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福寿螺体内含有很多的寄生虫,而食用福寿螺有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虽然福寿螺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台湾,但广东的福寿螺是从原产地直接引进的,而不是从台湾蔓延过来的,福寿螺是淡水物种,不会跨海,福寿螺最先出现是在我国台湾省,后来在广东也出现,然后进一步向北蔓延,当前长江以南的河流几乎都会发现福寿螺的踪影,但福寿螺的原产地不是台湾,而是美洲河流流域。
1、怎么区分福寿螺啊?
一,福寿螺和田螺的区别以及具体的区别方法:1.看颜色,两者的颜色不同: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2.看椎尾,两者的椎尾形状不同: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3.看螺盖,两者螺盖的形状有差异:福寿螺螺盖则偏扁,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4.看肉色,两者的肉色不同: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白色,而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2、福寿螺可以吃吗?要怎么吃?
如果我说,福寿螺可以吃,估计有些人会认为我说话不负责任。其实在有些夜宵摊上,就是用福寿螺冒充田螺的,不少人吃了,也未必知道而已,关于福寿螺在农村里,确实很少有人吃的。在我们当地这边,田螺就有很多,根本就不吃福寿螺,就算在抓到福寿螺了,也一般是把它们直接扔掉了。原因是福寿螺体内含有很多的寄生虫,而食用福寿螺有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以前看电视新闻,就多次看到有人因为食用了没有充分加热煮熟的福寿螺,从而引发一些身体不适,因为送医及时,所以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农夫之所以说,福寿螺是可以吃的,前提是要用高温充分加热煮熟以后,其实,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就连小龙虾、泥鳅、黄鳝等等野生动物体内都是有一些寄生虫的,因此在食用的时候,必须要用高温充分加热之后,才可以食用。
至于福寿螺的食用方法,就和田螺的食用方法是差不多的,但是相比于田螺而言,其口感却相差甚远了,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食用福寿螺的重要原因之一。小时候家里喂养了很多的鸭子,就很喜欢去水天边的小沟渠里面抓福寿螺,这种外来入侵物种的繁殖能力很强,其个体也要比田螺大很多,往往一块小水沟里面就能轻松摸一大水桶,所以会把它抓回去喂鸭子,
其实,福寿螺虽然让农民有点讨厌,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是可以当做饲料用来喂养一些水产动物的。最后农夫想再次提醒一下,虽然福寿螺是可以食用的,但农夫却并不提倡食用它,毕竟其体内的寄生虫比较多,小小一颗福寿螺就含有3000-4000条寄生虫。如果食用,一定要是充分加热煮熟了的福寿螺才行,因为寄生虫也是蛋白子,而高温是可以杀死寄生虫的。
福寿螺最先出现是在我国台湾省,后来在广东也出现,然后进一步向北蔓延,当前长江以南的河流几乎都会发现福寿螺的踪影,但福寿螺的原产地不是台湾,而是美洲河流流域,上世纪70年代末期,有台湾华侨将福寿螺从南美洲引进台湾,想要作为经济物种养殖,但后期因为口味一般,大众接受度低,逐渐弃养造成了福寿螺野外泛滥。几乎同一时期,有广东华侨也从南美洲引进福寿螺,在广东中山养殖,进一步传播至广西、四川、云南、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但最终也因为口感差,接受度低全部弃养,
这里要纠正两个误区:第一,虽然福寿螺在我国最早出现是台湾,但广东的福寿螺是从原产地直接引进的,而不是从台湾蔓延过来的,福寿螺是淡水物种,不会跨海。第二:此物种当年是特意引进的,而不是像红火蚁、非洲大蜗牛、美国白蛾等入侵物种是随着国际产业贸易偶然入侵的,其实,当年浙江也有引进过福寿螺,主要在杭州辖区以及下辖县级市养殖,最终同样弃养,所以本次在浙江海宁出现不足为奇。
福寿螺本是热带、亚热带生活物种,进入我国野外后,后因为缺少天敌,繁殖非常快,并且随着环境变化不断适应,也逐渐蔓延到了长江以北,极限生存低温甚至已经到了0度以下,不得不感叹其强大的生命力,最后,福寿螺虽然含有寄生虫,但是不会通过皮肤传播,遇到福寿螺及其所产的卵以后,只需要用工具拍碎即可。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