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帝很详细地从地理方面写了黄河的几个关键位置,最后还写了确定黄河源头的原则,非常长见识。元代绘制的黄河源地图都实回到大都报告之后,世祖得知找到了黄河源头,非常高兴,任命都实为吐蕃等处都元帅,仍佩金虎符,召集工匠,从内地运输材料,制造六十艘航船,准备在黄河源头建城。
1、以前黄河经常断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在为什么不断流了呢?实施了哪些措施?
黄河断流是20年前经常发生的事情,黄河最下游的水文站——利津水文站测得的数据显示,从1972年开始到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中,黄河都出现了断流现象,平均4年3次断流,1987年后甚至连年出现断流现象。本人小时候就生活在黄河岸边,至今记得冬春季节去黄河河道中游玩的情景,那时候黄河河道干涸,只有一坑一坑的水洼,一动不动地躺在黄河河道中,完全不再是奔腾澎湃的黄河,有时候汽车可以从黄河两岸来回对开,那时候黄河的断流现象可以说是让人触目惊心,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呢?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一个是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就是黄河本来水量就不够大,其年径流量只有550亿吨,大约相当于长江的1/18,而且黄河流经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干旱半干旱地带,降水的季节性很强,所以黄河也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每年的夏秋两季雨水多水量大,冬春季节雨水少水量小,特别是每年的晚春和初夏时节,是黄河水最少的时候。
然而黄河流经的地区也大都是我国最人口最稠密的地区,黄河流经的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其河道两岸人口都比较稠密,人口稠密的地方工农业用水量就大得多,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耗水量十分巨大,黄河在内蒙古干旱地带还造就了河套平原,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引用了大量黄河水在当地农业上面才出现的,这些也就是人为原因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黄河水在上中下游的流经过程中,水量才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到了下游很多地方,每年缺水的时间都无水可用了,黄河当然也就断流了。1996年时,黄河利津水文站一年之中经历了7次断流,时长达136天,1997年时,利津水文站断流天数更达到了226天,那时候若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从入海流量来看完全名不副实,
但是从2000年之后,黄河就不再断流了,时至也没有出现过断流的情况,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从2000年开始,小浪底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并发挥黄河水调蓄工作,基本也是在同一时期,黄河干流综合治理管制工作也得到加强并发挥较大效用,黄河断流现象才停止了。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其总面积的92.3%,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
2、黄河源头是怎么找到的?
地图帝很详细地从地理方面写了黄河的几个关键位置,最后还写了确定黄河源头的原则,非常长见识。不过没有提到最早发现黄河源头的过程,实际上最早找到黄河源头是在元代,这就属于我的专业范围了。可以稍微聊两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黄河的河源,古人已经颇为好奇。张骞出使西域,曾认为黄河源自葱岭,流经于阗,汇入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
唐代从的薛元鼎出使吐蕃,寻访河源,认为源自闷磨黎山,因为在元代之前,青藏高原尚未纳入中原政权的控制范围,因此无法专门进行黄河源头的调查。因此,中国古代真正探寻到黄河源头,是在元朝,因为在元朝,青海纳入了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元朝政府又在青海设置驿站,“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所以派出科考队进行考察也就是理所当然,全无阻碍了,
青海省博物馆关于元代黄河源头探查的介绍至元元年,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随中书左丞张文谦行省西夏,修复和疏通黄河水利工程、考察黄河水漕运。在这段时间内,他测量黄河各个地段的海拔高度,探研黄河各段灌溉、漕运的能力,并曾经逆流而上,试图寻找黄河河源,回朝之后,他把黄河及沿岸情况绘制编撰成册,呈献给世祖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