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闵行区 > 2010上海市高考作文,2010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2010上海市高考作文,2010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1-23 19:14:22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2010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非命题作文题为: 一位丹麦人钓鱼,鱼钓上来后,他用尺量了一下尺寸,觉得鱼太小,就放了回去,准备等鱼长大了再钓。 根据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0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2,2010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0年高考作文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生活品质靠什么支撑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作文题 2010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江西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找回童年》201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幸福是____”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题:最美的青春 2010年湖南卷作文题:“早”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自主命题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重庆高考作文题:“难题”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作文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作文题 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福建卷作文题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海南卷作文题2010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0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3,2010年高考作文是什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作文题:浅阅读。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 2010浙江高考作文题:角色转化之间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作文题:难题

2010年高考作文是什么

4,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是一篇材料作文: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鱼。中国新闻网6月7日电上海市今年高考写作材料富哲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午11∶30发布)名师点评高考作文出题很好有现实意义“这个作文题出得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 ”特级语文教师毛荣富说。“现在的社会很浮躁,这种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例子太多了。 ”毛老师说,这是一篇带着哲理性的材料作文,学生写作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联系生活提炼观点。考生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写,第一是针对那种目光短浅,且缺少长远考虑,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甚至后人的现象来写;第二是从时间的角度去考虑,事物的发展总有一个过程,小鱼变成大鱼也需要一个过程,现在很多人往往违背规律,揠苗助长,省略过程,例如制假贩假等现象。可写“人和自然”和“度”复旦附中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个角度,如可以从 “人和自然”的关系入手,谈谈对于大自然,该怎样保护和索取。在 《国语·鲁语上》里面,有个里革“断罟匡君”的故事,里面提到 “古训”,大意是要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不应该在鱼类生长繁殖的季节用网捕鱼。里革说: “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罣罟,贪无艺也。”可以提到这个典故,再联系现实,和这段材料结合起来写。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比如万事都要有个 “度”,也就是做事不能过度。引导考生关注不良社会现象浦东新区某语文特级教师说:今年高考用材料作文,在很多语文老师的预料之中,在学校模拟考试时,多次强调材料作文。高考第一场,考生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都比较开心,情绪比较稳定。上海高考作文命题,一般在三年内保持相对稳定。今年高考作文素材,和当前国人浮躁、急于求成、只看眼前利益、凡事追求速成、只求数量不重质量等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考生关注身边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引发考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出药方。今年高考作文题取材范围很大。考生可以从积极主动、正面方向去思考。比如说,考生可以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耐得住寂寞,不要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学会等待,要有更宽广的胸襟,为子孙后代着想等角度展开等等,引导社会关注这一现象。考生可写的角度很多华东师大一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说: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写。首先是放小鱼、捕大鱼这个现象,可以联系到渤海湾休渔季、环保、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譬如现在我国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部分渔民采用不科学的捕鱼方式等,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也应该从中国古已有之的不用密网捕鱼的做法中得到借鉴。此外,这道题也考验学生的辩证思维,即“取”和“舍”的关系,若要得到更多机会,就不要太计较眼前的小利等。我担心部分学生看到“丹麦人用尺量鱼”,就联想到德国人的严谨等,这就有些偏了,不过如果能自圆其说,问题也不大。

5,2010上海高考作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6,2010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Vix评说:今年再次采用材料作文的出题方式,应该又是上海考试院创造的一个新记录了——连续两年出材料作文,恩,噶噶苗头来看,明年会是什么题型呢?在上一篇09年的作文点评中,我已经指出了材料作文的特点和作答要领,即话题可供发散性思维的空间较大,并且一般材料能引申出的道理和观点很多样化,这可以为不同思想层次的考生提供构思选择。来看今年这题。首先读题,这一关肯定很多人闷掉,为啥,因为孟子那句话里面有大家不认识的字!但是!这是噱头!就像政治分析题上来喜欢描述背景盖大帽子,但是重要的点有用的信息都在段末一样,这句的重点在“意思是”后头。我推断一下各路考生的思维方式,估计能有以下几种理解:1)绝顶白痴型考生:哦,题目里说丹麦人钓鱼带尺子,说明丹麦人很细心。2)绝对民族主义考生:切,丹麦人有啥了不起的,阿拉孟子也有同样的道理的喏。3)稍微戆憨憨考生:没看懂,丹麦人干嘛说要让小鱼长大?哦,孟子说得有道理,因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4)脑子短路型考生:为什么会有更多的鱼?5)思维跳跃型考生:说到尺子嘛,必定跟度有关,哦,原来是要我们说生活中的度!(这一点可以作为立意来构思,但比较平庸)6)一夜没睡好的考生:题目说道理贯穿在我们生活中,那我就写我和爸爸一起钓鱼的事情…………不一而足。当然,还有两路考生还没列出来,有一路是会写作文——起码是会写应试作文、懂得考试技巧的学生,另一路是天生作家型,就是靠天赋行云流水下笔成章的人才。这两类学生就是一类卷二类卷的主力军。题目中所涉及的这个故事,其实在近几年非常流行,新闻里也常播报,一般用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道理,即:渔民们捕到小鱼后会将其放生,等到长大了再捕捞,这样可以保证鱼塘的生态平衡和渔业的永续发展;还有就是,有些渔民为了挣钱或者是收成不好,迫不得已将没长大的小鱼也捞起来卖了,恶性循环。所以个人认为,这个题目源于生活,有助于写得高于生活。那么有哪些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呢?从高考作文关注的点依次有:1)保护生态环境,注重永续发展——现实层面举例:完全地只能就事论事,很可能写成生态报告。2)人生是场马拉松,不要苛求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社会层面举例:比如当下很火爆的幼儿辅导班、才艺班,都是不科学的培养方式,与其让很小的孩子受这样的束缚,不如等孩子长大一些,知道自己兴趣在哪里,再作选择也不迟。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区区几张奖状,更可能是一生的追求和术业专攻的成就。3)过分贪婪、短视将导致恶果——人性层面举例:商业社会难免利益为先,但过分贪婪什么都想抓如囊中连蝇头小利都不肯放过的人,是得不到好结果的。诸如贪污腐败等等时事可以用上。4)越想得到、或者抓得越紧则失去得越快——自我价值层面举例:青少年在追求梦想或者目标时,容易急功近利、涸泽而渔,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自身的实例,加上古、今、中、外百搭的论据,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叙尽量少尽量少,议能多则多)成文。5)最高层次——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当下社会浮躁、务虚、忙碌、容易乱掉节奏,真正能静心沉下气一步一个脚印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品质也越来越少,考生可以就此点做深入论证,很容易将主题升华到全人类的关怀上来,写得好能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写得不够好,也至少能在立意上博得高起点的分数。我上面列的这个层次其实就是所有应试作文的无敌框架,我们从小学作文开始,就是为了一步步达到最后的这个目标,小学写记叙文、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心里的想法,后来知道要有社会责任感,那就要注意社会现象,再后来懂得自我超越,就要关注价值的实现,最后成长为准大学生,要担起建设的重任,所以要以世界和平为美好愿景,关怀全人类的喜怒哀乐。

7,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是什么题目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公布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今天上午9:00开考。以下为上海语文科目高考作文: http://www.zjjlb.net/channel/13177822/13159754/0/152465808/3/8293368/0/0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城市与我》
材料作文钓鱼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是:料作文钓鱼
是捕鱼
材料作文钓鱼

8,201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立意

放小鱼为抓大鱼”立意更高 今年这段关于“钓鱼法则”的材料作文,涉及现实意义的问题,我们可以有这几个方面的思考: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抓住“放小鱼为抓大鱼”这个关键词,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立意,再联系我国有些地方由于过度垦殖,出现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现实问题,提醒人类应该反思自身的行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与自然才可能和谐发展。 ■不要短视,要有长远眼光抓住“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这样才有更多的鱼”这样的关键语句,从社会的层面考虑立意。单从教育现象看,学生考证热问题,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也加入到了考级考证队伍中,试问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环境中艰难生存的孩子,哪来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不要浮躁,要耐得住寂寞抓住钓到鱼后“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这句话,联想当下社会物欲膨胀,人性迷失在金钱、权力、利益面前,短视、贪婪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和影响。当下就需要这种在“小鱼”到手的情况下,坚持用“尺”量量尺寸的品性和定力。 虽说材料作文,可以多元理解,但是在多元理解中,我们还是要善于抓住“核心”的理解。从这段材料来看,“抓鱼——放鱼”不是这个题目的核心,“放小鱼——有更大更多的鱼”才是此题核心,因而,后两种立意更胜一筹,第一种立意过于坐实了。

9,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

2008广东高考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2008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坚强2008高考山东省作文题目: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全国卷I作文题目: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全国卷II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2008高考上海市作文题目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2008年辽宁省语文作文题目:关于交通灯的故事2008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2008天津市高考作文题目:《人之常情》2008高考宁夏、海南作文题目: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 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2008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2008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2008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10,2010上海高考作文范文

2010年高考上海卷满分及优秀作文集 一、原题回放、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70分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二、写作导引 1考场写作评述  “核心内容”和“不预设主题”   从主题来看,《善擒者亦善纵》、《舍小利以谋远》、《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和《滋养文化的“活鱼”》较为相近,后两者更是将论点指向具体角度;《我们自私的“智慧”》和《稚嫩的童年》则是反弹琵琶,用逆向思维表达近乎相反的论点。   其实,这些作文的观点都没有错,他们站在不同角度诠释,围绕的却是同样的核心内容。   早在高考之前,就有权威专家介绍过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的一项基本原则:不预设主题。这并不是说,考生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而必须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方可在不离核心内容的情况下从不同角度立意。如果只是搭点材料的边,与材料所反映的核心意思(本质)无关的,就是离题。如针对有考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立意,其实也是偏离了材料的主要意思,因为材料的主要意思在于放小鱼是为了将来得到大鱼;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强调二者的平等关系。   文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多义性和扩散性。对同一段材料,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自身不同的眼光、修养和情绪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材料作文题目只有一小段文字,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如果阅卷者一定要用一个明确固定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来限定某段材料包涵的寓意,这当然是不全面的。   高考期间,记者向多位特级教师请教过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解析思路。仔细推敲,各位名师说法也是稍有差异的,有的老师说这是“度”的概念,有的老师认为可以落在“取”和“舍”上面,有的老师则提出论点可以是“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可以看出,很难用一个明确具体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来把各位老师的观点糅合在一起。 那么,考生该怎么办?不要拘泥于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可能体现的主题、中心思想,或者核心思想,考生只要读懂了材料,在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有自己独特见解,并且议论时有说服力,就可以得到高分。 “华而不实”和“有说服力”   近年来,高考阅卷中心组老师多次提出要杜绝“华而不实”的文风,提醒考生切勿堆砌华丽辞藻和名人名言,但这并非是对文采和才华的否定。这是对基于考生的整体水平(大部分考生的作文水平是中等水平)和考场的特殊条件(一小时内完成)的考虑,能够写出“华而实”作文的考生毕竟很少,但是如果有,阅卷老师同样会欣赏。   所幸,近两年“华而不实”的文风已大有改观,阅卷老师的坚持对中学教育界有了不小的影响,学生的写作正逐渐摆脱“假大空”的坏习惯。现在,阅卷组对高考作文的要求更加细化:要有“说服力”!也就是要让阅卷者看到你的观点不是简单苍白的,证明过程是合情合理又不是简单套话。这就要求考生在形式创新和思想创新上下功夫,如在论证方法上做文章,除了例证法还要有对比论证、喻证法、引证法等。   《我们自私的“智慧”》这篇作文在开头和结尾引用了两段名言,这样的引用,甚至让人想起在“狮城舌战”,最佳辩手蒋昌建在论述自己的观点“人性本恶”时,画龙点睛般引用了一句顾城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我却要用它寻找光明”,因为贴切,因为符合语境,多年之后依然让人难忘。考生在这里引用的向阳的诗,同样也有这样的效果,在阅卷教师眼里同样会留下美好的印象。   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考生很难写出《我们自私的“智慧”》这类作文,但是像《稚嫩的童年》、《舍小利以谋远》这样很有说服力的优秀作文却是可以模仿、写出的。 相关文章: http://www.5156zuowen.cn/205/74.html 共4页: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2010上海市高考作文上海上海市高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