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对于中学时期作文很差的孩子,到高中是不是作文依然差,该如何提高。
带了几届学生,在习作教学中总结了些经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我习作教学中的有效常规。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习作是写出来的。实践证明:一个学期中,不论是8篇大作文,还是16篇大作文,习作训练量还是不够的,我们学校每周两篇或三篇日记,一学期能写三四十篇。这块习作领地,如果让学生随便写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现象,写出来的习作会平淡无味,
这不仅不能达到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很大程度上还降低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对于这种情况,我对日记进行了调整,学生们除了写心情日记和当下记实外,其它的日记时间都是由我来出日记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这些习作题又是怎么来的呢?我把训练的题材进行了整理分类,1、写人、写事的;2、各种应用文体裁;3、学校的各项活动为训练素材;4游戏作文引路;5、想象作文;6、看图作文;7、写景、游记作文;8、口语交际也是训练习作的好素材;9、看图作文;10、材料作文等。
把这些题材根据新课标要求,分配到不同的年级去训练,写日记前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就能完成40篇的习作练习,二、习作能力是练出来的。在习作训练中,我一直坚持自己总结出来的“作文三步曲进行训练”,这三步是:审题、选材、细节描写。在审题方面一直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题,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来审,力争做到准确;在选材方面要求要选能体现真情实感,立意要高,要符合现实情况,题材新颖,易写出细节的题材;引导细节描写方面,先运用游戏作文引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如,好多同学喜欢的“掰手腕”游戏,在同学之间较量时,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掰手腕学生的表情、动作等细微表现,把这些写出来就是细节描写,
平时都这样来训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三、优秀习作是评出来的,讲评作文时,主要从“三步曲”入手,其次才是其它方面的讲评,渐渐地,孩子们就融会贯通了。在讲评的过程中,还一直坚持每篇日记都讲评的原则,问题小的,就用第一节晚自习前几分钟少讲;问题多的,就利用作文课和周日返校时多讲评一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讲评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孩子有闪光点,哪怕是一个题目,一段话都要表扬;优秀的作文还是改出来的,因此,讲评后,让学生们再次修改,直到改好为止,。
2、如何才能写好中考语文作文?
临近中招,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中考应试作文呢?中考作文还是有很多套路的,比如,把字写好,工整、干净的书写能让阅卷阅得头昏脑胀的老师神清气爽,能占不少便宜的,技巧上,要想写好,请往下看:一、看中考作文题型,二选一如何选题。中考作文,大多两种题型:1.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大多考查记叙文,2.材料作文。要比命题作文难一些,需要先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再围绕中心自拟题目,
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两道题,怎么选?答案是:1.选简单的,因为考场作文还是尽量要降低风险系数的,简单的,把握大,不易跑题。2.选自己擅长的,擅长的才能出彩,才是得高分的关键。擅长记叙描写的,就要在记叙文上下功夫;擅长思维和议论的,在准确把握材料中心的前提下,可以优先考虑议论文,二、记叙文套路:1.审题要准。
题目中每个词语都要在文章中有所体现,遗漏了,就会造成偏题或跑题,比如:《越来越.....的我》这个题目,明确是写自己某个方面特点的记叙文,但“越来越”这个词,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思考如何去表现,会写成“(努力)的我”;或是将“越来越努力”错误理解为“从不努力到努力”,造成偏题、跑题。而此文题正解应该是写两到三个事例,显示出从努力到更努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