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 > 虹口区 > 上海市纪念馆建设情况,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的基本构成

上海市纪念馆建设情况,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的基本构成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4 15:16:19 编辑:上海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的基本构成

整个陈列馆由“华亭溯源“、“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追踪”,“建筑博览”、“车马春秋”七个部分构成。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的基本构成

2,想问下谁有关于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分析

00:00 / 00:5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想问下谁有关于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分析

3,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怎么样

一共四层楼,有很多丰富的展出内容,大堂中间矗立着会旋转巨大沙盘,展现了现代化的上海大都市,这里有很多介绍老上海的图文资料,值得一看!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怎么样

4,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工程介绍

博物馆、纪念馆等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拥有浓烈的地方特色。而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也是当地文化的极致体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文化。以下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的详细介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全面反映上海地区历史发展的博物馆,自1954年开始筹备,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历史进程的文物和文献,见证了上海上愈6000年创造的文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83年,原名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1991年改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现馆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综合反映上海地方历史的地志性博物馆。上海地志类博物馆筹建工作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1991年10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虹桥路1286号全新开馆,基本陈列为“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展出文物1500余件,分六个部分,全面地展示了自1843年开埠到1949年解放的百年上海风貌,内容涵盖近代上海租界的开辟和消亡,市政面貌的日趋改善,经济的迅速崛起,文化的日益繁荣,移民社会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百年来的政治风云。该陈列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博物馆系统首次“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因租赁期满于1999年3月关闭。2001年5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筹建之“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裙房内向社会开放。陈列馆分“华亭溯源”、“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旧踪”五个部分。主要以场景和模型的艺术手法,辅以音响、多媒体资料查询装置及多媒体影视模型合成装置等展示手段,以城市建筑发展为主要线索,反映自古至今上海从一个滨海渔村发展为中国最大的工商都市的过程,突出地反映了近代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历史演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新建项目作为“十二五时期重大文化项目”已被列入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未来的新历史博物馆将是一座充分反映上海历史发展轨迹的地方志博物馆,定位于全面展示上海古代史与近代史文物,一座全面展示上海古代与近代文物历史的新博物馆可望亮相申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5,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的历史背景

该处为一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人使用的会堂。1927年由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兴建,称华德路会堂,后改名为摩西会堂。是犹太人在上海历史的重要见证。希特勒疯狂排犹、灭犹时,逃亡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摩西会堂成为当时上海犹太人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上海犹太宗教公会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1902年,当时上海俄罗斯犹太人已有25户,他们迅速组织了自己的教会,并在5年内建造了摩西会堂。随着上海俄罗斯犹太人日渐增多,俄罗斯犹太人共同集资,于1927年将摩西会堂迁址到虹口华德路(现长阳路)62号新址,仍称摩西会堂,但一般人又称“华德路会堂”。当时,以俄罗斯犹太人为主建立的上海犹太宗教公会是当时上海最大的犹太人社团,长期设在堂内(1941年迁至拉都路会堂)。犹太复国青年组织总部曾设在此处。犹太难民亦曾在这里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痛苦祈祷。曾经是虹口区神经病防治所,后归虹口人防部。一楼保留了教堂原样。二楼原为犹太人的学校,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为虹口区民防工程管理所用房。三楼设有图片展览厅,陈列着反映当年中欧犹太难民在虹口生活的照片。 阁楼曾为俄籍犹太人列文斯基先生一家的住房。
这里记录了一段犹太难民和当时同样身处水深火热中的虹口人民之间的真挚情谊。很多当年受助的犹太人都再次回到这里,感慨万分,虽然属于历史文物的展品不多,但是这里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文字、音像资料,细细读慢慢体会那段艰辛时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吧。景点不大,一小时足够了,建议参观结束后到附近舟山路走走,那里还保留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虽然住户不同往昔,但是走走似乎也可以离这段历史近些。门票虽然是50元,但是到门口填写个问卷可以返回30元,相当于20元。老人和学生票是10元。这里的志愿者服务非常好,每个整点都有解说,志愿者会耐心地回答提问,也会静静地等候大家阅读文字。

6,谁有关于上海博物馆的建筑分析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大剧院远远看去,其设计挺独特的,它融汇了中西方文化的韵味,建筑的白色弧形屋顶与具有光感的玻璃透明墙体巧妙组合,形成了上海市的另一道风景。上海博物馆,上圆下方的建筑造型寓意着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文化。远看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体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它的规划设计以大环境、全方位考虑,突出文化、渗透传统,是大型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典雅大方的建筑格调把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现代科技创新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示了跨越世纪的崭新形象,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一大景观。参观者进入博物馆之前首先通过一个广成进行缓冲,同时可以分散人流,避免拥堵。 门厅将参观者引入中庭,中庭是组织交通,聚散人流的枢纽,形成的通透开敞的空间,顶部是玻璃材质,引入光线,满足了光照的需求。赋予空间明亮。营造了一种与外部空间隔离又融合的内部空间,也改善了对路线的不明确以及方向性。 一层的流线形式采用的是放射式。 展厅围合中央大厅,以这个大厅为核心 显著的优点是路线紧凑简单。由于各个 展厅保持相对的独立,又使得各个展厅 单独开放或关闭成为可能,增加了各个 展厅的独立性。从平面上来看,一层平面呈对称形,通过中央大厅向外放射来组织交通流线。 二到四层的流线形式采用的是通道式。参观者参观完展厅通过走廊到下一个展厅,主要是走廊组织交通。由于贯通的走廊,使整个参观过程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较强的向导性,不易造成参观人流的迂回和拥堵。由于各个展厅均可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自由的开放或关闭,增强了博物馆各展厅布展和开放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流线方式也有明显的不足,长长的走廊往往会 有较强的单调性。又由于通道对整体布局起着较强的引导作用,在博物馆的平面布局上过于对称单调。
从远处眺望上海博物馆,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9月18日打下第一根桩,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不明白啊 = =!
文章TAG:上海上海市纪念纪念馆上海市纪念馆建设情况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