,住建部就有关智慧城市的标准研究工作进行研究,希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未来还将依托城市一卡通为基础的互联互通,同时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新一代的智能小区的建设、服务及运营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曾表示,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在特定历史时刻交汇的产物。如今,互联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技术更迭速度急剧加速,智慧城市将导致新模式、新技术、新应用的另一种“融合”与“交汇”。   这种融合交汇的结果不能以技术革命或者产业革命简单概括,并最终将作用于整个时代的腔调与社会运行秩序。技术推动时代进步,人文可以抑制时代的疯狂与冲动,这或许正是智慧城市的未来价值。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论文

初中生青少年科技论文科技小论文初中生范文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城乡一体上海市城乡一体化规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