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唱豫剧的晋城、长治二地市,其语言与河南济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属正宗河南方言,说道林州市,估计很多省外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道红旗渠,估计好多人都有耳闻。
1、哪些省份和地区的方言类似河南话?全国大概多少人说河南话?
此题目,在我回答地缘文化与豫剧或河南方言时,已多有涉猎,这里再补说一下。首先说,河南方言,应指以开封和郑州一带的方言(这两地也有细微区别),而豫南之信阳南部一带方言,为豫卾交叉之方言,有湖北方言味。焦作与济源话,带有山西方言味,洛阳老城区个别字的吐音,有的也难以听懂,如:馍、坡、湾、玩,发音不是常读音,
这些虽然也算是河南方言,但不能代表正宗河南方言。我在表达上述观点时,一些网友表示反对,称许昌、周口、商丘、洛阳、南阳方言才能代表,但我仍坚持“只有开封、郑州方言才可代表“的观点。理由是:一是开封是古代多个朝代的都市,在1954年以前还是河南省会,可以说,长时间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有代表性。
而郑州现在是全方位的中心,离开封又很近,现在正在实行郑(州)汴(开封)一体化,二是豫剧强调用河南方言来唱,而豫剧的最早发源地是在开封。因而,开封话,在豫剧里被视为正宗、规范,其次说哪些地方说河南方言。应当说,除晋东南4地市外的中原文化圈的范围内,皆说河南方言,其包括:冀南之邯郸、邢台,鲁西(南)之菏泽、聊城(以及济宁之部分县、市),皖北亳州、宿州、淮北等4地市,苏北的徐州等3地市,鄂西北的襄樊、老河口、十堰等县、市,其方言虽与开封话有细小差别,但总体上属于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区。
这些地方都是唱豫剧的地方,有人说,中原经济区的人都说河南话,这话不准确。一是河南话里有许多方言:二是中原经济区有的就不说河南话,比如:山西运城、临汾属于中原经济区,但说的和陕西关中话差不多,唱的戏是蒲剧,有点秦腔味。就是唱豫剧的晋城、长治二地市,其语言与河南济源市方言差不多,也不属正宗河南方言,还有,开始方案为中原经济区的江苏徐州,最终因为已是环渤海经济区,国务院考虑再三而未有批准。
徐州虽然最后没有划入中原经济区,但说的与河南方言基本一样,唱的是豫剧,另外,还有陕南的商南县,因多为皖豫移民,且与河南交界,故说的是河南方言,听的是豫剧。以上相临的近二十个地市的200多个县、市,约一亿多人,加上河南本省一亿人的85%的8500万人,共计1.85亿人,除过上述相临之地,还有移民集中地的说河南话者,如: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以及延安市黄龙县(唯一的剧团是豫剧团〉,有资料称河南移民有8000万人。
再加上兰州等陇海铁路沿线的河南移民约3000万以上,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三个师的好多团场,其职工也是从河南、山东等豫言地走出的。以上3个数字相加,共约2.6亿人说河南方言,这与我在头条谈豫剧观众2.5亿人,基本吻合。这里说明的是,鄱阳湖周边有好多县、市的苏浙赣移民,原多为河南信阳人,说的信阳话带鄂语味,未计算在内,
2、河南林州市发展前景如何?
说道林州市,估计很多省外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说道红旗渠,估计好多人都有耳闻。林州市是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市以前成为林县,隶属于安阳市管辖,1994年撤县设市。说到红旗渠的诞生,也是因为林州自古以来的先天自然条件影响,多山少水,农田贫瘠,所以提出了引漳入林的设想,并一步步成为现实,也造就了现在的红旗渠精神,
要说以前,林州的发展是有些滞后和不均衡的,但是从十一五十二五以来,林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规划下,以及当地领导带领全市人民的努力下,现在不仅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民生问题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去年12月20日,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在林州视察时说道:林州的产业发展谋划得好,短短两年时间里,汽车零部件和电子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猛,产业园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转型发展已经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