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彭湃(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沦陷,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机关搬迁到了武汉办公。
1、民国时期有多少国民政府?
1921年4月7日,广州国会非常会议决定改军政府为中华民国政府,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1925年6月,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议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为国民政府,因其在广州故称为“广州国民政府”,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发起了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由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1927年,广州国民搬到了武汉,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同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从此形成了武汉、南京两个中央政府相互对峙的局面,为了促使两个政府的妥协,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最终促使了所谓的“宁汉合流”,即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到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的沦陷,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机关搬迁到了武汉办公,武汉会战之后,武汉被日军占领,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搬迁到了重庆,成立了重庆国民政府,重庆成为了战时陪都。
1940年3月,国民党中的二号人物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蒋介石的重庆国民政府形成对峙,抗战胜利之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蒋介石的南京总统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虽然灭亡了,但是国民党的统治并没有灭亡。国民党又在广州成立了国民政府,直到第四野战军解放了广州之后,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才宣告结束,
2、广东汕尾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彭湃(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
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1年夏天创办了“社会主义研究社”;1922年组织“赤心小组”,出版“赤心周刊”;同年7月29日组织彭湃中学---纪念彭湃彭湃原名彭汉育,虽出身地主家庭却成为了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毛泽东称其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于1924年加入共产党,领到过广东汕尾市海陆丰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1929年,彭湃被捕英勇就义,年仅33岁,他的两任妻子也均为革命而死。人物生平孩童时代1896年10月22日,彭湃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龙津溪畔的一个地主家庭,父彭辛,生母周凤(汕尾海丰公平人)。
有兄弟姐妹七男四女,1901年(6岁)彭湃进海城七圣宫读私塾。1903年(8岁)进林祖祠小学读书,1906年(11岁)父与嫡母相继去世。1909年(14岁)进海丰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青年时代1912年(17岁)彭湃与鹿境乡蔡素屏结婚。1913年(18岁)进县立海丰中学读书,1918年(22岁)春,离开海丰到广州广府中学上学。
夏,东渡日本至东京,入成城高等预科学校学习日语和补习课程,1918年(23岁)5月下旬,彭湃回到海丰。6月中旬,被迫返日继续学习,9月30日,考入早稻田大学专门部三年制政治科,1919年(24岁)9月18日,加入建设者同盟,不久又加劳动者同情会,1902年(25岁)10月,在东京发起组织赤心社。11月,加入由日本人和朝鲜人在东京发起组织的戈思摩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