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元素
元素1“尊”
Z15的建筑构思源于中国传统礼器之重宝——“尊”的意象。建筑高耸直入云端,表现出顶天立地之势。其外形自下而上自然缩小,形成稳重大气的金融形象,同时顶部逐渐放大,享受独在云端的无限风光,最终形成中部略有收分的双曲线建筑造型,使这一建筑林立在CBD核心区的摩天楼群中也能明显体现出庄重的东方神韵。
元素2 竹编
细看建筑外观,自下而上的菱形机理给人印象极为深刻,这种机理的选择源于中国传统器皿之一——竹器。一层层菱形的机理自下而上,既透出竹编的灵秀,又蕴含着莲花盛开的清丽。
元素3 孔明灯
建筑顶部的空间设计取自“孔明灯”的形态意象,建筑群体空间错落有致,在夜晚亮灯后的视觉感官中,其通透轻灵的顶部空间成冉冉上升之态,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轮廓,成为CBD腾飞的新起点。
元素4 城门
从区域空间设计上看,该设计引入了“城门”的构思。从规划的南侧向北望,多栋超高层建筑在中央绿轴两侧延展,整体规划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导向性,凸显出绿轴终端的“中国尊”,从而形成CBD核心区标志性门户的城市形态,也寓意着北京城市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对话世界。
建筑地位
中国尊高度位列世界第九、中国第五、北京第一,因此坊间又称其为“九五至尊”。作为首都新地标,该项目创造了8项世界之最、15项目国内纪录。
8项世界之最
1、按抵御8级地震烈度设防的世界最高建筑——528米;
2、全球超高层建筑中最高最大的室内观光平台(净高约18米,挑空3层的无柱空间,360度俯瞰北京城);
3、世界最大截面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巨型柱——64平方米;
4、双轿厢电梯(观光穿梭电梯OS-01~03)提升高度全球最大——508米;
5、施工用跃层电梯(TX-01)提升高度全球最高——514米,提升速度最快——4米/秒;
6、世界房建施工领域承载能力最高、面积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顶升钢平台--4800吨,1849平米,12个顶升支点;
7、全球地下室最深、层数最多的超高层建筑;
8、全球底座面积最大(6084㎡)的超高层建筑。
15项国内纪录
1、国内第一个业主主导,采用EPC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特大型开发工程;
2、国内第一个采用双总包施工管理的超高层建筑;
3、国内超高层项目地下室层数最多:8层(7层和一个夹层);
4、国内室内空气品质最优的超高层建筑;
5、国内高强度钢材(Q390)用量最大、比例最高的建筑;
6、国内民用建筑基坑深度最深:-40米;
7、国内底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方量最大:5.6万立方米;
8、中国建筑师主创设计的最高建筑物;
9、国内巨柱翼墙厚度之最,墙体厚度最大为2400mm;
10、国内房建领域直径1200mm旋挖钻孔桩之最:有效桩长达54.6米;
11、国内底板首次使用直径40mm,HRB500级钢筋,超过1.7万吨;
12、国内最大内灌外包C70自密实混凝土多腔体巨型柱,单个巨柱截面面积约90㎡;
13、国内第一个采用“临时/永久”结合消防水系统,实现临时消防与永久消防的无缝连接;
14、国内第一个利用PW协同平台,实现从业主、设计、监理、总包、各专业分包的全面协同的项目;
15、国内第一个利用BIM模型、三维扫描等技术辅助项目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阶段全生命周期的项目。
10. 上海中心大厦地基浇筑
上海中心大厦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高度达到632米非常壮观。不过这栋632米高楼的底部承重就更厉害了,据了解大楼地基共打了980个基桩,直接打到地下86米的深度,并在基桩处浇筑混凝土,其厚度达6米,相当2层楼的高度。这栋大厦代表中国建设的新高度,也代表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
11. 上海中心大厦泵送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新概念混凝土,自概念提出以来,一直是混凝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其最大特点是:高耐久性(其使用寿命能达到100年以上),高体积稳定性,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及良好工作性。用高性能混凝土替代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和建造在严酷环境中的特殊结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20世纪混凝土材料突破性的进展。强度100MPa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可以代替钢材用于各种结构,并且具有极长的使用寿命,是一种省资源、省能源、环境友好型的新材料。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一般是指泵送高度超过200m的现代混凝土泵送技术。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增多和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已成为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其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由于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现场钢混组合结构,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内部浇筑混凝土的技术问题,加上现代高强混凝土需要用钢管约束来克服其脆性,因此,钢管混凝土结构在近年来的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432m高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西塔)工程中,使用常规的混凝土优质材料和生产设备生产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实现超高泵送创411m高的世界新纪录。
工程概况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原广州西塔)高432m,地下4层,地上103层,直升飞机平台高度437.35m,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是世界十大超高层建筑与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国内在建的第二高楼,建筑面积45万m2。70层以下为智能甲级写字楼,70层以上为白金五星级酒店。
主塔楼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结构外框组成的筒中筒结构,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变化比较复杂。
从主塔楼现浇异型柱到直形墙等设计,采用C70~C90高性能混凝土,需约4.5万m3,C60以上高性能混凝土共7万m3。总混凝土量17万m3,钢结构4万多吨,108个结构楼层,总工期1007天。
工程主要难点与前期施工情况
(1)工程主要难点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是本工程的主要施工难点之一。
本工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主要使用在两个部位:主塔楼核心筒墙体结构,主要采用C50~C80高性能混凝土;二是主塔楼外框筒钢管柱混凝土,主要采用C60~C90高性能混凝土。
主塔楼C60及以上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约7万m3,其中C80混凝土最高需泵送至410m,C90混凝土最高需泵送至167m,高性能混凝土如此大批量的现场应用,如此高的泵送高度,国内尚无先例,在世界上均属罕见。超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研制及超高泵送是混凝土工程顺利实施的最大难点。
(2)前期施工情况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C60~C90高性能混凝土,实际施工用料为:金羊P·Ⅱ52.5R、S95矿粉、挪威硅灰、“柯杰”KJ-JS高性能减水剂(22%)。用胶凝材料513(水泥325)~635(水泥430)kg/m3,KJ-JS掺1.9%~2.7%,水胶比为0.32~0.22,砂率为42%~44%,配制出满足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
在搅拌站的的抽样中:广州市粤秀混凝土有限公司C80高性能混凝土共抽样25组,28d强度平均值94.4MPa(达到了设计标号的118%);C70高性能混凝土共抽样20组,28d强度平均值84MPa(达到了设计标号的120%)。
西塔主塔楼已经于今年年初封顶。攻关小组已经成功对C60~C90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解决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低水灰比、高黏度与可泵性的矛盾,现场应用情况良好,强度等级均匀,坍落度及扩展度泵送后损失很小,完全可以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工程项目同时进行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H﹥400m)的攻关。
C100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泵送的试制与应用
随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增多,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已建或在建的C60以上超高泵送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有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国贸三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