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新京报的快讯和警方的通报,从各方报道来看,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了。儿童误服药物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不仅仅要引起家长及家庭的重视,也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宣教的力度,提高人们对于儿童药物误服危害的认识,同时,积极强化自身及儿童的安全意识,完善相关的防御措施,消除引起中毒的一切隐患和可能因素,有效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1、你有过把孩子弄丢的经历吗?后来是怎么找到的?
谢邀请!我有亲身体会把我女儿弄丢了!那时我女儿才四岁多,跟着我们在外打工,因为我每天买菜做我工人的饭,那时只有自行车骑,不能带她去,市场有十多里,我不知道女儿跟着我在后面追,当我买菜回来不见人,急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当我去报警找人时,和我们同在一起打工的老乡姐在路上看到我女儿,把她带回来了,世上还是好人多,现在每当想起心惊肉跳!经常和我女儿提起她走丢的往事,我说要去找那个恩人,只知道她是我们湖南衡阳人,那个时候没电话,不记得问她祥细地址!人海茫茫不知去哪里找她!她永远记在我心里!恩人你在哪里,我想感谢你!。
2、农村大龄男孩,怎样找到自己的老婆?
如果本地姑娘资源有限,竞争会相当激烈,你的年龄稍大,不易脱颖而出。那不妨剑走偏锋,去远一点的地方试试,说不定就能成就一桩姻缘,比如电子厂、服装厂、玩具厂等女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相信在这些工厂里,追到女孩子的机会能更大一些,男孩只要有进取心、努力工作,彻底改变自己。找媳妇应该不是难事,大胆地去追求心中所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3、周口1岁男孩误服“蚊香液”,命悬一线,你怎么看?
日常生活中,由于家长的疏忽,常有孩子把药当作糖吃的情况发生,这些孩子造成药物急性中毒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年幼无知,对一些物质不能辨别,而致误食;或家长疏忽粗心,把毒物当成普通食物;或是因为这些药物保管不当被小儿误食等。为了避免孩子出现中毒的情况,我们日常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增强家长防范意识:1~6岁的儿童中毒,大多是因为家长看护不周造成的,完全可以避免。
家长要增强责任心,树立安全意识,妥善保管好家中的常备药物,将常用药物上锁保管,定期清理药箱,将过期药丢弃在安全的地方,以防误服,2.家长具备基本常识:家长应教育儿童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随便采摘野蘑菇。在儿科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用药,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及检查药物的有效期,要对乱用、错用或加大剂量服用药物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另外,家长应对低龄儿童加强监管,学校应传授用药知识,增强其辨识能力。3.正确存放生活中的危险品:家长对灭虫灭蝇药物、杀鼠剂、除草剂、有机溶剂等的危害性应详细了解,并存放于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在农药使用较多的地区,应加大普及力度,安全用药,合理贮存,严禁将农药与粮食、蔬菜等混放在一起,盛过农药的器皿不能再做它用,这是减少农药中毒的有效措施。
4.加强药店管理:精神类或安定类药品不可向未成年人出售,以防青少年自行购买而发生严重后果,5.避免医源性药物中毒:对医务工作者加强培训,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尤其要掌握好儿童使用药物的剂量及适应证。如果孩子不小心误服了药物怎么办呢?1.及时求救: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就近送医治疗,一旦发生误服现象,家长一定不要慌张,更不可指责打骂孩子,以免孩子害怕不敢说出实情而耽误治疗。
如果住在医院附近的,原则上应立即去医院抢救,若离医院较远的,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进行现场急救。2.现场急救:应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脱离有毒的场所、脱去污染的衣服、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清除毒物。3.催吐:让患儿尽可能的吐出误服的药物,催吐的目的就是尽快排出胃内毒物,尽量减少药物的毒性。
催吐可用手指刺激咽部,使药物被呕吐出来,胃部内容物少者,不容易呕吐,要让其喝水。可将孩子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膝盖上,让头部放低,这时再将手指伸入孩子喉咙口,轻压舌跟部,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催吐时应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喉咙,吐后残留在口中的呕吐物也要及时清除掉,4.了解情况:记录误服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时间等信息,以便于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