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张家界市 >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3-12 19:43:01 编辑:好学习 手机版

1,文艺心理学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文艺心理学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成果

2,文艺心理学著作有哪些

我给你列个书单吧,这是我们上文艺心理学的时候老师推荐的:《理想国》柏拉图:《诗学》亚里斯多德:《悲剧的诞生》尼采:《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依德(商务印书馆):《梦的解析》佛洛依德:《荣格崇拜》理查德.诺尔:《人的潜能和价值》马斯洛等:《动机与人格》马斯洛:《中国古代心理学诗学与心理美学》童庆炳:《创作心理研究》鲁枢元小说类我记得的几个是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变形记》,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还有《红楼梦》。戏剧有《哈姆莱特》,绘画有《蒙娜丽莎》,《圣母、圣子、圣安妮》建议你看部电影《爱德华大夫》
《登天的感觉》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是作者自己在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咨询工作的经历,案例经典,文字通俗。 其实你要看有趣的不如看电影吧,《心灵捕手》,《美丽心灵》这些都不错,都是和心理咨询有关的。美剧《犯罪心理》很经典,每一集都是单独的故事,犯罪心理学,行为科学。 当然你执意要看书的话(虽然很多有趣的书实际上专业性不太靠谱),不如看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很多经典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写的不算太晦涩。 另外《在星巴克要点大杯咖啡》,虽然是经济学著作,但很有趣,其中涉及的消费心理同样对日常生活很有帮助。 《心理学的诡计》很多心理学效应,通俗易懂 《梦的解析》因为佛洛依德不是心理学者,而是医师,所以很多患者的实际临床分析,很有趣,有启发性 《24重人格》 很好看 心理学专业 老师必推荐小说 《20世界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这本是我看过数十本心理学相关书籍中首推的,趣味性应用性探索性非常好。 《人格心理学》第六版,老外写的,分析的真棒,感觉身边习以为常的事情都被他说得头头是道。

文艺心理学著作有哪些

3,什么是文艺心理学能告诉我吗 谢谢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者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等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性的心理学分支。   文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文艺家如何经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积累、提炼素材;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的过程;研究情感、抽象思维与想象活动的关系;研究文艺家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特点及其对创作的影响;研究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怎样感受和理解作品,引起情感共鸣;研究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艺术活动去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鼓舞人们的意志和热情;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艺兴趣和欣赏、创作能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精辟见解。《乐记》中就分析过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南朝粱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为充分地分析了作者、欣赏者的想象活动、情感作用、灵感突发、个性与创作的关系等。后代的许多诗话、词话也都有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在西方,17、18世纪以后,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审美心理学成为一个特别受到重视的领域。德国心理美学家李普斯提出了移情理论。弗洛伊德根据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把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欣赏共鸣看成是受到压抑的潜在的性本能得以“升华”的需要。其弟子荣格又发展了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用来分析文艺心理现象。   美国的阿恩海姆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写成《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强调了文艺心理的整体观念。30年代,中国美学家朱光潜著有《文艺心理学》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以往的文艺心理研究状况。英国尼达姆所著的《论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社会美学的进展》一书,比较明确地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及审美心理研究在整个美学研究中的地位。作者指出,美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补充的部分:抽象的或形而上学的部分,致力于给美下定义;心理学的部分,致力于描述美对于人类心灵的影响;社会学的部分,目的在于确定美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着重讨论的内容有:艺术感知,作家、艺术家的思维特征,形象、情感、理性的关系,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以及创作个性等。   这些内容在创作心理和欣赏心理中的不同特点以及对评论心理的影响,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因此,有人认为可以把文艺心理学分为创作心理、欣赏心理和评论心理三个部分。

什么是文艺心理学能告诉我吗 谢谢

4,文艺心理学自考资料

《文艺心理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2.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方法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即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语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另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 二、问答题: 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文艺心理学既不同于文艺社会学,也不同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方法,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方法。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现象作微观的把握很准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充分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主要课题。 3、文艺心理学同普通心理学是什么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为密切,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普通心理学是很难完成的。同时,它们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后者比前者更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内容。从研究方法看,普遍心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它的研究更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而文艺心理学面对情感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方法,要达到定量和定性难度是很大的。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一、名词解释: 1.审美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的原则。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立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2.唤醒理论——贝里尼在60年代提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人的审美愉悦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达到适当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时获得一种解除的愉快。 3.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表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 4.俄狄浦斯情结(05年十月已考)——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论点。即人从儿童时期就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情结。 5.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的理论,认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6.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 7.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时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8.自卑——阿德勒认为,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绪,起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结。 9.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论。即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大约6--18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即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己,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己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时,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并拼命向镜子靠近,以便看得更清楚些。这种识别的行动正是“我”的初次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初次同化”(婴儿和镜子的合一)。 10.同形性——格式塔心理学的两条重要原则之一。即认为在知觉活动中,在作为对象的物理现象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大脑生理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同形关系。 11.表现性——表现性就是艺术品中的“格式塔质”,它是在作品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中呈现出的总体性质。或者说是由可见的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不可见的意蕴。 12.知觉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的一个新的名词,即人们感知外物时,大脑皮层就开始了对该物的结构特征的提炼过程,而不是将这个物体的形状原原本本地印进脑海中。 13.简化原则——阿恩海姆提出的著名观点,即对于绘画之类的造型艺术来说,所谓简化就是要抓住表现的结构特征,用最精粹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 14.需要层次——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要可分为7个层次,犹如一座金字塔。它们由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看作是人的最高需要。 15.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16.高峰体验——马期洛自我实现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17.决定论原则——人的心理和意识是属于个人的,是有个体性的,同时又是受社会生活所制约的在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看来,心理决定于生活方式,并且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积淀着社会文化历史的蕴含。 18.意识和活动同一原则——由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提出,认为活动是人对周围现实的能动关系的最重要的形式;认为人的活动有外部的,实践的活动,也有内部的心理活动,而且二者是统一的。
文章TAG:文艺心理学

最近更新