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也喜欢吃烩面。河南烩面还有一个名称叫抗日面,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是吃烩面长大的,我感觉,要是做好了,弄个网红店在北京,优质的河南烩面也是能够激发北京人的味蕾的,吃的人也大多是河南人或外地人,北京本地的极少,综合来看,由于河南没有知名的菜系,加上与其说是河南烩面,倒不如说是郑州或者方城烩面更恰当些,因此这道面应该是一种以前底层生活居民的用餐,从其配料来看更像是过节时改善生活时吃的,因此起源已经很难探究,倒是两个关于抗日的传说给这道面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1、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喜欢吃河南烩面?
日前,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面条博览会”在兰州举行,河南烩面入选中国十大名面。展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南无论是在面食消费额、面食企业数量、面食消费人群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烩面是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一种类似宽面条的面食。汤好,面筋,营养高,真正的河南烩面: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开,露出中间的骨髓)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药,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2、北京人爱吃河南烩面吗?
对于舌尖上的问题,我一直是感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口味偏高,所谓众口难调就是!我也去了不少地方,上海,兰州,西安,呼市,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有的些地方的名吃感觉尚可,有的就完全不能适应了!最典型的就是在西安回民小吃街了,我也是回族,但在那里几乎找不到自己感觉特别好的吃食!湖南的饭菜倒是合胃口的。
成都重庆一直是我渴望去的地方,我想那里应该是适合我口味儿的地方,我是河南人,也喜欢吃烩面。在北京朝阳区一个菜市场附近也煮过粉,呆了一段时间,偶尔出去走走,就见过一家河南烩面,一条小巷子里的一间小门面,口味比家乡差远了。吃的人也大多是河南人或外地人,北京本地的极少,我感觉,要是做好了,弄个网红店在北京,优质的河南烩面也是能够激发北京人的味蕾的。
3、河南烩面是哪里流传过来的?
关于河南烩面的发源,有一个传说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相关,但这类传说太多了(比如最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最后都被证明是假的,目前已经很难考证,因为相关历史文献中并无记载,但我们从河南最著名的两个烩面发源地却能找到相关一些资料。一个是郑州,一个是方城,从郑州来讲,最著名的非合记、萧记莫属。其中,在萧记烩面的记载上,创始人萧洪河原是郑州国营长春饭店做伊府面的师傅,是从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灵感,将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海参、鱿鱼加入羊肉烩面中,称之为三鲜烩面,
而合记烩面则讲述了其传奇色彩。据说是合记老板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店,一天八路军来面馆吃面,恰逢日军飞机来轰炸,在躲避轰炸过后,面就凉了,老板灵机一动,将凉面投入沸滚的羊肉汤里面稍煮片刻,盛起,吃之令抗日将士大悦,老板始知,用羊肉汤来烩面,其境甚佳。于是,合记烩面就诞生了,因此河南烩面还有一个名称叫抗日面。
从上面两个记载来看,烩面应该是近代的做法,特别是郑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设立省会之前在全国基本是没有什么名气的,而下面方城烩面的来源则能从侧面证实一下烩面的由来。它也是讲述了日本人侵华期间,一饭店的俩年轻人被炸掉的房屋掩面,其中一个醒来后饿的不行,正好他们被炸的地方是饭店厨房,高汤、羊肉、粉条、木耳、金针还有鹌鹑蛋都有,于是就着没炸掉的锅台做了一顿饭充饥,
而当地文献也记载了方城在上世纪39年至40年被日军轰炸的历史。民国三十四年秋八月,日本投降,在方城县全城欢庆的烟花里,在孔庙的旧街上碗香居的原处,一家饭铺隆重开业,红绸绕边的黑底金字匾额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方城烩面!大门上一幅对联写得好,上联是:一碗饭馍菜汤齐全;下联是:全国人老中青喜欢;横批:日本滚蛋!综合来看,由于河南没有知名的菜系,加上与其说是河南烩面,倒不如说是郑州或者方城烩面更恰当些,因此这道面应该是一种以前底层生活居民的用餐,从其配料来看更像是过节时改善生活时吃的,因此起源已经很难探究,倒是两个关于抗日的传说给这道面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