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河阳就很好理解了,河阳就是指的黄河北岸的广大土地。古代隋末起义军瓦岗寨军的遗址在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部的瓦岗寨乡,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瓦”是必不可少的,在明朝崇祯10年,明朝人宋应星所编著的《天工开物》之中“瓦”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在隋唐以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重心都在北方,控制河阳,那就才是打通南北的第一道必经之路。
1、隋唐时的河阳在哪儿?为什么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我国古代的时候把山南水北称作阳,山北水南称作阴。而河一般都是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其它的一般都称作水。那河阳就很好理解了,河阳就是指的黄河北岸的广大土地,河阳三城唐朝设有河阳三城节度使,管理的区域非常大,管理着黄河故道以北,黄河南岸的孟津,荥阳汜水镇,广武镇等地。所以不能单纯认为河阳就是古代的河阳城,
仅看孟津,汜水,广武三个地方的名字,你就知道这地方有多重要了。汜水有汜水关,古代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称呼成皋和虎牢关,而广武有一个“广武涧”,古称鸿沟,孟津就是黄河在孟地的渡口,公元528年,胡太后与自己的男宠郑俨合谋毒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孝明帝,立孝明帝的女儿元姑娘为帝。实际上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虽然只是名义上的,
北魏权臣尔朱荣打着为孝明帝报仇的旗号,北渡孟津,入主中原,然后大肆屠杀北魏皇族。《北史》记载:“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北魏陷入分裂,北方再次陷入混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河阴之变,孟津地处河阴,北临黄河,中原以北想要南下中原,这里就是最好的渡口。仅看河阳的这三个地方,发生的大战就不计其数,那河阳之地为什么重要呢?在古代有:“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河阳是韩魏故地,所以素有:“天下腰脊,南北咽喉”之称。
在隋唐以前,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重心都在北方,控制河阳,那就才是打通南北的第一道必经之路,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洛阳者得中原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洛阳,因为这河阳三城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洛阳展开的。三城为洛阳关隘紧要,黄河二支流贯穿其间,对洛阳城形成天然的屏障。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为天下之中枢,而洛阳有“天下之中,十省通渠”之称,
中原虽然是四战之地,但是任何一个偏居一隅的地方势力,想要逐鹿天下,中原是永远无法回避的第一道关卡。如果不能逐鹿中原,那出门都成问题,何谈逐鹿天下,所以得中原者未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必先要得中原。而中原之中枢洛阳有哪些好处呢?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有提到:“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开封四通五贯之交利于战,洛阳守不如雍,战不如梁,而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故号为天下咽喉。
据洛阳之险固,资大梁丰饶,表里河山,提封万井,河北三郡,指挥燕赵。南阳,汝宁控扼秦楚,归德足以鞭弥齐鲁,遮蔽东南”,我们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间房子,那中原就是房子的中央大厅。你不出房子则已,只要出房子必然要先进入中央大厅,争夺天下的第一步可以是一隅之地,第二步要想走出去中原是回避不了的坎。而洛阳又是中原回避不了的坎,所以洛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延秋北边的瓦岗寨怎么来的,古代真正的瓦岗在哪里?
全国各地的瓦岗寨应该有很多,隋朝末年起义的瓦岗寨并非独此一家,只是它们的名气没有隋末瓦岗寨那么出名,“瓦岗”这个地名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河南驻马店确山县有瓦岗镇、洛阳延秋有瓦岗寨村、陕西榆林榆阳区镇川镇瓦岗寨村、云南省曲靖会泽县新街回族乡瓦岗村、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因民镇瓦岗寨村、重庆市涪陵区瓦岗寨小区等,
古代隋末起义军瓦岗寨军的遗址在河南安阳市滑县南部的瓦岗寨乡。古代长期生产瓦的地方一般都可以称作“瓦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瓦”是必不可少的,在明朝崇祯10年,明朝人宋应星所编著的《天工开物》之中“瓦”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古代烧制瓦的地方一般都进行定点烧造,历朝历代的宫廷用瓦、富贵人家的建筑用瓦都在很多地区建设有烧瓦的场所,久而久之形成村落,这些村落一般都以其特色而命名,如“瓦岗寨”、“瓦岗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