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机构特性和现实条件决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事业编不会有太大变化,最多无非换个牌子换个岗位继续干革命而已。有的乡镇事业编特别是参公性质人员,冀望通过机构改革转换身份变为公务员,一是机构改革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限额管理原则,行政编制原则上不增加,没有编制,想转业没用;二是从事业编转行政编,要么通过调任,要么通过选举担任乡镇副职,否则根本转不了,而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易事,没有一定的能量根本做不到。
1、乡镇事业编怎么改革?
乡镇事业编主要集中在七站八所,现在叫各类服务中心。在乡镇,受编制限制,公务员只是少数,且主要担任领导职务,因此干活的绝大部分是事业编制人员,这一机构特性和现实条件决定了乡镇机构改革事业编不会有太大变化,最多无非换个牌子换个岗位继续干革命而已。第一,乡镇事业编一般不会下岗,丢失身份,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乡镇的各类站所可能会根据职能需要进行必要的撤并整合,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安置,继续保持身份待遇不变,不会出现被剥离编制的情况。
比如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编制,按照分类改革要求,原则上要求剥离事业编制转为企业人员,但在乡镇能干活的人本来就不多,受制于人少事多,即便有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人员,一般也不会清除,顶多是在机构撤销后转到其他岗位安置,自收自支性质的编制人员都不会丢失身份,其他全额、差额人员地位自然更加稳固。第二,乡镇事业编基本上不可能转公务员,
有的乡镇事业编特别是参公性质人员,冀望通过机构改革转换身份变为公务员。可以肯定的是,这基本上不可能,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机构改革现在普遍采用的是限额管理原则,行政编制原则上不增加,没有编制,想转业没用;二是从事业编转行政编,要么通过调任,要么通过选举担任乡镇副职,否则根本转不了,而无论哪种选择,都不是易事,没有一定的能量根本做不到。
2、机构改革中镇“七站八所”怎么改?
我们这边乡镇根据各地情况设置不同县直管单位:市场管理所,司法所,畜牧站,食药监,森林公安,乡镇法庭,林场,其中司法和食药监参公,法庭和森林公安行政。镇直单位: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四所合一,事业),农业服务中心(和推广站一个编制本,但是推广站为县镇双重领导)整合了农机站和水利站以及企业站,林业站、旅游站、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财政所(参公)、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扶贫办。
民政办,为政府内设机构,由镇政府公务员兼任,划出救灾职能到应急管理部门,有的地方民政所为镇直事业单位,主任是镇政府公务员,员工为事业编。国有企业:自来水厂、供电所、广电网络(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的有线业务划出成立,政企分离)、邮政,股份制:信用社、通讯公司县直单位驻派:税务、工商,派出所,交警支队。有的只是在大的乡镇集中挂牌,有的小乡镇甚至不挂牌,设办事点,有的设了办事点其实连税都交不了,只能查询,
县镇双重领导: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其中推广站虽然编制在农服中心,但是工资是由县里发放,但还是要做乡镇的扶贫工作,以及其他安排,司法所,有时候也要配合镇政府工作。财政所虽然是镇直单位,但是人事要听县财政局安排,镇政府对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的领导权很小,只能说是配合工作。有个别交通重要的乡镇有交警支队,政府也就在圩日或者节假日堵车的时候请求支援而已,
已消亡:供销社,粮食管理所,但是他们的房子还在,还有固定资产未处置,有的地方处置了。改革:市场管理所划到镇政府管理,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站和旅游站合并,继续弱化广电工作,强化诗和远方,削编,弱化计生工作,为卫生院一个内设科室,削编,留3个编制,多余人员调配到其他站所。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强化医保职能,扩编,4个编制,就业服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民工工资追讨,
工商和食药监合并。民政办划出救灾职能,由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承担,推广站划出销售农资职能,由市场指导,不能既是全额拨款又可以做生意,取消小学、中学财务室,由县教育局财务室统一核算,分片管理,镇政府建立融媒体中心,挂牌在镇政府党政办而已,也就是以前的政府宣传组人员,归口政府党委宣传委员管理。文化体育广电旅游站不为政府提供宣传、会议新闻、乡镇新闻、政府微信公众号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