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洛阳二里头遗址。东汉鎏金青铜羽人是一件很有名的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洛阳东郊汉墓,洛阳为九朝古都,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这里出土过数不胜数的文物珍品,这件唐代三彩黑釉马,1981年出土于洛阳龙门安菩墓,它膘肥体壮,四蹄踏雪,气势雄健,色彩纯正,俊雅高贵。
1、洛阳二里头遗址包括哪些遗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城西南,1959年开始钻探,至1964年共进行9次发掘,文化遗存丰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977年夏鼐将其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钻探出数十座夯土基址,其中一号宫殿基址和二号宫殿基址由殿堂,廊庑,庭院和大门组成的建筑群,二里头遗址的两座宫殿建筑均建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布局十分相似:北部有殿堂,殿前有广阔的庭院,周围是相连的廊庑,南门是大门,组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的宫殿建筑群,开创我国宫殿建筑的先河。
2、洛阳永宁寺出土的文物有哪些?
北魏的洛阳永宁寺塔,和我早前贴过部分琉璃构件的明朝金陵报恩塔一样,都有些遗存留世,令人千秋怀想,下面是我见过的一些永宁寺塔文物。第一部分是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正在举办的《考古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60年成果展》中的陈列,总共六件泥塑:泥塑仕女头部残像(左),泥塑比丘头部残像(右)。陶坐像,姿态端庄,衣纹褶绉刻塑细腻、生动、流畅,繁简分寸恰如其分,
另一件陶坐像,衣纹线条简洁,整体稍显不及前一件精致。世俗服装立像,裙子背部刻划线条简洁却非常饱满生动,充满立体感,另一件世俗服装立像,生动程度也稍微不及前者。第二部分是洛阳博物馆藏品,老人头像,微笑中有一丝通脱、一丝狡黠影塑带笼冠头像丰腴柔美的手影塑身坐像,衣纹稍显粗略,但仍相当生动,坐姿端庄拘谨。
除了嘴唇,这个泥塑头像其余部分大都已残损,却正好更显出秀美的唇型,微笑令人心折,这件世俗装仕女立像正面部分残损,背部裙带衣纹差堪与考古所展出的那件坐像媲美,背部挺拔,腰身纤细,体态尤美。除了泥塑,永宁寺塔基还出土了一些瓦当等建筑构件五个瓦当,上面两个为莲花化生纹,中间为兽面纹,左下为莲花纹,右下为忍冬纹莲花化生瓦当放大图这个泥塑人面像残高25厘米,是永宁寺塔遗址发掘出的最大一件,按比例推算,如为立像,通高当达三米左右。
3、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更正一点,中国官方没有丝绸之路东起点之说,若有东起点一说的话,那么,连云港,首尔等西安以东的城市都可以称为丝绸之路东起点,提出东起点之说的是洛阳自媒体,这些人擅长编造历史,以虚假的历史提升洛阳的历史地位,欺骗不知情的游客。洛阳在历史上主要以陪都的身份出现,真正大一统的朝代仅有2朝,从北魏留下的龙门石窟到魏晋古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洛阳是外族立都之地,是短命王朝的集中之地,
4、洛阳地区出土了哪些精妙绝伦的文物臻品?
洛阳为九朝古都,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这里出土过数不胜数的文物珍品!今天介绍几件以窥一斑。这件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洛阳二里头遗址,它上竖两耳,口部有一唇边,腹部较深,器壁很薄,下为三锥状足,腹部纹饰由凸起的细线构成网格纹,别看它比较粗陋,却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时代最早的青铜鼎。东汉鎏金青铜羽人是一件很有名的文物,1987年出土于河南洛阳东郊汉墓,
羽人,不是长了羽毛的人,而是长有羽翼的人,其造型为阔嘴高鼻,颧骨突出,修眉深目,长耳过顶,头发后翘,肩背生翼,双膝下跪,两手捧中空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连体插物架。汉初的黄老学说风靡社会,羽人特殊的造型,正是当时人们追求羽化升仙的代表物证,这件白玉杯是三国时期的玉质用具,1956年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墓,为这一时期难得的玉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