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即日起,上海取消计划价格管理,放开豆制品价格。同时给城镇职工以适当的补贴。
11月7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让出第一块商业用地,面积8116平方米。由美国99集团、上海申大公司和黄浦房屋开发经营公司等3家联合,以每平方米900美元获得50年使用权。
11月19日
南浦大桥建成通车,总投资8.2亿元人民币,全长8346米、宽30.35米、通航净高46米,为世界第二大叠合梁斜拉桥。该工程自1988年12月15日开工,1991年6月20日全线贯通。
11月20日
上海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电力项目——吴泾电厂扩建工程第一台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
11月24日
上海第一个市政动迁用房居住区——泾东新村全面建成交付使用。
11月25日
上海市政府1991年第二号重点工程——虹桥机场国际候机楼落成,旅客接待能力由平均每小时1000人次提高到4000人次左右。30日正式投入营运。
11月26日
26-30日,由四川、湖北、江西、浙江、上海等7省1市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的“浦东开发开放与长江流域协调发展系列研讨会”首次会议召开,围绕“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面临挑战”、“浦东开发开放给长江流域发展带来的机遇”等展开讨论。
11月27日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一个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签订,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和日商独资爱丽丝公司签署为期30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11月28日
上海职工住宅合作社成立,采取“入社”办法,把居住困难户较多的单位和居住困难职工组织起来,走出一条“个人出一点,单位帮一点,国家扶植一点”的合作建房道路,并享受买房给优惠的政策。
11月30日
上海首次向境内外发行总计1亿元面额共100万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特种股票(B种股票)。
12月1日
上海市长途电信局开放国际直拨受话人付费业务(IFS800业务)。
上海郊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起步实施。
即日起,上海有关银行内开设79个居民外汇调剂代办处,具体受理境内外汇调剂业务。
12月4日
4-6日,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在上海闵行开发区召开“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工作座谈会”,确定“八五”期间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工作目标。
12月5日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齐来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齐来公司以有偿受让的上海市第一块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作抵押,获得银行500万美元的贷款。这项业务在上海开创了新的融资方式。
由上海百货公司和上海缝纫机三厂投资组建的上海首家工商联销实体——上海蜜蜂缝纫机工商联销公司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上海在探索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组织形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12月11日
《解放日报》刊登读者来信,提出20世纪90年代上海人的素质、形象如何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并建议以“90年代上海人形象”为题开展群众性的大讨论。
12月14日
全国第九届农垦产品暨上海优质农副产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这是全国农垦产品展销会首次在北京以外地方召开,是对全国农垦系统40多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上海“菜篮子”工程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次巡礼。
12月15日
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30万千瓦上海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投入试运行。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
12月20日
建国以来上海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为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上海影城落成,以大小5个电影厅为主体,拥有展览厅、影视图书馆、录像演播厅等现代化影视设备。
12月22日
全国第一个多功能的大型物资贸易信息系统——上海物资贸易信息系统通过国家鉴定。该系统数据库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适应现代贸易全方位多元化要求。
12月24日
上海第一个市政动迁用房居住区——泾东新村全面建成交付使用。
中国第一条国产大屏幕彩电生产装配流水线在上海电视机一厂投产,生产出上海第一批28英寸彩电。
中国第一家自行开发、实行条形码管理的自选商场在上海食品一店正式营业。
12月25日
上海市政府1991年第二号重点工程虹桥机场国际候机楼落成,旅客接待能力由平均每小时1000人次提高到4000人次左右。30日正式投入营运。
上海机床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87名厂级、中层干部在全员劳动合同书上签字,成为第一批合同制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