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晋级新一线城市,合肥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即便是国家中心城市,合肥也很难成为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以及五线城市,合肥目前是二线城市,还未晋级新一线城市,合肥,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凭什么成为“准一线”城市呢。
1、合肥离新一线城市还有多远?
感谢邀请回答。回答这个问题,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哪些是新一线城市;(2)合肥现在处于什么水平;(3)比较差距,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新一线”包括哪些城市:2019版本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基本的就是GDP总量,那么来看下这些城市的GDP都在什么水平,合肥又是多少,
2019年新一线城市以及合肥GDP(不精确,部分为预测)可见超过和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是个比较清晰的杠杠。除了合肥之外,低于1万亿的只有沈阳和昆明,可见GDP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这也有其他强二线城市做作证:比如无锡(2016年曾上榜)、佛山是GDP破万而没有上新一线榜的城市,可能因为离苏州、广州太近,
泉州、济南、南通的GDP均在9千亿以上,也没有上榜新一线,GDP比合肥略高的福州,曾经上过新一线,后又下榜,原因不明。所以衡量新一线的标准,除了GDP以外,还有人口、国内外影响力、科教发展水平等等,合肥GDP拼不过那些过万亿的城市(可能还要2-3年),所以竞争对手主要是沈阳和昆明这两座“弱新一线”以及济南、福州这两座强二线。
从人口上看,合肥人口略低于沈阳和济南(含莱芜),高于其他几个竞争对手,应该说具有竞争力,从影响力来说,合肥确实不如竞争对手,要知道合肥是近10年才在二线省会中脱颖而出,前些年好多人还以为安徽省会是芜湖、安庆或蚌埠。从科教发展水平来说,合肥略强于这几座城市,毕竟有中科大还有中科院众多研究院所的加持,以及相对集中的科技型企业,
2、合肥有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吗?
谢谢邀请:合肥能不能成为一线城市,主要取决于合肥的“动能”是否足够大!我曾经在某财经论坛上首次提出经济发展的“动能”,深圳之所以在三十年时间里面,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的一线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取决于深圳的“动能”,这个动能是三个优势的叠加,第一是国家政策、第二是区位优势、第三是时代的“风口”国家政策细心的朋友都发现了,以前天津还被确认为准一线城市,如今准一线城市也不提了,以前我们国家把城市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县级市等等。
如今变了,许多普通地级市超过了副省级城市,所以目前把城市分为了: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以及五线城市,合肥目前是二线城市,还未晋级新一线城市。即便晋级新一线城市,合肥还不是国家中心城市,即便是国家中心城市,合肥也很难成为一线城市,所以我们发现:经济实力和地位高于合肥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长沙、郑州、西安等等。
目前国家不再是增加一线城市,而是在不断开放国家中心城市,合肥要把眼光放在国家中心城市身上,而不是盲目靠吹捧,去争夺一线城市。区位优势深圳为什么能够成为一线城市,这和深圳的区位优势有直接关联,深圳与香港地缘相接,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香港引来许多技术和资金,所以才能做强做大经济,反过来看合肥,合肥地处内地,虽然加入了长三角,但是合肥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很简单的原因,长三角面积这么大,不像香港是个弹丸之地,所以上海、江苏、浙江的很多资源,很少会流去合肥,自身的城镇化都还没完成,怎么顾得上合肥?合肥的曙光是,已经被国家确认为国家级高铁枢纽和科教名城,这些荣誉是不错,但是还不足以去跟一线城市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