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上海市政府应急处王震,谁能告诉我太平街的规划图

上海市政府应急处王震,谁能告诉我太平街的规划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5-23 10:24:28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1,谁能告诉我太平街的规划图

麻石街、青砖墙、小青瓦、坡屋顶、封火墙、天井四合院……这将是长沙市太平街区呈现在人们面前特有的古香古色的都市面貌。在昨日召开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方案审查会上,由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得到与会专家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的一致肯定,长沙市规划局原则上接受该规划方案。太平街区作为“老长沙”缩影,将最终打造成长沙的活体城市博物馆。 太平街历史街区今后的保护和建设,就是保护长沙先进文化。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鸟瞰图。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框架规划图。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背景】 缩影“老长沙” 太平街历史街区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以太平街为主线,北临五一大道,南至解放路,东接三兴街、三泰街,西靠卫国街,占地面积约12公顷。到目前为止,街区风貌相对完好,街巷骨架完整地保留了清代初期的格局,而且街名也沿用至今,并保存有贾谊故居等历史建筑,以及太平街、金线街、太傅里、马家巷、孚嘉巷等传统街巷,是长沙市5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的小西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 主题:三大文化特征 规划主要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市街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历史街区屈贾文化纪念地、商业民俗传承地、辛亥革命策源地三大文化特征。 重点规划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历史街区的保护区,用地面积5.33公顷。规划确定太平街历史街区是以居民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长沙清末民初时期传统的历史人文风貌。 内容:“五街三片一点” 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是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以清末民初特征为主的整体街区历史风貌,街巷格局保护太平街、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西牌楼、江宁里(太平里)、太傅里的走向、长度、宽度、路面及街巷的建筑特征,形成“五街三片一点”的空间框架。 其中“五街”是指太平街传统商业街、金线街传统风貌街、西牌楼传统餐饮街、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巷;“三片”是指马家巷和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和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 “一点”是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贾谊故居。 交通:机动车辆不准进 五一大道、解放路作为历史街区的重要的联系干道,卫国街、三泰街和三兴街作为街区次要对外联系通道。街区内太平街、金线街、西牌楼规划为街区主要步行道,并作为主要的旅游道路与外部相连接。规划马家巷、孚嘉巷、太傅里等为次要的步行道,作为传统居住街坊与外部机动车道相连。其中,太平街、金线街、西牌楼规划商业步行街,除消防等应急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进入。马家巷等规划的次要步行道,作为居民出行通道,禁止机动车辆进入。 建议:三大政策护航 历史街区保护是公益性行为,而非开发性行为。政府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政府政策主要包括行政政策、法律政策和经济政策三种。其中行政政策主要是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历史街区保护机构,要鼓励公众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法律政策主要强调保护规划的法律法规的性质,对违反规划的单位和个人,采取明确的处罚措施;经济政策主要涉及到历史保护资金的募集和应用。 【建设】 修旧如旧 为实现对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确定的基本方法有修缮和改造。 修缮:对保存相对完整、历史价值较为突出的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和民居,予以原汁原味的修缮,修旧如旧。确定的修缮对象有太平街、金线街、孚嘉巷、马家巷、西牌楼、江宁里、太傅里,以上路段按传统砌法恢复麻石路面;修复太平街20号、21号(老通义油漆号)、杨福和豆豉鞭炮庄(63号)、乾益升粮栈(67号)、得生盐号(89号)、杨隆泰钉子铺(90号);孚嘉巷的鲁班庙旧址(12号、14号)、四王社旧址(42号);马家巷的共进会旧址(17号);西牌楼的洞庭春茶馆(西牌楼85号); 改造:利用原有条件,基本保持原有外观和行致,原址原物改造。改造涉及太平街、金线街、马家巷、江宁里和太傅里大部分建筑。在街巷两厢,除历史建筑外,依据历史资料和老照片,恢复具有清末民初长沙特色的老建筑、老字号,如杨裕兴、德园、甘长顺、九如斋、九芝堂、东协盛、徐长兴、德茂隆、吴大茂等百年老店,用以补缺,同时也可以根据各街巷历史建筑的特点仿古再造适当建筑。通过协调建设,恢复清末民初时期的戏台、水井、亭榭、跑马楼、木质回廊等古典园林建筑。 重点整治入口 整治是太平街历史街区规划又一重要内容。整治重点则选取太平街北入口广场、南入口市井风情广场和孚嘉巷西入口太平门地段进行。 太平街北入口广场将通过对现有的建筑进行梳理,保留两排质量风貌较好的历史建筑,拆除搭建,通过钢结构玻璃顶将两排历史建筑联系成一个有机的建筑群,主要用于游客进入和离开历史街区时进行购物休闲的场所。 南入口广场将通过对南入口建筑立面、墙面、屋顶的改造,充分展示长沙和太平街历史街区清末民初的市井商业氛围,并通过广场上的休憩环境设计满足游客和居民对休闲空间的需求。 三个阶段分期建设 据悉,为了协调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与居民生活及旅游发展关系,将遵循“全面规划,分期实施,保护先行,旅游跟进”的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历史街区的历史保护实施和居民生活及旅游设施建设。分期建设预定分3个阶段,近期建设(至2006年末),中期建设(至2008年),远期建设(至2012年)。 其中近期建设主要内容有太平街历史街区规划区内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和改造,对街区内的1个文物保护单位、5处不可移动文物、1处历史建筑保护单位,按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建立保护机制,对太平街进行街道立面整治,对沿太平街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维护修缮,完成太平街南北入口节点的建设,开始进行金线街两侧的传统民俗展示区开发建设。 中期建设主要内容有对确定的36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对历史街区保护范围内的传统居住建筑进行改善,以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完成西牌楼的街道立面整治,孚嘉巷西入口节点、西牌楼入口节点的建设,结合文化创意区、传统园林居住区的建设启动,完善街区内的绿化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专家学者看法】 规划众望所归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陈大卫:出台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详细规划方案,是政府做了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太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建设,要避免街区周边建设的干扰。 湖南大学建筑系系副主任柳肃教授: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和建设不宜修建广场,广场修建是西方建筑的风格。保护建设应一个点一个点地做,停车、消防设施的建设,要有更明确的标准,符合整体建筑风格。 同济大学博士导师阮仪三: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保护了就是发展。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太平街历史街区今后的保护和建设,就是保护长沙先进文化。 【政府部门意见】 保护和建设的蓝本 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震:保护太平街历史街区,是全市刻不容缓的大事。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到太平街历史街区现场考察。今后,太平街历史街区保护排在第一位,实行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长沙市规划局局长罗利克: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此次接受审查后,根据专家建议进行适当的修改,并将在10月的全国专家组评审会上接受评审。届时,《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成为太平街历史街区今后保护和建设的蓝本。(东方新报 记者 周和平 记者 谢东阳 摄) ■相关新闻: 让太平街重现老长沙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结构示意图。陈飞 摄 太平街东立面中北段现状图,上图为整治后的效果图。陈飞 摄 这一栋栋民居,隐约可见昔日风貌,却挡不住岁月的风霜。居民急切地盼望着太平街早日重现昔日繁荣。周柏平 摄 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沙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昨日通过初审。记者获悉,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年内就将启动。 庆幸:风貌犹存太平街 用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规划专家阮仪三的话说,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亟需提上议事日程,相形之下,太平街历史街区算是风貌犹存,格局还在,但是其现状已不容乐观。 太平街历史街区占地约12.6公顷,但其建筑密度偏高,质量较差,其中民国时期的建筑占19.75%,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占36.04%,80年代以后的占44.21%。三层以下的建筑占64%,45%以上是坡顶,老房子多已年久失修。建筑以私有产权为主,达2451户,占到全部住户的83%。街区内严重缺乏绿化及公共开敞空间,绿化率仅为0.83%,没有广场和停车场。 商业用地集中于太平街、金线街、西牌楼沿街两侧,约占用地面积的36.2%,但商业级别低,新建的一些大型商业设施严重影响了街区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没有成型的机动车交通体系,无公交线路,道路多数宽不到5米。 原则:决不制造假古董 此次保护规划圈定了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北至五一大道,南到解放路,西至卫国街,东到三泰街、三兴街,总用地面积为12.57公顷,其中重点地段为沿太平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金线街、太傅里两侧的历史街区,用地面积5.33公顷。 保护的主题很明确——清代的街巷格局、民国的民居风貌、长沙传统的市井生活气息。充分凸现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三大文化特征:第一是屈贾文化纪念地,第二是商业民俗传承地,第三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规划设计师一再强调“地域特色原真性”的保护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决不造假古董,采取原样原修,而不是全部拆除重建。 建筑:30%以上控高 2层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框架是“五街三片一点”,即用太平街、金线街、西牌楼、马家巷、孚嘉巷五条特色街道,串起马家巷孚嘉巷传统居住街坊、三泰街传统居住街坊、太傅里传统居住街坊这三片传统居住街坊,重点保护贾谊故居。 对街区内的建筑,在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将进行分级保护和整治:对文物建筑实行修缮;对优秀历史建筑实行修护;对一般历史建筑实行改善;对一般建筑实行整修;对障碍建筑暂留或拆除。 明确控制建筑高度,除解放后新建的建筑外,大部分建筑应为1~2层,整体高度要协调统一,最高建筑不得超出6层,总高度不得超过20米,其中30%以上的建筑控高在2层。 整治:动迁居民4600人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常住人口7359人,暂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1平方米。按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5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规划,以后的太平街区人口为4300人,1400户,约需迁出居民4600人,1550户。 规划中将新建三个广场:北入口广场面向五一大道,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入口标识,具有旅游集散性的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功能,利用救火会的旧址作为“文夕大火纪念广场”,设置雕塑、流水池、消防展示等设施。南入口广场位于太平街与解放路的交叉口,是太平街主要游览景点贾谊故居和金线街民俗文化街的交节点,设市井众生相群雕和长沙风情浮雕。太平门广场位于孚嘉巷的西头,通过回龙街通向湘江边,复原的太平门将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此外,街区内还将新增一处幼儿园,一处新诊所,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小型影剧院,两个停车场。

谁能告诉我太平街的规划图

2,1949年解放上海时有一艘轮船被炮火击中沉没伤亡惨重想了解稍为具

  1948年12月的上海十六铺码头,异乎寻常地繁乱、噪杂,旅客如梭,人流壅塞。  数百公里外,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场,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给这座素有“东方巴黎”之美称的大都市,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同时,谣言也如飞蝗般四处蔓延。上海滩人心恓惶。一些宁波藉的阔佬坐不住了,纷纷抢购船票,怀揣金银细软,涌向扼据沪甬线要津的十六铺码头。庞杂的人流中,还有大量的升斗小民,他们或因不明真相而望风披靡,或为遵从祖先留下的习惯而须在冬至前赶回故里,例行祭祀……  12月3日下午4时整,担负沪甬线航行任务的“江亚号”客轮,自十六铺三号码头起碇赴甬。  坦荡如练的黄浦江水,一如以往那样雍容、驯顺。对于江亚轮上的众多旅客来说,罹难前的平静是宝贵的。  江亚轮是上海招商局六大新型客轮之一,与“江静号”等为姐妹船。抗战期间,隶属日商东亚海运株式会社,原名“兴亚丸”。船龄未及十年,总吨数3365吨,马力2500匹,航速每小时12里。抗战结束后为招商局所接收,重新装修,船上有特等餐厅、休息室等。无论外观、设备,在当时均堪称精良。  按国民党交通部航政局规定,江亚轮额定的最大载容量为2250人。是日,据出口报告单所填,船上有乘客2607人,船长沈达才以下船员179人,载货175吨。仅凭这些记录在案、可资查证的数据,已大大超出了额定的最大运载能力。事后,据宁波人旅沪同乡会江亚轮惨案善委会调查统计,当时船上无票乘客及儿童甚众,实际载客达4千以上。以甬藉居多,占十之***。  罹难吴淞口外  岁月,至今仍铭记着海天浩淼间的这个座标:东经31.15°、北纬121.47°。  江亚轮中的幸存者及其罹难者的亲友后人们,将永远记住这个时刻:1948年12月3日晚6时45分。  几分钟前的江亚轮还是安宁的。尽管驶出吴淞口后,客轮出现了较明显的摇晃,蒙蒙暮色中可以感受到波涛渐趋汹涌,朔风更臻凛冽。然而这只是外海与内江的不同,船舱中除了部分旅客由于晕船而感不适外,大多数人依旧泰然处之,当晚膳的钟鸣奏响之后,舱内到处都是一片津津有味的咀嚼之声。  名副其实的“最后的晚餐”。  前大舱里,一个名叫裘乐华的奉化藉青年妇女,正在哺乳期内,她撩开衣襟,忘情地凝注着怀中嗷嗷咂乳的婴儿;沪上新闸路一带妇孺皆知的占卜瞽叟张海峰,前些日子因心躁难安而焚香起课,断语非避地不能免其厄,故紧急离沪,及踏上江亚轮甲板,始感稍安,乃啖大饼以充饥;四等舱茶房姚某,年逾五十,仍好胜心切,与一个无票的国民党大兵理论未果,遂强行将其逐出舱外,气哼哼地回到餐桌前,端起饭盒……  谁也不曾想到,巨大的灾难正在朝着这片漂移的陆地逼近。  6时45分,吴淞口外横沙西南白龙港海面水道。江亚轮右舷后部,骤然传出炸雷似的一声巨响,船体随之发生剧烈震动,所有灯火倾刻熄灭。与爆炸处紧挨的电报房瞬时坍塌,报务员被炸得尸肉横飞,收发报机损毁,与外界联络中断。船头驾驶仓内,求援汽笛也仅象征性地鸣响一声,就再也发不出音来。值班大副抛下他安顿在“大副室”内的边姓亲戚一母一子一女三人,顾自逃命。另有一名水手,窜出仓房,正想往水中跳,突然被他不会游泳的姐夫从身后抱牢,哀告救命,水手竟掏出小刀,猛刺姐夫的手指,脱身而逃……  船舱内漆黑如墨,但闻冰凉的海水哗哗涌入。男女老幼,惊惶万状,慌乱中群相挤轧,纷纷向船顶甲板夺路奔命。“骇叫悲啼,怆天呼地,如赴屠场,如临末日。老弱妇孺,践踏而死者甚多,凄惨景状,楮墨难罄。”  可怕的次生灾难  由于爆炸发生在船体后部,船尾迅速下沉,首先遭到灭顶之灾的是三、四等舱的旅客。十几分钟后,汹涌的海水已盖没甲板。下沉速度之快,可见船体受损程度之烈。由于失事地点恰为一浅滩,因此烟囱、桅杆、以及悬挂的救生艇仍露出水面,然而慌乱中、加之天黑,竟无人去解开救生艇的缆绳。  爆炸发生的时候,白龙港附近水域有若干船只经过,其中不乏侠肝义胆、慨然援手者,如招商局茂利轮、中国渔业公司太孚1号2号渔轮等。据记载,当时路过此处水域的机帆船“金源利”号,在船主张翰庭先生的指挥下,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冒死相救,从死神手中夺回了 453人的性命。但也有一些船只或袖手旁观,或乘火打劫。世风颓败,人心不古,至于极端。  海天浩劫话生死  黄浦江失去了它以往雍容的笑脸。  它被三千余众罹难者的阴魂所纠缠,它被三千余众罹难者家属的泪水所湮没。  由于罹难者大都为甬藉,宁波人旅沪同乡会旋于12月6日成立“江亚轮惨案善后委员会”。据善委会统计,失事后仅9百余人得以生还,估计罹难者多达3千以上,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海难。  招商局于失事后派出90多名潜水员和十几艘船只前往失事地点打捞尸体,大多数已不知所踪,仅捞起尸体1336具,其中1龄童34人,2龄童41人,3龄童18人,4龄童38人……  饥饿的海浪,那么硬,那么凉,那么饕餮贪婪……古往今来吞设了无数生灵……吞没了再也不肯吐出……  尤其是儿童,面对不可抗拒的灭顶之灾,他们与大自然抗衡的能力较之成年人更为孱弱,命运更加悲惨。  从江亚轮驾驶台扶梯口打捞出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她的左右手各牵一个5、6岁的女孩,一望而知是三姐妹,小姐姐的双手紧紧地拉着妹妹,至死没有松开……  前大仓打捞出一个6岁左右的孩子,左手拿饭碗,右手捏着一只菱角,溺毙前的嘻戏进餐景状栩栩眼前……  一个名叫朱华光的孩子,失事时从轮首锚洞跳入海中,爬上了一捆漂浮着的铺盖,没想到一个成年男子游过来抢夺。天黑浪急,怕极了的孩子抓住捆铺盖的绳子不肯松手,那男子竟然用脚猛踹,把他掀人海中,幸好援救船只赶到,他才得救……  极端的自私心理,使人堕落成海难的帮凶。  桃源路停尸场,千余具尸体接踵运到,麇集场外的家属,焚香招魂,哭声震天。  刚出水的尸体大都面目正常,似入睡状,有些女尸脂粉蔻丹、宛若生前。可是出水后与空气接触,面貌陡变。尸体中,还有头颅挤碎的,腿骨砸断的,眼球脱落的,半边身躯炸飞的……  难以想象的惨况。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江亚轮失事之时,也有人因祸得福。  著名影星张翼,原藉宁波。12月3日,张托人买到一张江亚轮二等仓客票,送妻子回故里省亲。但当张翼夫妇气喘吁吁地赶到码头时,船已离岸。夫妇俩沮丧而归,途中互相埋怨对方耽搁太久。第二天,噩耗传来,两人冷气倒抽,深感庆幸。  一个姓张的老太太,本来买的是去宁波的江亚轮客票,可是忙中出错,误登了与江亚轮并泊的茂利轮,起碇后才知是开往浙东海门的,老太太懊丧万分。由于茂利轮开船比江亚轮稍迟,等它经过白龙港海面时,江亚轮已经爆炸沉没,老太太亲眼目睹了失事现场,惊吓之余窃喜死里逃生。  失事之谜  江亚轮失事原因,人言言殊,各执一词,迄无定论。据载,不外乎六种可能:  1.锅炉爆炸;2.触礁;3.定时炸弹;4.夹运爆炸物;5.遭受鱼雷袭击;6.误触水雷。  1948年12月7日,招商局特邀中国渔***司副经理顾久宽,总工程师朱天秉,上海轮渡公司副经理周启新,轮机师总会理事长陆良炳,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造船厂经理杨俊生,交通大学造船系主任、民生公司总工程师叶在馥,交通大学机械系教授柴志明,美藉专家格莱登极博士等14位专家,及航政、监察等部门的代表,乘船前往失事地点勘察。事后又邀集海军第一军区司令部、引水公会、船只碰撞委员会等部门的代表,多次举行调查审定会。专家们认为,该轮航线正确,不可能触礁,爆炸处距锅炉房尚有60英尺距离,也非锅炉爆炸所致。  12月14日上午,上海地方法院检察处派出检查官曹鸿、虞炳铨参与侦察,同行的还有夏功楷等四律师。  江亚轮被炸裂口长约30多英尺,裂口处的钢板上部向外翻出,下端却又向内凹进。形状蹊跷,缘由莫辨。传讯生还的江亚轮理货员,查明仓载货物中并无爆炸物夹带,一般随身携带的小型定时炸弹,也不可能有这样大的爆炸当量。  经多方协查,最后的意见大都趋同于鱼雷袭击或误触水雷。海军方面认为,白龙港附近航线为本埠连接外海的咽喉,进出船只,日以百计,故不可能触定位水雷,惟漂雷随风势潮流而动,触船爆炸,亦未可知。至于鱼雷,发自飞机,还是军舰?推测殊觉幼稚,云云。中国渔***司副经理顾久宽,对《新闻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渠认为可能系一种----战时遗留下之水雷,因受波涛激荡过久,成为“漂雷”。若干月前,大西洋上曾有类似江亚轮所遇之海难事件发生……”  善后风波  江亚轮惨案的善后事宜,是一桩令国民党当局伤透脑筋的事。对于三千余众罹难者的家属、亲友来说,失事之谜能否破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死去的亲人讨还一个公道。且不论其他,仅凭是日客轮严重超载这一点,就是足够追究招商局有关责任者的渎职之罪,况乎抚恤被难家属,也是市政当局不容推诿的责任。  但是,江亚轮惨案善后委员会提出的合理要求,却被当局以“失事原因尚未查明”为借口,给无限期地拖延了下来。这种拖延,无疑于火上浇油。  1949年2月8日,距惨案发生已逾两月之久,当局方面仍迟迟不予表示,聚集在***路宁波人旅沪同乡会中的五百余名被难家属终于按捺不住了。下午五时许,他们在善委会联络组正副组长王震林、王耐寒的统一组织下,分别乘卡车前往广东路20号招商局请愿。招商局闻讯慌忙停止办公,将铁门拉上。被难家属不得其门而入,转而往招商局董事长刘鸿生、总经理徐学禹的家中寻找。两人躲避在先,众家属遍寻无着,只好暂且归去。  次日一早,被难家属增至六百余人,以二十人为一个小组,携带干粮,再度出现在招商局局本部大门口。要求给每位家属发放安家费食米125石,否则将占领全部办公室,不达目的不离开。  招商局大门紧闭,局内大小官僚们面面相觑,噤若寒蝉。总经理徐学禹传出话去:“在此时局紧张之际,按诸戒严法令本不容聚众生事,况本局江亚轮之失事责任问题正由政府调查中。在责任判定之前,本局在法理上本无法谈及赔偿问题,但为顾念各家属生计起见,已迭次电呈交通部转呈行政院代请拨款救济,尚未奉复,”云云。  众家属闻言顿时大哗,广东路上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无奈招商局铁栅栏把门,欲进不能,于是部分家属便迁怨于邻近的招商局四川路售票处,一涌而上,将交通阻断,使售票业务被迫中止。  双方相持到下午二时许,王震林、王耐寒二人又出一招,用卡车装来空棺十具,堵在招商局三处大门口,然后焚香祝拜。刹时间老少妇孺,哭声一片。来往行人莫不为之掬一腔同情之泪,连在场的一些宪警也不免黯然神伤,为之动容,不忍强行驱赶。  延至傍晚六时许,在徐学禹的敦促下,警察局长俞叔平增派保警二中队及飞行堡垒前往驰援,施行弹压。招商局门口顿时警车呼啸,棍棒横飞。全体被难家属先被强行分割,然后再遭驱赶。一个小时后,难属均被押上卡车送返,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事后,招商局在市长吴国桢和淞沪警备司令陈大庆的支持下,态度更趋强硬。声称在责任未明之前决不赔偿抚恤金,即使责任判定,也断无接受难属所提赔偿金额之可能。同时还倒打一耙地要求追究难属妨害公务、破坏航运之全责。被难家属的合法权益不仅没得到保障,还受到宪警当局的侦缉和迫害。  惊爆内幕  江亚轮惨案发生后,包括专家和亲历者在内,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触雷说,但均属推理、判断,无人能够提供确切佐证。失事责任究竟属谁,始终不能明断。一桩震惊世界的惨案久悬未决,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解放以后,原招商局经理胡时渊,于多年沉默之后,突然吐口,对失事原因作出另一种解释,爆出惊人内幕。  据称,1948年12月,国民党上海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飞往海州执行任务后,返回上海高昌海军基地,在吴淞口外上空,机上悬挂的一枚500磅炸弹,因安放欠妥而脱钩坠海。江亚轮此时恰好驶经这片水域,炸弹坠入客轮右舷水中,被行驶中的客轮产生的引力吸向船体爆炸。  事发后,国民党当局将此视为绝密,严加封锁。直至1949年4月,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在上海国际饭店宴请招商局董事长刘鸿生、总经理徐学禹及胡时渊,诱劝他们去台湾时,才吐露了真相。  倘此说属实,招商局方面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长期隐匿真情,则难脱欺骗视听、助纣为虐之嫌。然而,单面之词,终属孤证,信耶非耶,似乎仍然难以定论。  1956年,上海市政府为清浚航道,决定打捞江亚轮。打捞工程自5月13日开始,10月29日结束,历时160余天,终于使沉埋江底的江亚轮重见天日。打捞过程中,工作人员遵照市政府的指示,仔细搜寻罹难人员的遗骸和财物,将这些残骨和金条、项链、戒指等,一一清理出水面,登记造册。后来,市政府用那些无人认领的金银首饰,在西郊修建了一座公墓,用以安葬那些已无法分辨身份的死难者的遗骨。  1957年1月,出水后的江亚轮被送往江南造船厂,进行彻底修理。两年后的1959年2月4日上午,经修复后焕然一新的江亚轮出现在张灯结彩的十六铺码头。通体被漆成乳白色的客轮在阳光下烨烨生辉,船上满载当年罹难旅客的家属和上海各界代表400余人。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汽笛的鸣响,新生的江亚轮正式起碇试航。两个小时后,当客轮再次来到当年的蒙难地——横沙西南白龙港东首的里铜沙江面时,汽笛又一次鸣响,伴随着绵绵的哀思,浑厚的笛鸣声在茫茫海天间久久回荡。  由于江亚轮的罹难者大多为宁波籍,自1998年以来,宁波晚报每年都组织江亚轮幸存者聚会,至2004年已连续组织了9年。2003年12月,在纪念江亚轮罹难55周年的聚会中,原“金源利”号已故船主张翰庭先生的儿子、77岁高龄的浙医大退休教授张克劬特地从杭州赶到宁波,代表全家和江亚轮幸存者见面。2004年,张克劬先生的两个弟弟,67岁的张克勋先生和66岁的张克勖先生,也分别从成都和萧山专程赶到宁波,同那些与“金源利”有着不解之缘的老人们见面。  来自于网络

1949年解放上海时有一艘轮船被炮火击中沉没伤亡惨重想了解稍为具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上海市政府市政上海市政府应急处王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