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此后三国又各置郡,如魏国先后置西城郡、上庸郡、新城郡、房陵郡、魏兴郡等,吴国也曾置建平郡、宜都郡、衡阳郡等,荆州再也不复原来的荆州,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座城市。
1、为什么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南阳郡,没有南阳县,南阳如何有诸葛亮?
现在襄阳市没有一个叫“襄阳县”的,也没有一个叫“襄阳区”的,所以,襄阳市也不能叫襄阳市,襄阳城也不能叫襄阳!我早就说过,襄阳说们抢夺躬耕地老是顾头不顾腚!光知道弄一些无稽之谈否定南阳郡郡名与郡治互指,否定诸葛亮亲口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当时的南阳城。可是如果按照他们发明的理论往他们头上一套,他们那一套歪理邪说马上就露馅了,
东汉、三国南阳郡虽然没有南阳县,但南阳郡郡城宛城,就是南阳城,俗称南阳,或简称南阳。就和现在襄阳的情况是一样的,古今一理,一脉相承。再比如古代荆州,所辖七郡,没有一个叫荆州郡的,但它的州城郢和江陵照样叫荆州城,襄阳近邻十堰市,下辖县区中也没有一个叫“十堰”的,为什么也能叫十堰市?例子多得很,不再一一列举!从以上可以看出,襄阳说的说辞是多么的荒谬!其抢夺躬耕地的手段是多么的卑劣!。
2、东汉末年中庐县属于哪个郡?
答:中庐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阳郡,一、《后汉书》记载中庐属南郡二、建安十三年(208年),中庐被划给襄阳郡。蒯越是襄阳郡中庐人,马谡是襄阳郡宜城人,三、今天襄阳“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阳郡。三、某地为“盗窃”诸葛亮躬耕地,开了不少玩笑:1、30万,教材被改(大家可百度“‘隆中对’复出的背后”)2、博物馆直接篡改《出师表》,
3、三国时期南阳郡有多重要?
南阳地处秦岭淮河交汇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2022年1月24日本人在火车上看到这个问题,当时大致回答了一下,今天再仔细回答一下。一、东汉南都帝乡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家乡南阳被称为南都帝乡,张衡《南都赋》称“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后汉书·刘隆传》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
二、诸葛亮躬耕地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在叔父去世后,到南阳“躬耕陇亩”,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说的话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三、东汉、蜀汉、三国发源地地皇三年(22年)十月,光武帝刘秀在南阳宛(今社旗县赊店镇)起兵反莽,所以说南阳是东汉发源地,光武云台二十八将中有11位是南阳人,大家可以访问我的文章《云台二十八将有多少南阳人?南阳为什么被称为南都帝乡?》进行讨论。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屯兵南阳新野并于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顾茅庐,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正是在“草庐策略”指导下,建立了蜀汉,所以南阳是蜀汉、三国发源地,四、将军拜访地点南阳还是三国将军拜访地,如初平元年(190年)孙坚“比之南阳”杀太守张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三征张绣“困于南阳”;建安七年(202年)刘备火烧博望坡。
4、三国荆襄九郡每个郡分别下辖的小县有哪些?
荆州是大禹定天下后所分九州之一,历史悠久,先秦时期,这里属楚国地域,因此当地人有“荆蛮”之称,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置荆州刺史部,下辖南阳、江夏、南、武陵、零陵、长沙、桂阳七郡,东汉因之,一直持续到董卓乱政时,荆州一直都是下辖七郡。直到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孙坚顺路杀掉荆州刺史王睿(叡),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
但此时的刘表面临的问题是北有袁术驻兵拦截,南有宗贼割据自立,根本无法抵达荆州治所武陵郡汉寿县。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单骑入荆州,说服襄阳一带蔡氏、蒯氏等大族的支持,诛杀数十宗贼,稳定荆州局势,迁荆州治所于襄阳,此后近二十年,襄阳一直是荆州的中心,所以才有“荆襄”一词,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分南郡北部置襄阳郡,至此襄阳成为南北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荆襄”一词这才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