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蛋化石的形成始于恐龙蛋本身,并不是所有最终变成化石的恐龙蛋都会事先经历胚胎死亡。沉积在这些地点的泥岩是恐龙蛋化石的绝佳来源,西峡、淅川和内乡三县的恐龙蛋化石分布较广,大部分都在深山、浅山、山坡等处,离水源较近,具体位置在文中都有介绍,顶部打开的恐龙蛋化石很常见,可能是恐龙蛋孵化成功后保存的结果。
1、恐龙蛋为啥会形成化石?
恐龙蛋化石的形成始于恐龙蛋本身,并不是所有最终变成化石的恐龙蛋都会事先经历胚胎死亡。顶部打开的恐龙蛋化石很常见,可能是恐龙蛋孵化成功后保存的结果,胚胎死亡的恐龙蛋可能是类似于现代爬行动物和鸟蛋胚胎死亡的受害者。典型的死亡原因包括先天性问题、疾病、因埋得太深而窒息、不利的温度或湿度过高或过低,无论孵化是否成功,掩埋沉积物都将从恐龙蛋的任何开口开始逐渐进入。
即使完好无损的恐龙蛋,一旦在深埋压力下破裂,也可能会被沉淀物填满,然而,有时候,恐龙蛋石化开始的速度足够快,可以防止恐龙蛋破裂。如果地下水位足够高,像方解石这样的溶解矿物质可以渗透到蛋壳的孔隙中,当恐龙蛋完全填满时,它会变得非常结实,可以承受上面沉积物的重量。然而,并非所有恐龙蛋化石标本都是完整的,单个蛋壳碎片比整个恐龙蛋结实得多,可以被地质运动和变迁从最初的地方完好无损地搬运到很远的地方。
当恐龙蛋埋得足够深时,分解它的细菌不再能获得氧气,需要用不同的物质来驱动它们的新陈代谢,分解者的这些生理变化也改变了当地的环境,使得某些矿物质得以沉积,而另一些则留在地下水中。总的来说,恐龙蛋壳化石保留了生命中的碳酸钙成分,这使得科学家能够在数百万年后研究其原始结构,然而,恐龙蛋有时也会在埋葬后被改变。
这个过程叫做成岩作用,成岩作用的一种形式是由于深埋压力而强加在蛋壳上的压力。如果压力足够大,有时蛋壳的内部微观结构会被完全破坏,成岩作用除了发生在物理上,还可能发生在化学上。分解恐龙蛋的化学条件会使二氧化硅很容易混入蛋壳并破坏其结构,当含铁物质改变蛋壳时,会发生显而易见的变化,因为赤铁矿、黄铁矿和硫化铁等化合物会使蛋壳变黑或带有锈迹。
恐龙蛋是在多种沉积环境中保存和形成的,沙滩:沙滩是恐龙产卵的好地方,因为沙滩能有效吸收和保持足够的热量来孵化蛋。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古老海滩实际上保存了大约30万枚恐龙蛋化石,洪泛区:恐龙经常在古代洪泛区产卵。因此,沉积在这些地点的泥岩是恐龙蛋化石的绝佳来源,沙丘:许多恐龙蛋是从砂岩沉积物中发现的,砂岩沉积物形成于现在中国北部和蒙古的古沙丘地带。
2、南阳哪座山上有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这个问题有点涉及到机密,知道确切位置也不能在网络上发布,否则是会法律事责任的,笔者也是根据已探明的区域来介绍三处:一、西峡丹水镇、阳城乡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南阳的西峡县的丹水镇发现了大批恐龙蛋,专家称,仅从阳城乡的赵营、任沟、刘营一带方圆大约5平方公里的数架山坡中恐龙蛋蕴藏数量来看,各种蛋化石总蕴藏量应在15万枚以上,笔者认为西峡这两地的恐龙蛋化石是迄今为止所知的的储量最为巨大的位置。
二、内乡赤眉镇、夏馆镇、七里坪乡、马山口乡内乡县的恐龙蛋化石分布区域主要是在县之北部的赤眉、夏馆、七里坪、马山口四个乡镇的浅山、丘陵地带,这四地紧邻西峡县,与西峡的丹水、阳城乡同属恐龙蛋化石一个分布带,带长约42公里,宽5公里。内乡的恐龙蛋化石储量相对西峡来说较少,但质量决不差,三、淅川滔河、李官桥淅川县的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淅川盆地”和“李官桥凹陷”的滔河、马家村、荆紫关、仓房等地。
早在1974年的7月,中国大陆的第一枚恐龙蛋化石就在淅川县滔河南一个近东西向山沟中叫马家村的菠萝山中被发现,随后又在周边进行了大量发掘,才有了震惊人类的大发现,“世界第九大奇迹”由此诞生,总结:西峡、淅川和内乡三县的恐龙蛋化石分布较广,大部分都在深山、浅山、山坡等处,离水源较近,具体位置在文中都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