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达到顶峰,是全国50强城市,但随着产业转移,珠三角版等沿海地区高速发展,但韶关却仍然保持原有的速度增长,以至现在在广东GDP排名中倒数第6(全省21市),但随着韶关成为粤北枢纽城市的提出,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韶关面临着前所有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能否发展好还得靠韶关人了.但因为韶关的基础太差,发展问题仍然很艰巨。
1、韶关未来的发展在哪里?
一是工业。没工不富,韶关的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原来小三线建设时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矿产丰富,电力资源充足,原材料充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韶关学院和高级技师学院,培养和提供了人才和优质的人力资源,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的出路还是在工业,只有工业的发展,才能吸纳大量的人员就业、税收的增长、消费的扩大。
二是农业,韶关农业资源禀赋好、品种丰富、发展潜力大,人均土地多,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是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是省布局粮食和畜牧业生产优势产区。三是旅游业,老天爷为韶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红色遗产独占鳌头,具有发展的潜力。四是商业,韶关与湖南的郴州、江西的赣州相接,是广东连接全国的北大门,也是连接珠三角的桥头堡,商业发展将会使经济活起来。
2、如何评价韶关近5年的发展?
韶关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达到顶峰,是全国50强城市,但随着产业转移,珠三角版等沿海地区高速发展,但韶关却仍然保持原有的速度增长,以至现在在广东GDP排名中倒数第6(全省21市),但随着韶关成为粤北枢纽城市的提出,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韶关面临着前所有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能否发展好还得靠韶关人了.但因为韶关的基础太差,发展问题仍然很艰巨,
由于韶关地处山区,因而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韶关市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矿产资源蕴藏量大韶关还是全国的重点林区和广东省的林木基地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新兴工业城市。韶关医药工业已成为广东最大的药源生产基地,韶关盛产粮食、花生、茶叶、水果、烟叶、甘蔗、黄豆、蚕茧、药材、毛竹等,其中仁化的“白毛尖”茶叶,始兴的花菇、乐昌的马蹄、香芋等远近闻名。
3、广东梅州汕尾韶关这些地方,为什么发展相对落后呢?
这三个地方,都去过多次,汕尾原来就是个小镇,直接设市,因此获得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搞得如火如荼。然而,汕尾市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过去走私猖獗,名声不好,之后又出了几宗在广东影响颇大的事件,更是在民众中印象极差,三个市中,汕尾只能排最后。韶关求稳有余,开拓不足,过去因为有韶关卷烟厂、钢铁厂、冶炼厂、大宝山矿场的支撑,勉强可以过得去,
后来由于环保高压政策,日子越来越难过。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9%,在全省垫底,幸亏该市还有丹霞山、南华寺、珠玑巷等一些无可替代的旅游胜地,增添不少色彩。在三个市中排第二吧,梅州是世界客家人故乡,也是文化之乡。该市人民淳朴、好客,又是专出名人的地方,这十几年得到不少政策和资金扶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出身该地的不少名人落马,杀伤力大,对梅州有一定影响,综合来看,该市可以排第一。三个地方相对落后,都有其客观和主观因素,一个地处粤北,两个地处粤东。韶关与梅州属于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从大一点说,就是生态发展区,不适宜发展大工业,只能因地制宜,发展一些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生态林业和农业,社会效益明显,经济效益较次,
汕尾地处台风多发地带,加上历来的风俗习惯,外地投资者很难融入进去,沒有多少归宿感。主观上,韶关与梅州思想不够解放,小富即安,容易满足,人们做事有点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先行先试更是不敢去想,落户的一些项目,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标杆企业少,汕尾却是一些陈旧的观念和习惯根深蒂固,不想也不愿改变,不少人追求畸形的短、平、快致富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项目,后劲不足,导致发展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